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防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国防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四千多年的国防历史带给我们如下启示。历史表明,只有政治的昌明,才能有巩固的国防。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充分动员和组织人民,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共同抗击侵略,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中国四千多年的国防历史带给我们如下启示。

1. 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国防的强大有赖于经济的发展。早在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就提出了“富国强兵”的思想,孙武则更直接地指出:兵不强则不可以摧敌,国不富不可以养兵,富国是强兵之本,强兵之急。秦以后的汉、唐、明、清各代前期也都注意劝课农桑,发展生产,从而奠定了国防强大的基础,造就了国防史上的伟业。与此相反,以上各朝代的衰败,也都毫无例外地是由于经济的破产,动摇了国家的基础。

2. 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政治与国防紧密相关,国家政治是否开明,制度是否进步,直接关系到国防能否巩固。历史表明,只有政治的昌明,才能有巩固的国防。

纵观我国数千年的国防史,不难发现,凡是兴盛的时期和朝代,都十分注意修明政治,实行较为开明的治国之策。原本是西陲小国的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修政治,明法度,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国防日渐强大,为吞并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唐初建之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正是由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开明的政治制度,使国家从隋末的战争废墟中迅速恢复,很快成为国力昌盛、空前统一的大唐帝国。凡是衰落的时期和朝代,无不因为政治腐败导致国防虚弱,唐朝中期以后、两宋乃至于晚清都是如此。

3. 科技进步是国防强大的保证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近代中国历史得出的深刻教训。近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先后发生过几次军事革命,它们与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第一次军事革命发生在16世纪至17世纪的欧洲,从此宣告了火器时代的到来,步兵成为新的主角。到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期,近代第二次军事革命在欧洲和北美风起云涌,火枪和火炮在战场上开始亮相并发挥出十分强大的威力。近代第三次军事革命发生在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的欧洲、北美和东亚,后装枪炮取代前装枪炮,无烟火药取代黑色火药,蒸汽舰船取代木制帆船。

这几次军事革命都与中国擦肩而过。保守而高傲的中国封建帝王视新的军事技术和制度为“蛮夷小技”,宁愿谨守传统,而不愿进行积极的改革。随后,西方列强正是利用军事革命的成果——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在内忧外患下,中国被迫参与了第三次军事革命。但受观念和制度的限制,当时的变革只触及皮毛,不具备军事革命的本质属性,中国人又一次成为军事革命的落伍者,并在与日本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世界近代第四次军事革命发生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特别是以两次世界大战为中心,坦克、飞机、潜艇、航空母舰和化学武器等新兵器纷纷出现,战场从平面变成了立体,从二维发展到三维。但中国那时处在严重的内忧外患之下,中国的军事变革已很难跟着时代潮流做一种正规的运动。结果,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十分不寻常的道路,尽管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但中华民族所付出的牺牲也是巨大的。

近代以来的第五次军事革命,发生在20世纪中叶至80年代,它又被称为“核时代”的军事革命。在这次军事革命中,新中国以一种积极的姿态,成为“弄潮儿”,在较短的时间里进入了核技术国家行列。

上述历史清晰地表明,一个国家科技是否进步,军事革命中是否有作为,将会对它的兴衰和命运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当前新技术革命和新军事变革中,中国别无选择,只有顺应潮流,奋起直追,积极创新,才能为民族复兴提供坚实的保障。

4.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国防史,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国防就强大;凡是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国防就虚弱。

清王朝晚期,在西方列强的进攻面前,不仅不敢发动反侵略战争,不依靠、不支持人民群众进行战争,反而认为“患不在外而在内”,“防民甚于防火”。对人民群众自发组织的反侵略斗争,统治者实行镇压的方针,最终导致屡战屡败,割地赔款,逐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组织下,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充分动员和组织人民,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共同抗击侵略,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历史证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全国军民一致共同抵抗侵略的精神和意志,才是国防真正的钢铁长城,这是民族自强的根本和国防力量的源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