首页 理论教育 公共危机管理保障体系的引导案例

公共危机管理保障体系的引导案例

时间:2024-09-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9章公共危机管理保障体系引导案例案例1中国首辆防火型公交车在成都下线和北京诞生首支消防部队特种兵四川在线2009年9月3日报道由四川省公安消防总队研发的“公共交通车辆安全防护系统”,顺利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将从根本上解决车辆发生爆燃、火势迅速蔓延的问题,提高市民乘公交车出行的安全系数。

第9章 公共危机管理保障体系

引导案例

案例1 中国首辆防火型公交车在成都下线和北京诞生首支消防部队特种兵

四川在线2009年9月3日报道由四川省公安消防总队研发的“公共交通车辆安全防护系统”,顺利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将从根本上解决车辆发生爆燃、火势迅速蔓延的问题,提高市民乘公交车出行的安全系数

新开发的公交车安全防护系统利用车辆自有电源或压缩空气,由电源转换装置或压缩空气提供动力,用专用雾化喷头释放出对人体无毒副作用、无刺激性的绿色环保灭火剂控火灭火,降温并稀释有毒烟雾。防护系统能够快速有效地控制火灾,在5秒内防护系统启动,在10秒内控制火势,在60秒内扑灭各类型公交车客舱和发动机舱内的固体和液体火灾,从而保护油箱(气瓶),防止爆炸,为乘客赢得充足的疏散时间,从源头上提高公交车辆的火灾防控能力。

研究课题组结合公交车辆消防安全的本质特点进行了近百次试验。在不断改进设计方案,进行型式检验、灭火剂刺激性和毒性检测、电磁干扰检测等产品检测基础上,公共交通车辆安全防护设备在成都主力型公交车上进行了整车试装,全国第一台防火型公交车问世。经检测,防护系统与车辆匹配良好,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要求。

目前,我国第一辆装备消防安全防护系统的公交车已在成都下线展出。日后此套公交防护系统将逐步投入生产和运营。

本报北京11月7日讯记者李松黄洁实习生徐伟伦北京市消防部队首支“特种兵”日前在北京市亦庄开发区消防支队诞生,这支由20名攻坚队员经过45天强化训练练成的消防铁军具备了更为强健的体能和更加精湛的技能。据了解,这支消防铁军的强化训练经验将向北京各消防部队推广,明年各中队将全部组建铁军,总人数将达到710人。

据北京市消防局相关负责人称,目前消防部队的实力、装备等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灭火及抢险救灾的需要,按照公安部提出的打造消防铁军的要求,北京已于2009年9月开始逐步推进此项工作。作为首个试点试训单位的亦庄消防支队,经过严格选拔考核,确定了20名攻坚队员,开展了为期45天的艰苦训练。相比以往的训练,铁军打造更注重体能的提高,坚持不间断和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而且在技能训练方面更侧重于对困难、复杂情况下火灾的扑救和救援处置训练。

(资料来源:桑清:《中国首辆防火型公交车在成都下线》,四川在线,2009年9月3日;《北京诞生首支消防部队特种兵》,《法制日报》,2009年11月8日。)

案例讨论

成都市公交车大火事件使很多人记忆犹新,2009年新研制的防火型公交车对于预防公交车大火事件起着一种什么样的保障作用?

公共危机管理的保障体系既有物的因素,也有人的因素,北京市首支消防部队特种兵的诞生对于北京市火灾事故的应对较以往有什么不同?保障层次有哪些提升?

案例2 交通运输部:三年内初步形成基层应急队伍体系

据交通运输部网站消息,交通运输部出台《关于加强基层交通运输应急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力争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基层交通运输应急队伍体系。

《指导意见》指出,在地方政府领导下,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组织指导公路、道路运输、港航、地方海事等有关部门以及交通运输企业,全面调查当地应急资源的分布以及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特点,组织制订基层应急队伍建设规划。部属航务、海事、救捞等机构要根据辖区特点和搜救、应急运输、航道抢通等需求,制订本系统和单位基层应急队伍发展规划。

城市公交和轨道交通方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指导辖区公共交通企业、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组建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应急抢险队伍、由站务人员组成的兼职疏散引导队伍,建立与旅客运输、出租客运企业的协调与调用机制。

公路方面,以公路养护管理部门、路政管理部门以及日常养护队伍为基础,采取与专业公路养护工程企业签订应急处置协议的方式,构建基层公路应急抢险保通队伍。航道方面,发挥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人员在应急抢通中的作用,建立干线航道、港口航道、界河等疏堵保通专业应急队伍。

客货场站、港口码头方面,在充分依靠当地公安消防专业应急力量基础上,依托专业安全管理员、保安员组建消防、救援等应急队伍。

危险品运输方面,进一步提高专业消防队伍和危险货物应急救援技术装备水平和救援能力,依托大型企业组建联合消防或危险货物应急救援队伍,危险货物场站和港区应与专业应急队伍签订救援协议。组织编制危险货物运输应急救援指导读物,加强对所有从事危险货物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及消防和应急处置演练。

水上交通方面,鼓励动员社会各方面志愿者参加,形成以海事和救捞专业力量为主、社会力量参与的水上搜救应急队伍。海事、救捞部门要加强清污应急队伍建设,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港航、海事部门要督促指导船舶油品和油污水经营和处置相关企业建立应急队伍。

应急运输方面,港航、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要研究采取与企业签订应急运输保障协议等形式,建立应急运输保障车队、船队,完善指挥调度联络和协调机制,完善应急运输补偿机制。

施工安全方面,逐步建立以项目自救为主、专业救助为辅、安全专家为技术支撑的交通运输建设应急队伍体系。

《指导意见》强调,各部门、各单位要落实经费和安全保障,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社会动员,健全运行机制,为基层交通运输应急队伍建设提供完善的保障机制。

(资料来源:《交通运输部:三年内初步形成基层应急队伍体系》,中国新闻网,2010年4月9日。)

案例讨论

从近年来我国应急救援队伍的发展来看,中央和省级的应急救援队伍发展较快,而在基层是薄弱环节,交通运输部关于基层应急队伍的建设有什么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