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劳动实践,也是一种强烈的精神劳动的产物。因此,一次演讲不仅是对演讲者的思想、文化、知识、表达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演讲者心理和心理素质的严峻考验。只有做好演讲前的心理准备,才能保证演讲的顺利进行。
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帮助演讲者获得演讲的成功,而心理素质差的演讲者也许没登场就败下阵来,因此培养演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取得演讲成功的先决条件。那么演讲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呢?
一、求真的心理素质
无论何种演讲,也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对于一个演讲者来说,演讲的目的都应该是为了追求真理,探求真理,坚持真理和宣传真理。而也只有追求真理、弘扬真理的演讲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演讲,才会是名垂青史的演讲。
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讲》如此,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讲》如此,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他们对真理追求的内在思想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想产生这些名垂青史的演讲传世之作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在演讲前必须要做好为追求真理而演讲的心理准备。不要去面对听众无病呻吟,也不要为了某种目的去哗众取宠,否则你永远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演讲家。
二、创作上的心理素质
演讲创作中需要的心理素质,大体说来有两个方面,一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一是联想和想象。在演讲创作中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演讲创作者要通过自己的创作说明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昭示给人们的也是一个抽象的道理。
因此,演讲词在文体上更像是论说文或议论文。但形象思维在演讲创作中也起着逻辑思维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事例的陈述、形象地描绘等等,抽象的道理只有通过形象生动的陈述与描绘才更容易让听众接受,离开了形象思维同样完不成任务。而想象和联想可以让我们的演讲创作得到升华,让我们的演讲主题更深刻,思维材料更丰富,构思更灵活。
演讲创作一般围绕两条心理线索进行:一条是以认识论的方法,进行科学的探究,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条是以听众的接受能力、演讲的目的为线索,即:演讲对象、演讲内容、演讲效果。这两条线索在我们进行演讲创作的时候都需要考虑,缺一不可,而且这两条线索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
三、表达的心理素质
“演讲是需要勇气”的,这种勇气到了演讲的表达阶段显得更为突出。这时演讲者一般要做好下面几种心理准备:
一是要鼓起勇气克服怯场。怯场是人人都经历过的,许多著名的演讲家在初登台时也是心口发慌,两腿发抖。古罗马的雄辩家西塞罗曾在一次演讲后说:“演讲一开始,我就感到自己面色苍白,四肢和整个心灵都在颤抖。”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更是说,他开始演讲时心窝里似乎塞着厚达30cm的冰疙瘩。想想这些后来著名的演讲家,我们也一定会从不能到能。只要鼓起勇气,勇敢登台,相信你已向成功迈出了第一步,胜利已离你不远了。
二是要情绪饱满地登上讲台。饱满的情绪能吸引听众、感染听众、打动听众,因此我们在登台以前,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给听众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让听众对你的演讲充满欣喜。
三是要学会与听众沟通。演讲者在登上讲台之后,就要学会与听众交流,随时注意听众的反馈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演讲内容,只有如此,你的演讲才是适时的、得体的,也才会是成功的。
演讲心理素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在演讲前,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做一些准备工作也是必要的。每一个有志于演讲的教师不妨在心理素质的培养上多下点工夫,相信这些工夫不会白下的。即使演讲的机会不多,但用在课堂教学上,也会让你受益匪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