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南——元帝国的财赋基础

江南——元帝国的财赋基础

时间:2024-09-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江南——元帝国的财赋基础元代的江南,据《元史》来看,包括江浙、江西和湖广行省。三个行省的税粮也占到了总量的六成。从经济角度上看,江南地区对于元朝统治者的意义举足轻重,所谓“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3]。江南地区支持了元政府大半的财赋收入,但统治者对江南的索取却并未因此而减弱。所谓“贫极江南,富称塞北”的民怨也是怨有所由的[5]。

一 江南——元帝国的财赋基础

元代的江南,据《元史》来看,包括江浙、江西和湖广行省。江南三个行省对于元朝统治者来说意义十分重大,仅从赋税的角度来看,《元史》载“天下岁入粮数,总计一千二百十一万四千七百八石”[1],其中江浙行省四百四十九万四千七百八十三石,江西行省一百一十五万七千四百四十八石,湖广行省八十四万三千七百八十七石,超过总量的半数还多。另据《庚申外史》,元代“一岁入粮一千三百五十万八千八百八十四石,而江浙四分强,河南二分强,江西一分强,腹里一分强,湖广、陕西、辽阳一分强,通十分也”[2]。三个行省的税粮也占到了总量的六成。从经济角度上看,江南地区对于元朝统治者的意义举足轻重,所谓“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3]

江南地区支持了元政府大半的财赋收入,但统治者对江南的索取却并未因此而减弱。根据李治安先生的研究,元代财政权力是由地方逐级向上收拢,最终归于中央,财赋分配体制十分不平衡,“全国范围内中央与行省间上供与留用的比例虽然大体是7#3,但70%的上供数额绝大多数由江南三省承担。具体到这三个行省向朝廷上供的数额,肯定会高出70%很多。这就使元代中央与地方的财赋分割中,南方北方待遇高下悬殊,北方受优遇,南方受榨取,最终大大加重了江南三省民众的赋役负担”[4]。所谓“贫极江南,富称塞北”的民怨也是怨有所由的[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