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转型期基层公务员素质建设研究》的研究的相关建议

《转型期基层公务员素质建设研究》的研究的相关建议

时间:2024-09-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本研究的结果,笔者对我国基层公务员素质建设的政策导向提几点建议。其二,以我国基层公务员素质模型为依据,建立健全基于素质模型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培训与开发以及绩效管理等制度。其四,注重在行政体制改革中实现公务员素质建设的与时俱进。笔者相信,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将进一步提高对我国基层公务员素质建设的认识,也坚信我国基层公务员素质建设能够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之下,得以健康发展。

公务员素质建设涉及心理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动态的过程,对于基层公务员素质建设的研究仍有很多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根据本书的研究结果,大多数相关变量,包括职务类别、行政级别等对于基层公务员素质模型各维度均有着显著性差异。因此,下一步研究可以针对某一职位类别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构建不同职级、不同类别公务员的专业素质模型,进一步增强公务员素质建设的针对性。另外,本书针对我国基层公务员素质建设研究运用的方法和模式也可以扩展到非基层公务员素质建设研究领域。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笔者对我国基层公务员素质建设的政策导向提几点建议。其一,基层公务员素质建设应以构建服务型政府为契机,以能本管理思想为导向,转变基层公务员官即权、官即管的“官本位”思想,注重培养公务员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其二,以我国基层公务员素质模型为依据,建立健全基于素质模型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培训与开发以及绩效管理等制度。基于素质模型的考试录用,更加注重对候选人态度、品质、价值观等“内隐”素质的评价,使新录用公务员的实际素质与公务员系统的整体素质要求相吻合,为公务员选拔提供了客观标准,为人尽其才、事得其人提供了良好条件,有利于整个公务员队伍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基于素质模型的培训与开发将素质模型应用于公务员培训需求分析、培训内容制定、培训方式选择以及培训效果评估等公务员管理的各个环节,对职位所需的关键素质指标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能够提高公务员个体与组织整体的素质水平,也可以增强公务员对政府组织战略的支持力。基于素质模型的绩效考核改变了传统的以结果为导向、过于注重短期目标的考核现状,将公务员素质这一影响绩效最为主要的因素纳入公务员评估体系之中,把公务员的个人成长同组织战略以及内部管理流程紧密结合,共同促进个人和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其三,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分类制度。公务员分类制度是公务员素质建设的突破口,科学、合理的人事分类不仅是公务员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而且也是公务员素质模型构建以及顺利开展包括公务员考试录用、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晋升与奖惩等各项单项制度的前提和基础,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积极探索不同系统、不同层次公务员分类管理办法,对于构建不同职位类别的公务员素质模型,提高各职位类别公务员的综合素质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四,注重在行政体制改革中实现公务员素质建设的与时俱进。公务员素质建设作为公务员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受到公务员制度改革、行政体制改革乃至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而由于公务员素质建设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公务员素质建设中所涉及的价值理念、模型构建以及基于素质模型的公务员制度建设乃至各项技术的创新、机制的创新等也都应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换言之,公务员素质建设的全过程都需要在实践中得以不断地完善和创新。

最后,笔者深深感受到自己正在步入一个复杂的研究领域。而本书仅仅就公务员的价值理念、模型构建、制度建设等方面做出了一定探索,只是向公务员素质建设相关研究迈出微小的一步。但是任何研究都是从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从不完善逐步走向完善。笔者相信,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将进一步提高对我国基层公务员素质建设的认识,也坚信我国基层公务员素质建设能够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之下,得以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