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良行为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哪些

不良行为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哪些

时间:2024-09-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八)看淫秽书刊或声像制品电脑是一个好东西,网络是一种好工具,但是把它用在不该用的地方就会出问题。目前,学生去网吧的人数越来越多,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直接提供下载资料的工具为不良影片的传入提供了方便渠道,再加上学生处于青春期,对爱的追求、对性的好奇很强烈,淫秽书刊或声像制品就会在校园中有一定市场。这些不良行为不仅是素质低下的表现,还会导致发生打架斗殴等不安全事件。

近几年来,学生人数迅速增长,但学生的文化素质却逐年下降,多数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目的就不明确,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经常违反校纪,进而导致一些治安案件的发生,危及青年学生人身财产安全,诱发学生违法犯罪

(一)语言不文明,满口脏话,不懂得尊重他人

这种不文明行为是造成学校不安定因素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校园中,它直接影响构建和谐校园,破坏同学间的和睦,影响本应团结友爱的关系,容易引起同学间的争执,甚至打架斗殴等安全问题。

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一个接受教育的学生,却满口脏话,出口伤人,这与其身份极不相称,对这种行为要坚决抵制和制止。

(二)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缺乏环保意识

这些不文明行为对行为人来说是最方便的习惯,往往自以为这是小事,无伤大体,但这种行为实质上是缺少社会公德意识,是对学生所应负的社会责任感意识不强,是忽视他人健康、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表现。这种不守礼规的行为会受到人们的鄙视和唾弃,给自身的前途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受到严厉的行政处罚。

环保意识的缺乏是校园中的普遍现象,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任重而道远。摒弃“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的错误倾向,杜绝绿草地上延伸不和谐的小径、鲜花丛中落下不相称的脚印。

(三)毁坏公共设施,浪费水电和粮食

人们常说“浪费是最大的犯罪”,但这种不文明行为在校园里却颇为严重,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刻反思。你若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学校的桌椅、门窗损害很严重,教室、图书馆内有多少桌椅被信手涂鸦,打油诗、爱的宣言、美女动画、考试答案等分布在桌椅板凳上,不少宿舍的垃圾桶内倒下的是剩饭剩菜;卫生间水龙头哗啦啦地流淌。这些不良行为会给社会安全带来严重隐患,如毁坏路灯会使行人不安全;毁坏消防栓,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下无法使用,给社会和个人带来重大财产损失及人身安全隐患;浪费水电和粮食会使资源枯竭,影响人类生存;或用长明灯,可能酿成火灾等。

要杜绝此类现象,关键要从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上加以引导和约束,爱护公物,珍惜公共财产人人有责。希望大家可以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粮食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建设和谐社会、节约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上课迟到、旷课、逃课;上课睡觉、说话、吃东西;抄袭作业,考试作弊

这些在学生中本不应该存在的现象,却成了校园中的常见现象。目前确实有一部分同学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上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待自己的学业不够认真,在遵守学校纪律和校规方面还存着自由散漫的恶习。上课迟到、旷课、逃课,上课睡觉、说话、吃东西,这不但是对自己学业的放弃,也是对老师、同学的蔑视,对学习环境产生一定干扰,致使老师不得不像对小学生那样来维持课堂秩序;抄袭作业、考试作弊作为一种现象,在校园中也有流行的趋势,特别是网络给人们获取信息和资料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对人的诚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许多同学将网络作为方便快捷应付老师的一种手段。

这些不良行为必须要纠正。否则,不仅荒废自己的学业,浪费大好时光,耽误前程,枉费家长心血,也会影响别人的学习,甚至会助长歪风邪气。俗语说:“浪费别人的时间,就是图财害命。”

(五)带手机进入会场、课堂或其他学习场所,并随意接听

手机是现代人际交流的一种重要工具,随着手机在校园的普及,一种新的不文明现象随之产生:带手机进入会场、课堂、图书馆或其他学习场所,并随意接听,肆意让手机铃声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这不仅会影响他人的正常工作和学习,甚至会遭到别人的鄙视和“教训”。

手机虽然是人们极其重要的个人用品,但不应该让它来影响大家的生活。这种方便自己、影响别人的行为,说到底是素质低下的表现,我们应该坚决抛弃。

(六)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关心集体

在校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并且相当一部分是单亲家庭出身的学生,自我意识较强,比较追求个性,在关心集体方面较差,在同学交往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得与失,不会换位思考,不考虑其他同学的感受和想法。现在许多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越来越感觉工作难做,特别是集体活动,学生参与热情不高,必须通过强行命令或制度加考核的办法才能开展。这种不良意识非常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甚至会使学生变成“孤家寡人”,以后很难开拓自己的事业或取得成就。

集体主义精神是当代学生最缺失的,现代社会需要个性发展,但更需有团队协作的精神,学会与集体合作也是人生成才的重要基础。

(七)食堂打饭菜不按秩序,乱插队

这是一个社会公德问题,是不讲规则的表现。有的同学认为,讲规则就要吃亏。只要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殊不知,这种不良行为会带来严重不良影响,容易引起别人的不满和效仿,导致食堂乱成一团,发生饭菜倾倒烫伤别人或引起打架斗殴事件,甚至发生踩踏事件,于人于己都不安全。在一个法制社会,遵守规则是我们为人处世的首要原则,一个不讲规则的人,是不能在社会中立足的。

(八)看淫秽书刊或声像制品

电脑是一个好东西,网络是一种好工具,但是把它用在不该用的地方就会出问题。目前,学生去网吧的人数越来越多,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直接提供下载资料的工具为不良影片的传入提供了方便渠道,再加上学生处于青春期,对爱的追求、对性的好奇很强烈,淫秽书刊或声像制品就会在校园中有一定市场。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分散学习注意力,使其荒废学业,甚至会诱发犯罪。

杜绝此种现象,要求同学们学习一些生理知识,正确认识并掌握青春期生理、心理规律,提高自制能力,将精力集中到学习上。

(九)在宿舍内影响他人休息

宿舍是供大家休息的地方,而很多同学把这里当成游乐场、健身房和运动场,酗酒、打闹、嬉戏、拍球等,严重影响了其他同学的休息和生活。这些不良行为不仅是素质低下的表现,还会导致发生打架斗殴等不安全事件。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一定要对照自己,照顾别人,多为他人考虑,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共建和谐校园。

(十)吸烟、酗酒

吸烟现象在学生中十分常见。殊不知,吸烟是一种危害后果很大的现代社会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社会问题。学生吸烟之后,一方面使得正常的人际交往出现障碍,受到亲友、老师和同学等人的排斥;另一方面则强化了他们与社会上不法分子交往的倾向,他们与不良社会青年交往之后,吸烟的数量和“档次”越来越高,开销也越来越大,常常由于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而走向偷盗、抢劫的犯罪道路。

酗酒也是一种社会性疾病,它会影响酗酒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人际关系和经济等方面的不良后果或造成自己的颓废、堕落,给家庭带来过多的经济负担,破坏家庭和睦关系,引发车祸和其他违法犯罪活动。学生酗酒的后果更为严重,会导致他们的身体功能损耗,记忆力下降,无法坚持学习,进而流浪街头,诱发违法犯罪活动或过早死亡

正因为吸烟和酗酒会给青年学生带来这么多的严重不良后果,所以我国相关法律都明文规定了青年学生不得吸烟和酗酒。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15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青年学生不得吸烟、酗酒。”此外,我国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保护未成年人的立法和实践经验,从掐断烟酒的来源上也切实保证了青年学生不得吸烟、酗酒。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15条规定:“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如果经营场所肆意违反法律的规定,向未成年人兜售烟酒,有关部门可依法对其进行行政处罚,如取缔其营业执照、勒令其停业、罚款等。

(十一)打架斗殴

因琐事而打架斗殴,甚至造成人身伤害,在学校里成为不守礼规的常见现象。而且引发打架的原因有时甚至很可笑,如“不借手机”、“看不顺眼”等等,这反映出独生子女的报复心和欺人的势力。与其他不良行为相比,参与打架斗殴的学生比例并不高,但其危害性却很大。较轻的可以致使双方身心受到伤害,严重的还能致命。我们要知道生命是无法挽回的,如果真的闹出人命,施暴者还可能要偿命,最终害人害己。打架斗殴者做事都不理智,没有想过前因后果,不仅给人留下悲伤和阴影,还让自己背上罪名,在脑海中留下血的教训。然而最令人担忧的是,打架斗殴现象正向一贯被认为是柔弱、无力的女生中发展。

作为一名学生,遇事一定要冷静、克制,防止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给学校留下一处安静和平的地方,供同学们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