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共同体中,一些科学家由于毕业名校、师出名门、人际交往能力强等原因一开始就具备优势,因而容易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在科学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这使得他们能够更快地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并迅速得到科学共同体的承认。承认带来了荣誉奖励,奖励带来了更好的声誉、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这些积极的变化又会帮助科学家产出更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并获得科学共同体的新的承认,从而赢得新的奖励。在这个“优势——成就——承认——奖励——优势”的良性循环中,存在着奖励的增强效应和积累优势效应。[16]在这个循环中,由于科学家的一项优秀研究成果带来多项奖励时,或者是科学家获得某一项奖励后因为新的成果而再获得其他奖励时,就会形成这些奖励之间存在共同获奖人的现象。
对于不同奖项而言,虽然它们在奖励目的、历史传统、授奖偏好、授奖学科领域、奖金数额、评奖标准与程序等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但最终的获奖者都是经过授奖方综合考虑以上要素后决定的。因此,一个奖项的获奖人群体是这个奖项的属性特征、地位和价值的体现。不难理解,如果两个奖项之间存在越多的共同获奖人,那么这两个奖项的属性特征、地位或者价值就会越接近。这种情况类似于文献耦合,共有一篇或多篇相同参考文献的不同文章是耦合的,相同的参考文献越多,文章间的相似性越大。[17]如果将某奖项视为一篇文章,那么其获奖者就是这篇文章最后选择出来进行引用的参考文献。因此,以不同奖项之间的共同获奖人作为基础,可以用来比较奖项之间的相似性。
本研究对奖项间共同获奖人的分析是通过绘制国际科学技术奖项图谱来完成的。绘制国际科学技术奖项图谱,就是以这些奖项之间的共同获奖人为比较基础,引入在处理大量有关联的数据和信息方面(如海量文献的共词分析、共引分析等)具有独特优势的科学知识图谱方法[18],可视化呈现这些奖项的相对重要性和相似性。
[1] 吴海江.“科技”一词的创用及其对中国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6(5):88-93.
[2] 眭纪刚.科学与技术:关系演进与政策含义[J].科学学研究,2009,27(6):801-807.
[3] 吴大猷.吴大猷科学哲学文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326.
[4] 王春法.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特点及其含义[J].学习与实践,2002(11):34-38.
[5] 黛安娜·克兰.无形学院——知识在科学共同体的扩散[M].刘珺珺,顾昕,王德禄,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59.
[6] 李正风,曾国屏,杜祖贻.试论“学术”国际化的根据、载体及当代特点与趋势[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8(3):32-34.
[7] 叶继红,谭文华.科学社会学新探[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83.
[8] 约翰·齐曼.元科学导论[M].刘珺珺,张平,孟建伟,等,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250-251.
[9] Fombrun CJ,van Riel CBM.The Reputational Landscape[J].Corporate Reputation Review,1997,1(1):5-13.
[10] Fombrun CJ,van Riel CBM.The Reputational Landscape[J].Corporate Reputation Review,1997,1(1):5-13.
[11]③ Bennett R,Kottasz R.Practitioner Perceptions of Corporate Reputation: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Corporate Communications: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0,5(4):224-235.
[12]④ Walker K.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Corporate Reputation Literature:Definition, Measurement,and Theory[J].Corporate Reputation Review,2010,12(4):357-387.
[13] Bennett R,Kottasz R.Practitioner Perceptions of Corporate Reputation: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Corporate Communications: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0,5(4):224-235.
[14] Barnett M L,Jermier J M,Lafferty B A.Corporate Reputation:The Definitional Landscape[J].Corporate Reputation Review,2006,9(1):26-38.
[15] Barnett M L,Jermier J M,Lafferty B A.Corporate Reputation:The Definitional Landscape[J].Corporate Reputation Review,2006,9(1):26-38.
[16] 王炎坤,钟书华,等.科技奖励论[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17] Kessler M M.Bibliographic Coupling between Scientific Papers[J].American Documentation,1963,14(1):10-25.
[18] 梁秀娟.科学知识图谱研究综述[J].图书馆杂志,2009(6):58-6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