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对国内外公务员素质建设理论及实践的比较分析以及对各种文献资料的归纳整理,从价值理念转变、素质标准设定、制度完善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基层公务员素质建设的理论策略与现实路径。
在价值理念方面,本书从“官本位”的危害出发,提出基层公务员应实现主体观念、服务理念以及管理理念三个方面的重大转变。其一,实现从“官本位”到民本位的转变。本书在分析批判“官即管”“官即权”等思想顽疾的基础上,指出以“官”为本,必然以民为末、以事业为末,这势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务员素质建设的顺利开展。因此,基层公务员必须树立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努力在政府与民众之间建立并发展一种新型和谐的社会关系。其二,实现从要我服务向我要服务的观念转变。公务员在执行公共政策和管理公共事务过程中应当承担起为人民服务的职责。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就要摒弃把行政活动视为行政监管、行政管制的传统思想,合理借鉴新公共服务理论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理念,切实实现从“治民活动”到“为民服务”的转变。其三,实现从人本管理到能本管理的转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战略人力管理理论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逐渐表现出一定的局限。例如,没有把人的能力素质这一本质特征突出来,没有重视到人的能力素质在实现人的价值中的基础地位,没有充分认识到只有做到以人的能力为本位,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等等。而事实上,在当今社会,人的能力素质这一核心特质已被日益凸显出来,以人的能力素质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对人的管理应当把“以人为本”的管理逐步提升并落实到以人的能力为本位的层次上。公务员素质建设亦然。要加强基层公务员素质建设就必须做到以公务员的知识、能力、个性特质等素质特征为核心,建立一种“各尽所能”的运作机制,构建能力型政府组织,将提高公务员的能力素质作为组织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大限度地为公务员成长创造有利环境。
标准设定方面,本书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基层公务员通用素质模型。本书通过对基层公务员素质建设的历史脉络分析、时代特征分析以及发达国家公务员素质建设经验的合理借鉴,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基层公务员的“应然”素质,以此为基础设计了我国基层公务员素质要素问卷调查表,并对回收问卷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包括三个模块八个维度的我国基层公务员通用素质模型,三个模块即知识、能力和个性特质,八个维度包括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宏观统筹能力、政务处理能力、沟通交往能力、发展自我能力、职业素养和内心修养。然后运用方差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分别就性别、年龄、工龄、学历、行政级别、工作类别等相关变量进行了多视角的分析。结果显示,除了性别变量以外其他相关变量对我国基层公务员素质模型的各个维度均有显著性影响,这也进一步说明了运用职位分类理论进行基层公务员素质建设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制度建设方面,本书探讨了基于素质模型的公务员制度建设。公务员素质建设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最终离不开法律和制度的保障。基于素质模型的公务员制度建设是将本书所构建的基层公务员素质模型融入到公务员考试录用、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等各项公务员管理实践之中,并倡导使之上升到制度层面,用以指导基层公务员素质建设实践。基于素质模型的公务员招聘可依据应聘者在职位所要求的关键专业素质和通用素质方面的表现和潜质,对其未来的绩效进行预测,做到个人素质与工作要求相一致;就培训而言,由于素质模型明确界定了高效地完成某项工作目标所需具备的同组织战略相匹配的关键素质要求,通过对公务员当前的素质状况与素质模型所要求的素质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明确公务员培训需求的方向和强度,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就绩效管理而言,由于模型建立的同时也确定了优秀的绩效标准,所以素质模型能够为绩效考评提供科学依据。将素质模型应用于我国基层公务员素质建设过程中的招聘、培训和考核,做到以能为本,有利于建立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公务员素质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