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举办了一项名为“青少年峰会”(Junior Summit)的活动。那一年谷歌刚刚成立,而Facebook和Twitter还尚未出现。当时大多数人才刚刚意识到互联网的存在,也刚开始出现一些大规模的实验,旨在探索世界各地大量年轻人在线互动时可能发生的情况,而这次青少年峰会就是最初的实验之一。
在活动的第一阶段,有来自130个国家的3 000名10~16岁的孩子在网上论坛进行互动,讨论如何使用新技术解决当今世界正面临的一些巨大挑战。在第二阶段,我们从在线参与者中选出100名青少年代表,邀请他们来到麻省理工学院进行为期一周的面对面合作。最终,这些年轻人制订了几项倡议计划:一份全球性的儿童网上报纸,一个在线儿童基金会,一个为由孩子自己创办的社会创业项目提供微型贷款的在线“儿童银行”(KidzBank),以及一个新的“网络国家”(Nation1),任何19岁以下的孩子都可以是“这个国家”的公民。
刚开始策划青少年峰会时,我们在媒体实验室的教师会议上讨论了这个问题。当时媒体实验室的一位教授贾斯汀·卡塞尔(Justine Cassell)是青少年峰会的主要组织者,她阐释了这个连接世界各地年轻人的计划。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胆的创新想法,大多数媒体实验室的老师都为实现这一想法的可能性而感到兴奋。但在这时,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之一马文·明斯基(14)发言了。“这是我听过的最糟糕的主意,”他说,“孩子也有各种各样的坏想法和错误观念。如果你把很多孩子联系在一起,他们也会互相强化对方的坏想法。”
我并不同意明斯基的评论,但这激起了我的思考。我们当然看到了,互联网就像一个回音室,错误的信息在社区里回荡,被其他有类似错误见解的人推波助澜。的确,孩子无法自己学会所有东西,就算他们在同伴的支持下一起工作也不行。一群孩子,即便是非常聪明且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也不可能做到自主重新创造微积分,甚至不会用到微积分。
仅有同伴是不够的,在学习过程中,有时需要“专家”的帮助。但在何种情况下需要外部专家的介入呢?而如果没有外部专家介入,孩子们可以学到什么,又学不到什么呢?在学习过程中让外部专家介入,什么时间最好?什么方法最好呢?
我们在整个青少年峰会活动期间都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同样的问题在峰会结束一年后的另一个项目中又出现了。1999年,一位名叫苏伽特·米特拉(Sugata Mitra)的印度物理学家,在德里的卡尔卡吉贫民区安装了一个售货亭,里面有一台能上网的计算机。他没有提供任何指示,也没有为社区居民举办任何工作坊。他有一个理念叫“最小干预教育”(minimally invasive education),他想知道,如果他只是提供一台联网的计算机,而没有给出任何指示和监督的话,会发生什么。这个项目被称为“墙中洞”(Hole in the Wall)实验,因为社区居民可以通过墙上的一个洞来用计算机上网。
这台计算机很快就在附近的孩子中流行起来。以前从来没有孩子使用过计算机,但他们很快就学会了如何浏览文件系统和互联网网站;他们花了很长时间进行实验和探索,寻找游戏和其他活动;他们排了时间表来协调谁可以在哪些时间使用计算机;他们分享彼此的知识,互相传授使用热门程序的方法,以及寻找有用信息的技巧和窍门。
这个“墙中洞”实验引起了世界各地的关注,它成了一个标志性的象征,代表着来自不同背景的孩子可以用新技术做到什么。世界银行提供资金,在印度各地安装了80个类似的售货亭,其他组织也在世界其他地方创建了类似的项目。“墙中洞”项目激发了很多人的各种灵感。奥斯卡获奖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部分灵感,就来自发生在“墙中洞”现场的故事。
位于德里的第一个“墙中洞”项目创建后不久,我曾去那里参观。很明显,家住附近的孩子都在积极地学习和分享想法。这个项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我并不感到意外。我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见过很多孩子,他们都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或者和朋友们一起,搞明白了如何使用计算机应用程序。令我感到意外的反而是世界各地的人们对这个实验的反应。大多数人都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没有意识到孩子可以通过他们天然的探索、实验和协作本能来做事和学习。我很高兴,“墙中洞”项目让人们看到了所有孩子的非凡潜力。
另一方面,我担心有些人对“墙中洞”项目的结果进行了过度解读。有些人以这个实验为证据,说只要孩子能够接触到计算机和互联网,便可以靠自己或者和同伴一起学习到几乎任何东西。尽管我非常欣赏孩子们在这些项目中表现出的能力,但我同样意识到了他们的局限性。尽管孩子们很快学会了如何导航到热门网站以及如何使用基本的应用程序,但他们中很少有人能使用计算机来设计、创造和表达自己;他们学会了在计算机上玩游戏,但他们并不会创造自己的游戏;他们学会了浏览网页,但他们并不会创建自己的网站。
“墙中洞”项目的创始人苏伽特·米特拉认识到,对于某些类型的学习经验,仅靠同伴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的支持。米特拉在最近的项目中,继续为孩子提供与同伴协作的新方法,这被他称为“自组织的学习环境”,但米特拉现在更强调成人作为辅导员和促进者的作用。在一个网络学习项目中,他建立了一个退休教师网络,在学生一起做在线项目的时候,由这些退休教师给他们提供指导和鼓励。
同伴作为4P创造性学习法的第3个“P”,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同伴在什么时候才有用呢?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在什么时候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在什么时候鼓励他们与同伴一起解决问题呢?学习者又应在何时需要来自外部的专业知识和指导?在我们生活的时代,孩子们对世界上所有的信息都触手可及,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就知道自己要寻找什么信息,或者如何理解自己所找到的信息。我们需要为孩子们提供适当的指导,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要帮助他们学会如何找到正确的人或组织,来给他们提供所需要的专业支持和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