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为了晚上方便照顾孩子,习惯和孩子睡在一张床上,殊不知这样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比如:宝宝可能随时被熟睡的大人压到,还可能会被大人的被褥、枕头等物品堵住口鼻,发生窒息。因此,家长最好跟宝宝分床睡,孩子其实比你想象的要坚强很多。
孩子独自睡觉的好处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分床睡会使大人和孩子的“私人空间”都变得更大,宝宝不会因为你的翻身或其他动作而惊醒,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都更有保障。因此,宝宝和妈妈都能睡得更好。
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是后天通过父母及周围环境等获得的。当父母成功地帮孩子度过了分房时期,孩子就会逐渐体验到成长的快乐,这种快乐是构建孩子的自信、自尊和自主的重要元素。只有自尊、自信和独立自主的孩子,才具有对这个世界真正的安全感。
有利于孩子发展独立自主的意识
孩子在1岁半左右,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和发展,需要有“我的床、我的枕头、我的被子、我睡觉的地方”……通过这些具体的事物,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我”的存在,认识到自己在世界上有独立的“位置”。
避免恋父或恋母
孩子到了3岁左右,已经有了最初的性别意识,能够分清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了。如果长时间不和父母分床睡觉,有可能滋生恋母或恋父情结,甚至形成性别识别障碍。
孩子多大时该分床睡
其实,从孩子一出生就可以让宝宝自己睡小床,这样的话,在6个月前分床睡会比较容易。如果6个月以后再开始尝试分床,宝宝会产生分离焦虑,变得更加黏妈妈,尤其是在晚上。
至于需要尝试多久才能分床成功,这得看孩子的适应能力。有的孩子适应能力强,很快就可以完全自己睡了,而有的孩子可能适应能力差一些,会拖到8~9岁,这也属正常情况,只要孩子能在10岁前完成分床就行。需要注意的是,分床一定要在孩子情绪平稳、身体健康的情况下进行,而且要多沟通和引导,给孩子一个适应的过程。
孩子不愿意分床睡的原因及对策
恐惧心理
幼小的孩子往往分不清想象和真实,会怕黑,怕床下有鬼,害怕妖怪等,尤其当晚上家长不在身边时,这种害怕的感觉尤为强烈。
对策
要多给宝宝讲一些正面的、愉悦的故事;还可以和孩子玩捉迷藏,制造一些黑暗中有趣的记忆,增强宝宝对黑暗的“抵御力”;可以选灯光比较暗的小夜灯陪伴宝宝入睡。此外,要把房间里的杂物收拾干净,不让宝宝在黑暗中产生错觉。
在宝宝适应自己睡觉之后,就不要再给他使用小夜灯了。长时间使用小夜灯,对宝宝的视力发育不好。
依恋心理
如果孩子出生之后就一直与父母睡,这会让他们有一种安全感,因而当父母要求分床睡时,孩子会极度缺乏安全感,所以就拒不配合。
对策
为孩子营造温馨的睡眠环境,在孩子睡前或起床前,父母最好都陪在孩子身边,这样孩子会感到父母其实离自己并不遥远,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和情感。
习惯心理
孩子长期和父母睡在一起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当这种睡眠习惯被打破时,必然会使孩子出现焦虑和不舒服的感觉,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对策
离开父母的怀抱,孩子自然是不习惯的,他会感觉很孤单。这时可以让他抱着自己喜欢、信任的物品,比如布娃娃、玩具、小毛巾、小枕头等,有了这些物品的陪伴,孩子睡觉会更安稳一些。
孤独心理
孩子跟父母睡在一起时,不管是睡前还是睡醒后,都可以看到父母在身边,可以说话、听故事,孩子会觉得踏实、开心,单独睡觉时会感到一定程度的孤单。
对策
分床睡后,孩子不仅会感觉孤单,还会害怕。这时家长一定要耐心地陪伴孩子,陪孩子说说话、讲故事、唱儿歌,等孩子睡着了之后才离开。
与孩子分床睡时,一定要确保他的安全,应降低床的高度,在床上加护栏,在床下铺上厚厚的毯子,以防止孩子摔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