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兔儿爷的出现和文化的传承

兔儿爷的出现和文化的传承

时间:2023-09-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兔儿爷的出现和文化传承那是在很久以前,人间忽然闹起了瘟疫,百姓遭殃,生灵涂炭。但是,这毕竟只是一个传说,事实上,“兔儿爷”的产生,源于古代人民对月神神话的崇拜和确认。兔儿爷最早出现在明末,用以祭月。与此同时,兔儿爷的制作也日趋精致。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兔儿爷小物件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在人们看来,兔儿爷有着不同一般的意义。

兔儿爷的出现和文化传承

那是在很久以前,人间忽然闹起了瘟疫,百姓遭殃,生灵涂炭。这天正好是农历八月十五,又圆又大的月亮挂在空中,月宫中的嫦娥看到人间烧香求医的情景,心里十分难过,就派身边的玉兔到人间去为百姓们消灾治病。

玉兔领命之后,变成了一个身穿素白衣裙的少女,当天就来到了北京城。她去敲开了一家家的大门,但是,人们打开门一见到她,都连忙把门关上,不敢让她进去。

嫦娥塑像

玉兔想来想去,就是不明白人们为什么不让她进门。她只好坐在一座小庙里寻思,她低头一看自己这一身素白的衣裙,忽然恍然大悟,原来只有办丧事的人 家才穿白的衣服,人们家里都有重病人,看到我一定觉得不吉利,我应该换一身衣服去试试。玉兔儿看见身边的神像穿着一身铠甲,就借来穿在了自己身上。

玉兔穿戴好后,又去敲人家的门。人们一见她这身打扮,吓了一跳,后来一听说她会治疑难病症,就让她进屋来了。玉兔给病人吃了红、白两种小圆饼,顿时,病人的精神就好起来了。

玉兔走了一家又一家,治好了很多病人,但是,人们见到这身装束,都有点害怕,对那种神奇的药也感到莫名其妙。玉兔想:我不能总穿这身衣服了,可是,穿什么好呢?

琉璃玉兔浮雕

人们感谢玉兔走街串巷,不辞劳苦地解救病人,都要送给她东西。玉兔什么也不要,只向人家借衣服穿。这样,玉兔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衣服,有时候像个卖油的,有时候像个算命 的,有时候又像个卖菜的、唱戏的……

玉兔一会儿是男人装束,一会儿又变成了女人打扮。病人太多,玉兔跑得再快也忙不过来,她就骑马骑鹿、乘凤乘鹤,或者骑上狮子、老虎,走遍了北京城内外。她走到哪,哪里就充满了欢乐。

人们的赞扬和感谢让玉兔高兴得有点忘乎所以,自己的两只长耳朵露出来了。拜月的人们看到这人身兔首的少女,觉得很奇怪,然后再抬头看看月宫,发现嫦娥身边的玉兔不见了。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月宫中玉兔来到了人间,专门为百姓们布医施药,解除病痛来了。

很快,人间的这场瘟疫就开始出现了消退的迹象,等到这场瘟疫完全消除之后,玉兔回到了月宫。可是,她那美好的形象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于是,人们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骑鹿的,有乘凤的,有披挂着铠甲的,也有身着各种做工人的衣服的,千姿百态,非常可爱。每到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她,给她摆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来酬谢她给人间带来的吉祥和幸福。

玉兔是广寒宫里的神兔,又替人间消除了瘟疫,所以人们以“爷”尊之,将其称之为“兔儿爷”。

但是,这毕竟只是一个传说,事实上,“兔儿爷”的产生,源于古代人民对月神神话的崇拜和确认。据考证,在我国的圆月中有兔的传说最晚始于汉代。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现帛画,就反映出了这个内容。只见帛画上有一弯新月中并置着口衔灵芝的蟾蜍和奔跳的白兔。

在河南郑州发现的西汉晚期画像砖“东王公乘龙”中也有玉兔捣药的形象。

此外,在江苏丹阳地区发现的一座南朝陵墓,墓中出土了一块月亮画像砖,砖画中有一棵树,树下有一只捣药的玉兔,杵臼毕具,十分生动。

这些文物表明,月宫玉兔的传说在我国历史上曾有广泛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月宫玉兔演变成人们心目中治病救危、保佑平安的“兔儿爷”,也就顺理成章了。

兔儿爷最早出现在明末,用以祭月。但由于“男不祭月,女不祭灶”的风俗,小孩子经常在旁边模仿母亲祭祀的样子,兔儿爷就慢慢交给小孩子祭祀了,“兔儿爷”渐渐变成了专供儿童祭月用的造像。

明人纪坤的《花王阁剩稿》记载:

京中秋节多以泥团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

关于兔儿爷名字的记载,在清代北京岁时风俗的杂记《燕京岁时记》中说: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团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

但是,玉兔毕竟不是凡间的家畜,也不是野兔,而是广寒宫里的神兔,儿童祭月时的兔儿爷是不能随便捉来玩耍的,要玩,只有“请”一尊泥塑的称为“爷”的“兔儿”恭而敬之地“供”起来。

与此同时,兔儿爷的制作也日趋精致。兔儿爷是用模子翻塑出来的,先把黏土和纸浆拌匀,填入分成正面和背面两个半身的模子里,等干燥后倒出来,把前后两片粘在一起,配上耳朵,在身上刷层胶水,再上色描金。此外还有捏的一种做法。

兔儿爷大的有三尺多高,小的只有三寸,均是粉白面孔,头戴金盔,身披甲胄。它的坐骑有狮、虎、鹿、象不等。兔儿爷左手托臼,右手执杵,做捣药状。

此外,还有呱嗒嘴的兔儿爷,其制空腔,活安上唇,中系以线,扯之,则兔唇乱捣。总之,兔儿爷的种类繁多,不一而足。

兔神泥塑

清代诗人栎翁在《燕台新咏》曾写《兔儿爷》一诗:

团圆佳节庆家家,笑语中庭荐果瓜。

药窃羿妻偏称寡,金涂狡兔竟呼爷。

秋风月窟营天上,凉夜蟾光映水涯。

惯与儿童为戏具,印泥糊纸又搏沙。

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

兔儿爷小物件

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颌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呱嗒 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祭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给市井生活增添了许多的情趣。

曾有人这样描写兔儿爷:

脸蛋上没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画了一条细线,红的,上了油;两个细长白耳朵上淡淡地描着点浅红;这样,小兔的脸上就带出一种英俊的样子,倒好像是兔儿中的黄天霸似的。

它的上身穿着朱红的袍,从腰以下是翠绿的叶与粉红的花,每一个叶折与花瓣都精心地染上鲜明而匀调的彩色,使绿叶红花都闪闪欲动。

在人们看来,兔儿爷有着不同一般的意义。坐象兔儿爷,象与祥同音,寓意吉祥如意。坐虎兔儿爷,虎为百兽之王,是统帅,寓意事业兴盛,人脉广博。

麒麟兔儿爷,因麒麟吐书的典故而流传,象征着学识广博,学业有成。坐葫芦兔儿爷,因葫芦与福禄同音,象征着福禄双全。因而,在我国兔儿爷在民间非常受欢迎。

到清代乾隆年间,杨柳青印制的木版年画《桂序升平图》,就真实地记录了当时儿童拜祭“兔儿爷”的情景。但见图中的“兔儿爷”高坐案上,西瓜、石榴、桃和月饼供放于前,两童子跪拜,一童子击磬,神态动人。

旧时在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祭月用兔儿爷。

兔儿爷骑虎泥塑

在清代,这种民间节令习俗传入宫中,连皇家也要按民间习俗供奉“兔儿爷”。故宫中就收藏有多种“兔儿爷”,都是皇家小儿祭月的遗物。这些“兔儿爷”的形象,身披甲胄,背插令旗或伞盖。

旧时,一过农历七月十五,兔儿爷的摊子就摆出来了。在北京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得极为热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