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的学生事务工作,指高校通过规范、指导、服务学生,以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非学术性组织活动。在美国,由于实行全面的学分制管理,美国高校并没有班级的概念(“class”并不是班级的意思,而是届,例如2016年入学的学生,正常的话2020年毕业,则叫class of 2020),所以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往往是由学校承担,并不交由院系管理或实行我国高校这样的班级管理。
1. 学生事务工作理念
美国和中国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部门类似,都是秉承“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中心、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工作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一切围绕学生的成长。但是美国高校的学生事务部门更注重满足不同天赋、不同需要、不同目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多样化需要,并不要求整齐划一。学生事务部门一般只向学生提供相关信息和法律、规章和规定,指导学生学会如何选择,不规定学生要去做什么或不要做什么。在学生事务管理制度框架下,侧重从咨询、顾问的角度,引导学生的学术兴趣、保持心理健康,提供就业指导等。
2. 学生事务工作组织管理机构
多数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权限一般只在学校一级进行,学生事务由一名副校长或学生事务主管(例如Dean of Students)直接负责。学校在副校长的领导下,设立了若干处室和管理机构,这些机构通常包括招生服务、注册、新生入学教育、学术指导、住宿生活、学生纪律、经济资助、学生社团、体育活动、健康服务、心理咨询、学业规划、就业指导、残疾人支持、校园安全等许多方面,服务内容包括除专业课以外的所有校园生活。根据王益民在《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理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的不完全统计,这些处室和机构数量在11 ~ 25个之间,专职人员在300 ~ 380人不等,生师比大约为50 ∶ 1到100 ∶ 1。美国高等教育学生事务管理领导者协会(NASPA)提供的信息也显示,全美高校学生事务人员生师比为100 ∶ 1左右。
3. 学生事务管理人员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已经成为一种稳定且重要的职业类型,从业人员数量庞大,工作内容复杂细腻,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通常要求都要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或学生事务等领域的教育背景,许多中级职员都具有相关博士学位。学生事务工作人员一般都经过专门的训练,特别是从事心理咨询、职业辅导等事务的人员。比如,北亚利桑那大学新生学院成功辅导项目共有40名辅导教师,全部通过了菲尼克斯专业培训中心的系统培训。乔治·梅森大学心理咨询人员也大多数获得了心理咨询资格或博士学位。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美国的学生事务管理人员专业素养较高,对于学生的服务比较到位,但由于其工作性质的被动性,对于学生的心理状况把握不及时,将学生的个人生活视为隐私,不加干涉,而且,由于没有类似我国的班级导师,导致了由于美国校方对学生生活不了解而频频发生校园枪击案、自杀问题和其他暴力事件。据美国国家心理卫生研究所2014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美国有近30%的在校大学生经常感觉抑郁。宾夕法尼亚大学,八大常青藤盟校之一,近几年频频爆出学生自杀事件,自2013年至2016年年底,3年多的时间已有10名学生选择了自杀。
4. 国际学生事务管理
很多学校近年来国际生的数量和比例都有较大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国际学生,一般学校都会根据自身的需要开展相应的专业性国际学生服务管理工作。如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国际学生事务处(International Students & Scholars,ISS)下属校园生活部(Campus Life),1名处长分管职员10名,服务与管理近两千余名来自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留学生、交换生以及一百多名访问学者,以及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工作申请永久居住的国际教师和职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