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普通话说话的训练具体内容分析

普通话说话的训练具体内容分析

时间:2024-09-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多年来的推普经验,以下两种方式对提高普通话说话能力,养成普通话思维习惯十分有效:模仿。其实说话训练是普通话的口语训练。测试说话一项,也是为了测试普通话口语的表达情况。实际上,在你有了普通话思维和表达习惯及说话技巧后,就要在心理上作积极的准备,充满信心,大胆沉着。

(一)养成用普通话进行思维和表达的习惯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是长期使用的习惯形成的。我们习惯了使用方言来思维,也就习惯了用方言来表达,一旦要进入另外一个习惯系统,难免要出现不适应的情况,所以,我们的“说话”在进入普通话领域时,常常出现结结巴巴,语无伦次甚至说不下去的现象。但是,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我们方法得当并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养成用普通话进行思维和表达的习惯。

1.常听普通话播音

学习语言,听力是相当重要的。人类识别语音的能力是和发音能力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儿童先要听懂了话,才能学会说话,这时识别语音的能力先于发音的能力。一旦掌握了发音能力,又会对识别语言能力产生影响,对自己能发的音易于识别,对自己不能发的音就不容易分辨。不同方言区的人不易进行言语交流,原因就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听规范的普通话播音来训练自己听普通话的能力,从中体会同样一个意思用普通话该怎样表达。常听普通话播音就能常接触普通话信息,常接触普通话信息就有了说好普通话的基础。

2.常进行普通话说话练习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目的是有利于全国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民众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口语交际显得越来越重要。进行口语交际只解决“听”的障碍还不行,最根本的还是要解决“会说”的问题。要想会说普通话,必须勇于实践,要放得下架子,丟得开面子,不在乎别人讥笑,不怕难为情,更不能自以为是,认为自己说的话就是普通话。要利用一切机会进行普通话练习,久而久之就习惯用普通话进行思维和表达了。

根据多年来的推普经验,以下两种方式对提高普通话说话能力,养成普通话思维习惯十分有效:

(1)模仿。模仿是最好的老师。现代电子科技的迅猛发展为我们的模仿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条件,录音机、复读机、CD机、mp3机等随处可见。我们可以利用现成的普通话磁带、光盘,或自己录制的普通话资料来进行模仿练习,把自己的模仿也录制下来,与原声带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差距,从而学习标准的说法,纠正错误的说法。

(2)造境。这里的造境,指的是营造说普通话的环境。学习语言,语境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国家搞推普宣传周就是在制造说普通话的氛围和环境,让人人从意识深处认识到说普通话的重要。学校是推普的前沿阵地,为学生营造普通话环境是不可推卸的责任。造境的渠道可谓多种多样。在校舍环境布置上,可利用墙壁等张贴推普宣传画、宣传标语、办宣传板报等。班级设推普员,设推普角,开展推普月或普通话日等活动。在课堂上要求师生必须说普通话,特别是在语文课堂上还可以利用复述、讲故事、说笑话、演课本剧、课前说话练习、课堂讨论、辩论等诸多方式进行普通话说话练习。课余时间,可进行形式多样的普通话竞赛活动,像演讲、口头作文、辩论赛等等。通过这样一种大环境的影响,改变学生个体的方言习惯。当然,就个体来说,也要努力为自己营造说普通话的环境,常跟普通话说得好的同学接触,而一旦学会说普通话又要不为环境所左右,在何时何地都要坚持说普通话。要把学说普通话变成一种自觉自愿的行动。唯其如此,用普通话进行思维和表达的习惯才能最终养成。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的工作人员更要自觉克服重重困难,努力为自己营造说普通话的环境,说好普通话,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二)讲究应试技巧,提高说话质量

有了说普通话的习惯,测试时注意讲究些技巧,有助于说话质量的提高。

1.题目归类

《普通话水平测试用话题》共有30个说话题目,可以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归为三大类,即叙述、议论和说明。也可以以自我为中心,归为童年、学校、家庭、家乡及社会生活五大类。在每一类挑一两个题目进行练习,其他题目据此稍作变通,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熟悉所有的说话题目,测试时就可以避免无话可说的尴尬。需要说明的是,有些说话题目同时兼有叙述、说明、议论的成分,说话者可根据自己的特长,采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进行说话。

2.列举提纲

测试说话,不是进行口才评估,完全没有必要将30个题目写成30篇文章,然后背着说。况且,评分标准规定说话时有类似背稿子现象的,其说话自然流畅程度为二档。一般说来,应试人可以在抽到题目后,列举说话提纲。这个提纲就是你说话的源泉,可使你的说话有条理、有层次、有内容。提纲的拟定要讲究,列出的纲目要是自己熟悉的内容,力争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衔接,这样才不至于说话结巴、干瘪或三言两语就把话说完了,不够流畅或达不到时间上的要求,影响成绩。但列举出的必须是提纲,是三两个词或短语,而不是写好的文章。

3.使用口语

有些人喜欢背稿子,就在于他没有重视“口语化”这三个字;也有些人因为照着本子练说话,使他的说话体现出书面语的特点。其实说话训练是普通话的口语训练。测试说话一项,也是为了测试普通话口语的表达情况。因此,语气语调上要亲切、自然;用词用句上要用短语和单句,并且要不使用方言词汇,少用书面语词汇;速度也要适当,正常语速每分钟大约240个音节,每分钟150~300个音节均视为正常,过慢或过快都会失去自然流畅的日常说话状态。另外,方言腔、口头禅和夹带重复多遍的“嗯”、“啊”、“这个”、“那个”等啰嗦词也都是说话应剔除的内容。

(三)做好心理准备,克服紧张情绪

普通话水平测试通常是一位应试者面对三位考官(测试员),又采用口语的形式,给应试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心理有了压力,情绪难免紧张。情绪一紧张,难免使会的变为不会的,使流畅的变为结巴的,使丰富的变为苍白的;更有甚者,大脑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最终导致失败,造成遗憾。实际上,在你有了普通话思维和表达习惯及说话技巧后,就要在心理上作积极的准备,充满信心,大胆沉着。你可以把此次说话当成你在给你熟识的朋友讲故事,你就会使自己神情自然,表达自如;也可以在说话之前深呼吸几次,保障心脑供氧,缓解心脏压力,消解紧张情绪;或者旁若无人,积极暗示自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