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辅导员工作价值的演变

高校辅导员工作价值的演变

时间:2024-09-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政治辅导员的价值,主要在于保证大学生在政治上同我国社会主义性质保持一致,从而保证高校和社会在政治上的稳定。“文革”期间,政治辅导员制度被取消。由此,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能从主要从事政治工作,逐步向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扩展,倾向“思想性”、“教育性”,辅导员工作的价值,拓展为保证稳定帮助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发展。

在辅导员制度建设发展的60多年里,经历不同的角色。最初,我国高校为“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开始设立“政治辅导员”制度,“政治辅导员最为本职的工作是政治工作”,如组织学生进行政治学习等。这体现了辅导员工作的“政治性”。因此,政治辅导员的价值,主要在于保证大学生在政治上同我国社会主义性质保持一致,从而保证高校和社会在政治上的稳定。“文革”期间,政治辅导员制度被取消。改革开放以后,高校逐步恢复了政治辅导员制度,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的政治辅导员队伍,作为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1987年《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将以前惯用的“政治辅导员”称为“辅导员”,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再次使用了学生“政治辅导员”这个词外,其他中央文件中,都是使用“辅导员”。由此,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能从主要从事政治工作,逐步向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扩展,倾向“思想性”、“教育性”,辅导员工作的价值,拓展为保证稳定帮助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发展。今天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又有了新标准,在形势教育、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经济资助、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都体现了辅导员工作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