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识别出你身为父母所面临的特定挑战

识别出你身为父母所面临的特定挑战

时间:2023-09-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成年后你有反依赖的特征,说明在某个时间点上你接收到了来自父母的信息,表示他们不能接受你依赖或需要他人。现实是,这并不容易,但好消息是你自身对于反依赖的改变一样会传给你的孩子。还记得三年级的扎克有个反社会型的母亲吗?为了能辨别什么时候该去帮助孩子,我们可以参考第1章中“健康vs.情感忽视的父母”中三年级扎克的另一个例子。没有哪个父母能完美地做到所有的步骤。

要了解你被情感忽视的经历会如何影响你的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看它当时如何影响了你。你自己情绪健康上的空洞或缺口很可能由孩子同样继承下来,除非你填补上这些空洞和缺口。让我们回顾一下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成年后常有的性格特征。回顾时,和阅读第3章时一样,在你觉得符合自己情况的特征旁边打钩。

1.空虚感

2.反依赖

3.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

4.对自己毫无同情,对他人满怀同情

5.对自己生气、自责

6.负罪感和羞耻感:我到底怎么了

7.感到自己有致命缺陷(如果人们真正了解我,他们不会喜欢我)

8.难以关爱自己和他人

9.自我约束能力差

10.述情障碍:对情绪的认识和理解不足

如果你对某个特征感到不确定,请回到第3章再阅读一下相关的内容。不要想太多,听从自己的内心。关键不在于你怎么想,而在于你有什么感觉。问问自己是否觉得某一点符合你的情况。你必须相信你的感觉,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练习,让你学习在总体上更加信任自己的感觉。

现在在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成年后会有的特征中,你已经找到最符合自己情况的几条了,下面我们来说说每个特征会如何影响你养育孩子的过程。

空虚感来源于儿时情感上没有得到足够的照料,没有填满。小时候和父母的情感连接好像有什么缺失了,无论是情感连接的质量还是数量上,都有所缺失。如果我们将家庭成员间的情感连接的质量比拟为燃油等级,那么孩子成长时如果有定期、足量或更好的高燃烧值的燃料补充,成年后可能根本不会有空虚感。

但如果你的童年接受的是低级的燃料,成年后一直有空虚感,那么你很可能也无法给自己的孩子注满高燃烧值的燃料。如果这引起了你的担忧,请明白这不是你的错,这尤为重要,毕竟你无法给孩子你自己都没有的东西。同时知道这种困境有解决方法也很重要。解决方法不是一个简单的方程式,也不是完成一份待办事项,它和改变你的行为也没有关系。事实上,要给孩子你没有的东西,唯一的方法就是让你自己拥有所缺失的东西。只有这样你的孩子才能受益。

以下是如何实现这些的过程。第6章的练习都是专门设计来教你重视自己的情绪的,随着不断的练习,你会变成情感上更加融通、更能表达自己、有更丰富意识的人。当你完成了第7章的改变进程,你会进一步提高油箱里的燃料水平。你的燃料越丰盈,你越能给孩子进行填补。你越关心自己、爱自己、理解自己、重视你自己的情感世界,你就越能关心、爱惜、理解和重视孩子和他们的感觉。你的空虚感会渐渐减少,孩子有空虚感的可能性也会逐步下降。他们的小油箱里将充满富余、长期燃烧的优质的对自己和他人的爱,这会支持他们一生的幸福美满。

如果成年后你有反依赖的特征,说明在某个时间点上你接收到了来自父母的信息,表示他们不能接受你依赖或需要他人。

你的父母不够重视、容忍或没有满足你的情感需求,这就好像在告诉你:你最好做个极其独立的人,最好避免需要别人的注意或帮助,最好自己照顾自己。现在花点时间来想一想,抚养自己的孩子时,你是否也以某些方式传达给了孩子这样的信息?考虑到你成长过程中极其重视独立,很自然地,你可能也想这样培养孩子。或者你从来没思考过这个问题,只是像所有父母本能会做的一样,很自然地按照你的认知来养育孩子。无论是哪种情况,你都把孩子培养成注定会错失和他人相互依赖的优势的人。

“相互依赖是个什么东西?”你可能会说。相互依赖是成人间人际关系最理想的平衡状态,无论是婚姻还是友情(这里除去了亲子关系,因为亲子关系会自然形成很强的依赖性)。相互依赖是指关系的双方各有健康的独立自立能力,但有时有些事也依赖关系中的另一方。双方都最大限度地照顾好自己,但在对方能给予自己支持的情况下,变得更加能够照顾好自己。

如果你给孩子的信息是他们不能依赖他人,那么你就剥夺了孩子接受生活中他人能够带来的可贵资源。这些资源代表着他人以任何形式丰富与活跃了我们的生活,或是减轻了我们的负担。可举的例子不计其数,可以是安慰的话语、抚慰的触碰、帮着搬家具,或是给我们做了可口的食物。

生活中一定存在这样一种平衡,允许我们去付出与索取、爱与被爱、关心和被关心。这就是相互依赖,你和你的孩子都值得拥有这样的关系。

作为父母,你没有自然地形成相互依赖的习惯,那抚养孩子时要怎么达到这种平衡呢?现实是,这并不容易,但好消息是你自身对于反依赖的改变一样会传给你的孩子。当你变得不再那么害怕依赖别人,你的孩子也会如此,但最重要的是:当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在他们身边越多,孩子就越能建立相互依赖的平衡。别担心这样会让他们太过依赖。孩子会过度依赖的原因只会是在他们并不需要的时候,你提供的帮助太多了,方方面面都想帮他们。

为了确保在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在他们身边,而又不能做得太过,你必须和孩子能产生情感共鸣。还记得三年级的扎克有个反社会型的母亲吗?她让孩子回房间,用草书写50遍“我再也不在学校惹麻烦了”。她就是完全无法与孩子产生情感共鸣的极端例子。一个母亲对于孩子在发展水平上能做和不能做的事有如此扭曲的观点,那么自然判断不出来什么时候该去帮助孩子。

为了能辨别什么时候该去帮助孩子,我们可以参考第1章中“健康vs.情感忽视的父母”中三年级扎克的另一个例子。你必须能够感到和孩子有情感连接,才能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安慰和帮助孩子;你必须关注孩子,才能知道他真正能做和不能做的事,这样你才知道什么时候他是真的需要帮助;必须适宜地给予反馈,提供有意义并且合适的帮助。

没有哪个父母能完美地做到所有的步骤。你能做的就是尽力去做。当你尽全力去做了,孩子会以另一种方式来爱你和感激你,因为他们感到你能理解他们,能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和帮助。孩子们会更愿意去尝试达到更高的层面,拥有更加丰富的人际关系,也能更好地发挥潜能。他们会既独立,又能接受别人的帮助,从而一生都能感到自己在世界上不那么孤独。

这项成年后的特征主要源自于你不知道自己真正是谁。还记得我们说过,孩子是通过从父母眼中的倒影了解自己的吗?但如果你的父母都不怎么看着你,你也就很难抓住这倒影了。成年后如果你对自己的看法不清晰,或不是基于现实,那很可能说明你的父母在关注你这方面做得不够好。这也许意味着他们没有花足够的时间陪你,但也不一定。一个家长可以7×24小时地陪在孩子身边(不是说这样就健康了),但眼中仍然没有孩子。这里的关注不是指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他倒杯果汁,也不是给孩子编个精致的发型。关注指的是注意到孩子自然产生的喜欢与厌恶,看到他们的优点和劣势,记下来,并给孩子建设性的反馈。这样才让孩子能内化一个真实的对自己的认识。

改变表格的其中一张就在讲喜欢与厌恶的事物。这张表旨在帮助你弄清内心喜欢和不喜欢的东西。好恶和你的能力、外表、个人经历、智力、社交能力以及偏好、习惯和数不清的因素构成了你对自己的评价,形成了现在的你。学习认识好恶的过程同样适用于让你认识自己的复杂性上,也适用于你养育孩子的过程。

养育孩子时,每天关注孩子,给他们有帮助的反馈是很重要的,但这不等于对他们过度批判或者给负面的反馈,因为那可能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如果你看到儿子比起棒球更擅长足球,你可以说“你简直是个足球机器啊!”,但在棒球方面就不该给他一样的称赞,因为这不符合实际,但你也不应该说“你不擅长棒球”,因为这太负面了,可能打击到他。

学习方面也是如此,对孩子自然擅长的地方给予反馈,对他感到困难的学科也要反馈,例如“我们需要在数学上多花点时间”。如果你的孩子在小提琴上没有什么天分,但他很喜欢,你可以告诉他,你钦佩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想要更加努力、掌握技能的意愿。不要给太过尖锐或伤孩子感情的反馈,但也避免给一些不切实际的反馈,表现出坦率、慈爱、关心和明确就可以了。

有时只要你能在孩子身边,观察他,一句话不说,就够了。你的孩子会留意你的观察,并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倒影。在养育他的超过18年的时间中,孩子会一次又一次参照父母这面镜子,从中看到自己的不同方面。这些不同的方方面面在不断成长、改变、发展,最终汇集成为一个清晰而完整的人的准确映像,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在他成年伊始,他将拥有你之前没有的巨大优势:一个完整、清晰和强大的自我认知。这是个只有你能给他的礼物。

身为父母,你不想看到孩子成长为对自己很严苛的人,会为错误而打击自己。你希望你的孩子能从错误中汲取教训,不断成长,能爱自己。你有责任教会孩子对他人和自己都要有同情心。要做到这些,可以用我们在第7章讨论过的4个培养自我同情的原则。如果你对孩子有同情心,孩子也会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同情心。你也许还记得第一个自我同情原则是反向黄金法则。在养育儿女的过程中,这个法则变形为:

“像你希望以前父母对待你的方式一样对待孩子。”

一个幼年经历过情感忽视的家长不应该在养育孩子时沿用自己的默认设置。因为默认设置是由她最初的监护者决定的,很可能导致她将情感忽视同样加诸自己的孩子身上。作为父母,克服自己默认的设定,为孩子创造更健康的设定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当你的孩子做了不好的决定,搞砸了事情,做事不经大脑或者做错事,你最好尽力做到不要立即做出反应。冲动而情绪化的反应是由你默认的设置所决定的。你应该花点时间想想:如果我是他,现在我需要从我父母那里得到什么,才能让我能学到教训,再继续往前走?

自我同情的第二个原则,应用于养育孩子时,包括观察孩子,并在看到孩子对自己太苛责时做出反应。如果你看到孩子因为犯错而惩罚自己,或者过度跟自己生气,你就应该介入并帮助他。告诉孩子他对自己发的脾气有些过了,脾气也不该撒在自己身上。即便当时看上去没什么帮助,这也给孩子的心里埋下了种子,之后会慢慢发芽长大。接着用你自我安慰的技巧来安慰你的孩子,让他也能内化这些方法。

自我同情的第三个原则是让你的孩子受益于你的智慧和同情。为了让孩子学会原谅自己,你必须先原谅他。孩子会内化你对他的严厉程度。这涵盖了前两个原则,因为涉及对孩子的过错进行反馈,即适宜地让他对自己负责;看到孩子对自己太严厉时进行干预;以及帮他理解自己的错误和情况,并最终原谅他。当你为他做了所有这些事情,他会慢慢学习这样善待自己。

帮助你的孩子建立一个有爱而坚定的内心声音,也就是自我同情的第四个原则,让孩子培养对自己的同情至关重要。还记得第7章中汽油意外用完后,一个健康的内心声音是什么样吗?那对你的孩子来说也是个好例子。作为家长,陪他一起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的起因是什么,帮助孩子判断他是在哪里出错了,接着向他说明犯错没什么大不了的,重要的是要从中汲取教训。带领他走过理解、负责、学习和原谅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十分宝贵,能让你的孩子拥有成为成功而坚强的成年人所需要的支持和负责任的品质,这样的他会懂得爱自己和他人,也对自己和他人富有同情心。

还记得是什么导致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有负罪感和羞耻感吗?正是因为父母没有接纳和承认孩子的感觉,才让孩子觉得自己有情绪一定是因为自己有什么毛病。但是人都会有情绪,这样孩子可能最后就会对自己的情绪感到羞耻,他会向别人隐藏情绪,甚至对自己也隐藏情绪。那么作为家长,你要如何确保这样的事不发生在你的孩子身上呢?自然是要接纳和承认孩子的情绪了。

经历过情感忽视的自己作为家长,要做到这点比听起来还要困难。这需要你总体上对自己的情绪感到更加舒服,要能容忍孩子的感觉,即便你觉得孩子的感觉是多余的,或者是错误的。

这里有些关于如何理解并接纳孩子情绪的建议。为了更好地解释,我们将孩子的感觉比作流动的水,源头是孩子的内心。

◌如果你在流动的水前面设置了障碍,水就要改变流向,流到其他地方。它会绕过或冲破这障碍,或者如果它最终无处可去,那只好回流到源头(也就意味着孩子将情绪加诸自身)。无论是哪种情况,水都会流向一个什么地方,你无法阻止孩子情绪的流动,所以请不要试图这么做。

◌要应对这流动的水,你应该让它流动着,同时自己追溯到源头。当孩子有某些感觉时,让他的感觉自然流动,同时努力找到这些感觉的起因,为了你和孩子能够理解这些情绪,你要问孩子一些问题,或是回顾可能造成或者加剧这些情绪的情况。

◌要当心孩子的情绪淹没了他自己和你。虽然不建议你强行中断孩子的感觉,但有些时候也该介入并帮助他管理这些感觉。强行中断感觉和帮助他管理感觉是不一样的,前者会说“男子汉不能哭”,而后者是“让我们一起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我们该怎么做”。

◌记住,孩子的感觉是他的一部分,扎根于他体内。一定不能让他从你那里接收到“不能有情绪”这样的信息,而是让他跟你学习:管理情绪是可能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你可以借鉴第6章的情绪管理技巧,帮助孩子学习这些重要的技能。

◌当你自己使用这些技巧时,孩子也会以你为榜样学习到它们。

如果你尽力遵循了情绪管理的所有原则,你就能教会孩子摆脱负罪感和羞耻感。你将给予他让他一生受用的重要技能。通过你,孩子会明白自己的感觉是自己正常、健康的一部分,他需要聆听感觉给自己的信息,他也不需要惧怕自己的感觉。这样,他会成长为能接受自己情绪的人,甚至重视这个至关重要、紧密相连而又丰富的自己的一部分。

原谅是自我同情的最后一步。当孩子犯了错,你可以使用同情心原则来帮他理解错误哪部分是自己的问题,哪部分是别人或者环境导致的。这样你就能帮助他分析明白如何改正错误,不再犯第二次。然后你要帮助他原谅自己,不再纠结于此。

你会在养育子女上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是因为你知道你的父母没有这样做对你造成的影响。从自己的经验中你意识到,人这一生会犯很多错误,如果我们不能从中走出来,就会被困其中。如果我们不原谅自己,我们犯的错误就会成为自我的不必要的一大部分。它们会吞噬我们对自己的感知,甚至成为我们自身。你一定不希望孩子像自己一样,被所犯的错误定义。教会他最后一步:如何放下错误。这样他犯的错将在合理范围内,他会从中解脱出来,以健康的方式去承担适度的风险,同时保持自己的自尊和自爱不受损害。

你也许还记得,“致命缺陷”是一种自己被摧毁了的感觉:“如果你真正了解我,你不会喜欢我的。”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感觉,因为他们缺少来自父母的积极的感情和关注。我都没办法告诉你有过多少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当被问起成长过程中是否有感觉到被爱时,会回答:“我一直知道父母是爱我的。”知道而不是感觉到,而感觉才是这里的关键。

确保让孩子不仅知道你爱他,还要能感觉到你喜欢他,爱他,这是至关重要的。温暖、关怀的拥抱、大笑,以及真正享受孩子的个性,都是在向孩子传达这种感觉。我知道这听起来像“教养入门知识”,但所有这些正是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从小缺失的东西。如果要你做到这些很难,那就算为了你的孩子好,你也要培养起这样的习惯。

进一步说,为了防止孩子继承“致命缺陷”,关键在于你要处理好自己的这种感觉。“致命缺陷”是那种会悄无声息地从父母身上渗透到孩子身上的特点。它让人无法注意到,无法察觉到地从父母传递给孩子,最后跟父母一样,成了孩子的一部分。这个情绪复杂而隐蔽,人们很少能意识到它,自然也无法用文字形容它。但这个感觉一直都潜藏着,影响你做决定,像挥之不去的黑云(如第3章的凯莉那样)。不过底线是如果你自身没有这种感觉,那么也不用担心会传给孩子。

我希望通过阅读这一节,你能明白你对自身的感觉会渗透给孩子。如果你感到对自己有爱,你就有能力让孩子感到爱。如果你有强烈的自我价值感,这也会传给孩子,让他们感到自己很有价值。最主要的一点是:当你正面应对你内心缺失的东西时,这些缺失不会转移到你的孩子身上。

当你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情感忽视,你可能接受的来自父母的关爱是不完整的(带有某些方面的空白)。也许你在某些方面,例如身体上,被照顾得很好,但在其他方面不如人意。关爱是带着温度的照顾,必须和关怀一起呈现。还记得大卫吗,他难以关爱他人,以致因为女儿需要他照顾而讨厌她。大卫就像我们之前说的,像一块长时间不见水的海绵一样。他的情感自我已经干涸而变得脆弱,所以很难接受或给予什么东西了。

作为父母,尽管你的父母给你的关爱不尽如人意,你现在的工作是确保你孩子的情感海绵永远不要变干。你为了让孩子感觉到被关爱所做的每个特殊的举动,都会让他在未来有能力并且愿意去关爱他人。你当然希望孩子在自己的婚姻和养育孩子方面都能获得最大的成功。如果你在他的一生中给予大量温暖的照料,他也会有满满的爱给予那些他爱的人。

这里列出了一些建议,帮助你给孩子提供情绪上的关爱:

◌当你注意到孩子看起来很难过,自发地给他一个拥抱。

◌如果觉得他不开心,问问他是否还好。

◌在你觉得孩子需要时,多花时间陪陪他。

◌如果你的孩子正处于过渡期,或是一些比较困难的时期,例如,刚开学或学期即将结束、到新的地方、人际关系变动等等,和他聊聊,为他做些特别的事让他知道你注意到他在经历些什么。

大致知道孩子的感觉,帮助他了解自己的感觉,并教他用文字表达出来。接受并且承认这些感觉,他会感到自己被关爱着。

如我们之前讨论过的,缺乏自我约束能力能反映出父母在纪律方面对你的要求。没人看管的孩子很快就能学会纵容自己,或者对自己非常严厉。他们会叫自己懒惰鬼、拖延症患者或者是购物狂。他们没学会如何让自己做不想做的事,以及如何停止不应该做的事。你的孩子不会自己学会这些,除非你能教给他你自己都没有的东西:有条理,有清楚的规矩,做事有合理和可预测的后果。

有条理:当你为孩子规划有条理的生活时,你就在教他该怎么规划自己。例如,上学期间晚上9点要睡觉。这个规矩很合理,当你制订规矩并且让孩子遵守它,你就在教他如何给自己定规矩,并且遵守它。另一个例子可以是放学后先做一小时功课再出去玩。这强迫孩子在你的要求下抑制自己的冲动,等他长大了,需要自己规划时间时,他就会拥有这个能力,抑制自己的冲动。如果他能有条理地规划好生活,就不太可能做事拖延了。

有规矩:当你为孩子规划好了有条理的生活,安排总体比较确定,在合理范围内又有些灵活可变的空间,那么随后让孩子完全明白这个规则就十分重要了。某种程度上,自我约束能力就是能制定清晰的规矩,并且让自己遵守的能力。作为家长,这也涵盖给孩子制定健康的纪律。要确保规矩清晰明确,适合孩子的年龄,易于他遵守。将规矩贴在冰箱上,并在家庭会议中宣布。不要毫无理由地,或是不通知孩子就进行修改。孩子需要清楚地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望。

后果:你的孩子必须知道如果不守规矩会有什么后果。类似“如果你周二不去倒垃圾,看我怎么收拾你”的话是不奏效的,而“如果你周二不去倒垃圾,我就会没收你的iPod,直到你倒了为止”就能起效果,因为后果是很清楚的。但“如果你周二不去倒垃圾,我就把你的iPod捐给教堂了”也不行,因为这个后果太过严厉,不合理,与孩子犯错的程度不相匹配。后果必须既清晰又合理,并且最重要的是要确保执行。后果的执行不能取决于你是否注意到,或者有没有精力去执行。孩子需要知道你是认真的,也需要知道你的反应会是什么。没有遵守的规矩只会让他学到怎么违反规矩,而后在缺乏自律里挣扎。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你可能已经意识到了,了解情绪是你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你会希望孩子明白自己的感觉及其原因,并且能用文字表达出来。你也希望他能看懂别人的感觉,并且能推断出别人的感觉和行动的原因。这些是丹尼尔·戈尔曼口中的情商的重要方面。戈尔曼进行的科学研究表明,拥有高情商的人比拥有高智商的人更有可能成功。情商高的人行走江湖有巨大的优势,在工作、婚姻、社交场合和养育孩子各方面都技高一筹。

知道这些技能的重要性后,如何保证孩子能掌握它们呢?首先,本章我们讨论的所有内容都能帮助提升孩子的情绪意识。但除此之外,你还能做一件事。

孩子在学校中能接触的情绪教育是很少的,这方面的教育主要看父母。遵循以下五个步骤能让孩子有更高一层的情绪意识:

1.关注并且察觉孩子的感觉。

2.努力去感受孩子的心情。

3.替他用文字表达他的感觉,并教他用自己的话表达。使情绪词汇表辅助你进行这一过程。

4.使用纵向提问技巧,帮助孩子理解产生这些感觉的原因。

5.让情绪成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每天使用表达情绪的语言。单是这样就能向孩子传递情绪的价值和重要性,并且激发他对理解生活中感觉这一面的兴趣。

阅读这一节时,你是不是又开始感到愧疚了?因为自己没有把每件事都做对而批判自己?如果是,这都可以理解,这只说明你和其他家长一样关心孩子。没有父母是不犯错误的。每个父母都会在某些方面犯错,每个父母都挣扎过,失败过。作为经历过情感忽视的家长,你的任务更加艰巨。你必须对自己有同情心,从你的错误中学到教训,并且持续不断地前行、努力。

如果你能识别出哪方面的情感忽视问题影响到你,并在本章中找到应对的方法,那么很有可能你能为孩子纠正这些问题。小孩子有着惊人的复原力,能完好地恢复。青少年对父母的改变反应慢一些,但也会回应。你不能向既定的设置投降,必须为了自己和孩子去斗争。

为人父母是我们作为人类最伟大的特权之一。无论我们的境况如何,出于本能和社会的必然性,我们都要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我们有责任去改变既定的条件,花比我们父母更多的时间,用更多的爱,给孩子我们所没有的优势。我向你保证,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事能比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让你更加满足的。这将是你能做到的最有成就感、最积极有爱、最充实又英勇的事迹。你会切身体会这过程中的每一步。你的孩子会变成最好的他们,你也会变成最好的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