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
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避免网络不良信息对学生的侵害,主要方法如下:
(1)安装“网络防火墙”、“净网先锋”等比较成熟的网络软件。
(2)对IE浏览器进行分级审查设置。
(3)学会使用“3721网络助手”等工具软件。
(4)浏览网页时,不要去点击广告窗口。
(5)坚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对于网络中“送大礼”、“点击挣美元”等诱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上当、不点击。
(6)在打开网站时,自动弹开的一些广告窗口,应及时关闭。做到上述要求,可以有效抵御一些不良信息的侵扰。
(二)记住对自己有帮助的常用网址
学生利用自己的电脑上网时,可以利用收藏夹便捷地收藏对自己有帮助的一些网址;学生在网吧上网时,可以利用邮箱记录对自己有帮助的网址,以便在下次能方便快捷地查找到这些网页;同时,辅导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以网址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了解哪些网址对学习、工作比较有益,讨论这些网址都有哪些方面的信息,如何利用这些信息等,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搜索、鉴别,引导学生关注那些健康、积极、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网址,学生可以为自己制作一份上网浏览计划书,将一些较为著名的大型门户网站,如搜狐、中华网、新浪等对自己有帮助的绿色网站作为浏览首选。
(三)利用可以信赖的搜索引擎
利用有效的搜索引擎可以有效地搜索到需求信息,达到事倍功半之效,因此,学生一定要掌握一些常用的搜索引擎。目前,百度和谷歌是搜索功能较强的两大引擎,利用各种搜索引擎找到未知网址的信息相当容易,利用浏览器的历史记忆功能可以在公用电脑上找到以前阅览过的信息,还可以利用RSS订阅或IE的收藏同步功能让新信息自动出现。
(四)不安装不成熟的软件
有些网络不良信息会附带在某些软件上,只要安装了此种软件,在使用时便会出现大量的不良信息,学生必须警惕此类不良软件,对一些不成熟的、存在风险的软件建议不要安装,以免夹杂病毒危害电脑系统。上网注册填信息时,尽量不要公布自己的电话、单位、邮箱等私密信息,避免垃圾邮件、垃圾短信等不良信息的侵扰。
近年来,发现多起通过学生电话对其家长进行诈骗的案件,为了减少家长上当受骗,学生在登记自己的个人信息时应特别谨慎。有些单位和个人以开展调查问卷、有奖办理银行卡等电子卡片、销售回访等为由,登记顾客个人信息,并将顾客个人信息如工作单位、职业、手机、家庭电话等贩卖给发布消息的单位和个人,给不法人员以可乘之机,或者对学生家长进行欺诈,或者给学生发布不良信息,给学生造成极大的阴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