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拉祜族背带

拉祜族背带

时间:2023-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手箍、脚箍、项圈,拉祜族民间常见的女子饰品,也是拉祜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品。饭盒,一种竹篾制品,品种繁多,是拉祜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是拉祜族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品。
民间工艺_中国拉祜族

第五节 民间工艺

漫长的原始游猎采集生活,造成了拉祜族民间工艺比较简单、粗放的特点,而且多为生活和祭祀用品。新中国成立后,拉祜族民间工艺有了较大的发展,有的已成为具有一定影响的民族工艺品,但总体而言,较之其他先进民族,拉祜族民间工艺尚处于原始工艺的雏形阶段。拉祜族传统的民间工艺有服饰、编织、剪纸、泥塑、雕刻等。

一、服饰工艺

拉祜族独特的服饰风格早已形成,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一直保持着鲜明的民族特色,集中展现了拉祜族民间传统工艺的成就,成为拉祜族风俗中的一朵奇葩。拉祜族服饰制作,特别是节日盛装,做工精细,色泽鲜艳,表现出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风貌,是拉祜族传统工艺、美术的集中展现。据史诗和汉文献史料,拉祜族早期的服饰为青蓝色,原无装饰纹样,反映不出民族特色,后来仿照山里的石头花纹和蕨蕨叶齿形状,用红、黑、白小块布组成几何图案镶在长衣斜开襟边沿和脱肩部位,仿照喜鹊翅膀上黑一道白一道的花纹,用彩色布条镶在袖管处做装饰。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银器进入了拉祜族的社会生活之中,便用白银制作成雪花点似的银泡和银坠子组成图案,替代原先的红、黑、白小布块组成的图案装饰,使拉祜族服饰更为美观华丽。银泡和银坠子的多少视经济状况而定,银泡和银坠子越多表示越富有,现代白银稀少,则多改用镀银的金属制作。

img87

拉祜族女性服饰

img88

拉祜族服饰之美

拉祜族的服饰之美就在于它将多种工艺集于一身,纹样丰富多彩,色泽艳丽和谐。衣着的加工装饰部位一般是衣领、衣襟、袖臂、项背、下摆、裤脚以及头帕、帽子、挂包等处。通常采用挑花、贴花、穿花、锁花、滚花、刺绣等工艺。挑花,沿装饰面的经纬线,用斜十字针组成花纹,图案整齐匀称,分翻针与顺针,翻针即进针与退针交叉使用,顺针即顺同一方向进针。贴花,将色布剪成两方连续或对称两方连续纹样,贴于服装的固定部位,再沿边压丝辫或用布条缝牢,上缀以银泡和银坠子为饰。穿花,顺经线压纬线而成花纹,工整而有规律,常用于背带之类的小件装饰物,有时也与挑花及其他工艺并用,以增加花样的表现力。锁花,有两种花纹:一是顺经线行针,由短而长,再由长而短,绣成若干等腰三角形的锯齿纹;二是以斜针绣成的复线连续人字纹,状如折带。锁花常与镶嵌花边等手工艺并用,以单纯的形式烘托复杂的主题花纹,饰于袖口、裤脚处,有加固耐磨的作用。滚花,基料为彩色布条,缀于领口、衣襟、袖筒等部位,牵滚成连续的回纹、波纹、菱纹及三叶纹,纹样简洁大方,装饰感强。刺绣,精美细致,质地松软,手法变化甚多,不受经纬限制,表现力强,通常用于绣花草纹样,有垫绣、引绣以及乱针、缠针、长短针等。

二、编织工艺

拉祜族民间编织工艺尚处于初级阶段,比较简单、粗放,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棉麻编织和竹篾编织。拉祜族民间编织工艺品主要有背袋、荷包、刀壳坠、手箍、脚箍、项圈、饭盒等。

背袋,亦称“筒帕”,拉祜语称“嘧搓”。早期的背袋是拉祜族人民生产生活的必需品,系用青蓝布制作,面积较大,一般能盛20斤左右的粮食,没有装饰物。随着拉祜族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拉祜族的背袋也朝着装饰化、工艺化的方向发展,面积缩小到与人体比例相适应,由过去装粮食、野菜野果变为装日常生活用品,如毛巾手帕、烟锅烟袋、芦笙、饭盒等。拉祜族背袋的两面由几何图案装饰,底部的两端缀有色线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糯福、酒井、东回、东朗等地的拉祜族背袋,用红、白、黑三种线一次性织成有图案的背袋,两侧缀以几排彩色绒线球做装饰,显得精致美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祜族的背袋制作工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除图案更加精致美观之外,在背袋上织上“云南澜沧”“澜沧拉祜”“中国拉祜”等字样,成为当地各族人民及国内外游客喜爱的工艺品。

荷包,拉祜语称为“迷角迫”,是拉祜族民间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系用自织的布料制作,面部绣有各种彩色图案,或用各种颜色的小布块拼成图案的面料制作,荷包口用彩色丝线织成的带子穿连其间,可以任意拉开或收紧袋口。主要用于装火石、火镰、火草和一些心爱之物,挂于腰间,它是拉祜族青年男女婚恋生活中用以表示爱情的信物,备受恋人们的珍视和喜爱。制作精细别致,且十分美观。

img89

拉祜族筒帕

刀壳坠,顾名思义是系在长刀刀壳上的,既是用做佩戴的带子,又是拉祜族民间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系用红、黑、白三种色线编织而成,长约一丈有余,将其系于刀壳中间偏上的部位,让带子两端的穗子一长一短地缠结于刀壳上。拉祜族男性喜佩长刀,这既是生产生活的需要,又是装饰品之一,佩刀使男子显得威武英俊。

手箍、脚箍、项圈,拉祜族民间常见的女子饰品(男子亦有佩戴的),也是拉祜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品。手箍,形如手镯,用野生秧草晒干后编织而成,戴在手腕上,有只戴一只手的,多数是两只手都戴,一般一只手戴三至五道,多者达十几道。在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的拉祜族婚俗中,婚礼后第三天,新郎要为新娘编织24道手箍并亲自戴在新娘手腕上,以示爱意。脚箍,形如脚镯,也是用晒干的秧草制作,戴于脚腕上的饰品,一般一只脚戴三至五道,多者达十几道。项圈,形如银项圈,也是用晒干的秧草编织而成,戴于脖颈上的饰品,一般戴三至五道,多者达十几道。

饭盒,一种竹篾制品,品种繁多,是拉祜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是拉祜族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品。系用金竹制作而成,形状各异,有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腰子形等多种,大小以能够盛下一个人一天的食物为限。以织工精细,编织图案美观者为佳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