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油料动员与保障的分析介绍

油料动员与保障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⑤ 制定油料动员规章。战时动员实施通常是根据国家发布的动员令和油料动员计划组织进行的。包括调整组织,建立战时油料保障机构,落实战备方案和动员计划。就地就近征集预备役人员和油料保障所需的各类技术人员,迅速组建与扩编油料部门和油料专业部队,开展应急训练。它是实施油料保障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科学技术的总称。油料保障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军队的战斗力。油料保障力量主要由各级后

(一)油料动员

油料动员是指使油料供应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措施。它是武装力量动员的重要内容,对提高战时油料应急保障能力和持续保障能力,夺取战争胜利,具有重要意义。它包括平时动员准备和战时动员实施两个环节。

平时动员准备是油料战备的组成部分,也是战时动员实施的基础。内容主要有:① 拟制油料动员计划。包括油料勤务部门和油料专业部队扩编计划、部队扩编油料保障计划及地方油料保障力量征用计划等。② 做好油料保障力量调查。了解地方油料资源、油料保障设施设备、油料技术人员、油料科技状况和有关物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分布情况,进行登记统计,为制订油料动员计划提供依据。③ 落实油料储备、油料装备储备。按照国家和军队的储备分工,建立军队油料储备、油料装备储备,掌握地方油料和有关物资储备的情况,并按分工适时轮换更新。④ 普及油料保障知识教育,主要指对油料预备役人员和征召对象有计划地开展经常性专业训练,使之熟悉战时油料保障内容、方法和程序。⑤ 制定油料动员规章。按照国家动员法规,结合油料动员实际,拟订有关油料动员准备和实施的规章制度,明确动员的原则、形式、范围、方法、步骤和组织实施程序等。

战时动员实施通常是根据国家发布的动员令和油料动员计划组织进行的。内容主要有:① 将油料保障由平时状态转为战时状态。包括调整组织,建立战时油料保障机构,落实战备方案和动员计划。② 征用地方油料保障力量。按照动员法规征召、征用和统筹安排军队所需的油料专业人员、油料及其设施设备和运输工具等。③ 组建与扩编油料保障队伍。就地就近征集预备役人员和油料保障所需的各类技术人员,迅速组建与扩编油料部门和油料专业部队,开展应急训练。④ 部署与展开油料保障力量。按照后勤部署和油料保障方案,开设野战油库、油料转运站、加油站,铺设野战输油管线,以保证及时、准确地对部队实施油料供应。⑤ 协助地方有关部门搞好军用油料和油料装备的生产、储运和工厂的搬迁等。

(二)油料保障

1. 油料保障的含义和分类

油料保障是军队组织实施油料供应所采取的措施。它是后勤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建立油料保障体制、拟制油料保障计划、部署油料保障力量、运用油料保障方式等。目的是及时、准确、不间断地保障部队的油料供应。

油料保障按层次分,有战略油料保障、战役油料保障和战斗油料保障;按空间分,有地面油料保障、海上油料保障和空中油料保障;按地理环境分,有严寒、高原、丛林、荒漠、草原等特殊地区油料保障;按参战军兵种分,有单一军兵种作战油料保障和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油料保障;按作战基本类型分,有进攻作战油料保障和防御作战油料保障;按作战样式分,有阵地进攻作战油料保障、抗登陆作战油料保障、远洋作战油料保障和反空降作战油料保障等。

2. 油料保障的历史概况

现代战争油料保障是集经济实力、科技水平、战略战术诸因素于一体的保障。保障内容、方式不仅受国家石油资源和科技水平的制约,而且受战场自然条件、敌情,特别是武器装备与作战样式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武器装备的动力装置主要是汽油机和蒸汽轮机,作战样式以阵地战为主,油料保障主要是以定点保障的方式组织供应少量车用汽油和舰用锅炉燃料油以及油桶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交战双方大量使用新式坦克、火炮、舰艇和飞机,武器装备的动力装置类型繁杂,用油要求不一,作战样式由阵地战变为以运动战为主,并出现了大规模陆空、海空、陆海空军共同进行的联合战役,油料保障的内容、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军用油料由桶装供应改为散装供应为主,供油品种增至数百种,消耗量达3.2亿吨,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20倍。野外油料补给装备需求增加,油料质量管理、油料装备维修等技术保障任务突出。保障方式除定点保障外,还出现了机动保障、伴随保障、立体保障和联合保障。不少国家的军队开始单独设置油料供应部门,修建大型后方基地油库,组建运油、加油部队和技术保障分队,油料保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战后,随着高技术装备和立体战、协同作战的发展,以及电子战、导弹战、纵深作战的广泛采用,油料保障强度增大,应急保障能力和协同要求提高,全方位、多层次、立体补给特点突出,使油料保障内容、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1991年,美国军队在海湾战争中,动用大量预置船队、战斗支援舰、综合补给船及空中加油机、运输直升机、野战输油管线和庞大的运加油车队,实施了全方位、高强度、大范围的油料保障。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油料保障活动始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初期主要是保障无线电和军工生产用油,供油品种简单、数量少,多由部队自行筹措。抗日战争时期增加了汽车用油保障。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汽车、坦克的增加和飞机、舰艇的使用,供油品种、数量增多,油料保障由保障后方运输发展到直接保障战役、战斗,各军区、野战军后勤开始设立油料保障机构,有些战区按分部或兵站划分供应区域,对参战部队实行油料划区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单一陆军发展成诸军种、兵种的合成军队,油料保障内容、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各级后勤相继设立油料部门,组建后方基地油库、部队油库、加油站等专业部队、分队,发展新型油料和油料装备。油料保障体制由三军分供经过代供逐步发展成在总后勤部统一领导下,以军区为基础,区域保障与建制保障相结合、统供与专供相结合的联勤保障体制,油料保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3. 油料保障的主要内容

油料保障的主要内容包括拟制油料保障计划、运用油料保障力量、确定油料保障方式,以及组织油料、油料装备的筹措、储备、补给和管理等。

(1)油料保障计划。它是组织实施油料供应的基本依据。现代战争中油料保障的机动性、立体性强,强度大,必须做精心组织,周密计划。计划内容通常包括:保障工作的组织分工与完成时限,供应任务与供应关系的区分,油料消耗限额与油料装备补充量及补给的程序、方法,油料部门和油料专业部队的部署与任务,油料和油料装备的储备量及其配置,特殊情况的处理措施,地方力量的动员,以及与有关部门的协同等。

(2)油料保障力量。它是实施油料保障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科学技术的总称。油料保障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军队的战斗力。油料保障力量主要由各级后勤油料部门,油料专业部队,油料储备、油料装备储备和有关设备设施,油料经费,油料科研成果,征用的地方支援力量等要素构成,形成了现役油料保障力量、预备役油料保障力量和地方支援油料保障力量。其中,油料专业人员和油料、油料装备是构成油料保障力量的主体。作战时,油料保障力量通常由部队建制力量、上级加强力量和地方支援力量综合编成,由油料部门根据部队作战任务、后勤总体部署与军事指挥员的要求,以及地形、道路、天候状况和受敌威胁程度等因素进行部署,力求达到具有独立保障、应急保障和持续保障的能力。

(3)油料保障方式。它是组织实施油料保障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现代战争中的油料保障方式多种多样,按保障关系,有建制保障、划区保障、联合保障、逐级保障和越级保障;按保障实施形式,有定点保障、机动保障、伴随保障、交替保障、跟进保障、悬停保障、地面保障、海上保障、空中保障等。组织实施时,要根据部队任务、作战样式、战场情况、保障要求及战争进程,灵活运用,及时调整。目前较普遍采用的是建制保障和划区保障相结合的方式,即战术兵团及其以下部队采取建制保障,战区(军区)采取划区保障。此外,军兵种联合作战时通常采取联合保障,航空兵部队采取地面保障和空中保障,舰艇部队采取岸基保障和海上保障,坚守部队采取定点保障或越级保障,迂回穿插部队或纵深作战部队采取伴随保障或机动保障。

4. 油料保障的发展趋势

未来战争是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交战双方的油料消耗量将成倍增长,战场油料保障系统受精确制导高穿透力杀伤武器的威胁增大,油料保障内容、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高技术装备的专用油料所占比重将越来越大,机动、高效、多功能油料装备需求将大量增长,技术保障任务将更加突出,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运用将更加广泛。油料保障以地面为主的平面保障方式将为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保障方式所取代。越级保障、垂直保障和联合保障将成为重要的保障方式被广泛采用。传统的由后往前的单向保障方式将为全方位的多向保障方式所取代,横向支援保障、交替保障、逆向保障等方式将得到运用。油料联勤保障体制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三)建立军民通用的石油储备体系

国家石油储备在应对突发危机,特别是战争的威胁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从科索沃战争可以看出,油库、炼油厂、石油储备设施等都将成为军事打击的重要目标。这对石油储备基地的安全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这方面,美国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经验:美国的战略石油均储藏在地下610米至1 200多米深的巨型盐矿洞穴中,这些盐洞足够容下原来的纽约世贸双塔。如此深度几乎可以防御任何人为和战争的破坏。而我国在建的四个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均位于沿海地区,对于应付非战争情况下的石油危机有一定作用,但如果发生大规模的战争,这些设施必将成为敌人攻击的首要目标,其安全性难以得到保证。

鉴于现代战争中油料消耗量巨大和仅靠军队系统自身的储备、储运远远不能满足保家卫国需要的实际情况,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打赢信息化时代的现代战争,国家有必要尽快建立军民通用的石油储备体系。根据未来战争的机动性,迫切需要将各种储备融入社会的大物流中而建立起动态的储备,打破单独依靠部队储备的格局,探索走依靠地方力量、国家储备和军民兼容的道路。要着眼于军事能源及国家经济安全战略,从满足国家、军队和地方的需要出发,军地联合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建立“三方”(国家、军队、地方)、“三级”(战略、战役、战术)石油储备体系,对油料等一些具有一定通用性的军需物资,确立军队、地方和国家分工储备制度,形成社会化保障体制,以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国家军民通用的石油储备体系都能为维护好国家领土主权完整、领海领空安全和有效反对外来侵略与颠覆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常规战争中的油料保障措施

1. 远洋作战油料保障

远洋作战油料保障是组织实施舰艇部队远洋作战油料供应所采取的一种特殊条件下的油料保障。远洋作战,舰艇部队远离本国海区,油料补给数量较大、补给线长、环节多,受海况、敌情等多种因素制约。这种情况下油料供应通常采取的措施有:① 拟制油料保障方案。内容包括:油料保障机构分工与完成准备时限,军用油料、油料装备的储备量与油料消耗限额、油料装备配发数量的规定,油料补给力量的部署,海上后续油料支援的组织和油料运输线的防卫等。② 建立前进基地和浮动基地。前进基地通常建在作战海域附近航行途中的岛屿上,利用机动加油设备为舰艇加油。浮动基地,是将油船和其他后勤舰船驶入作战海域可提供锚泊的港湾或环礁内,作为补给点,既为作战舰艇加油,也为油料补给船提供油源。③ 实施海上机动油料补给。通常采用伴随补给、定点补给、应召补给三种方式。补给可在航行中或漂泊、锚泊中进行。紧急情况下,舰与舰之间也可相互提供油料支援。④ 组织海上后续油料前运。使用油船将后方基地油料前送至前进基地或浮动基地,也可直接送至补给船。⑤ 加强防卫。确保海上油料运输线、装卸点和海上补给区的安全,必要时派作战舰艇护航或实施区域警戒。

2. 严寒地区作战油料保障

严寒地区作战油料保障是组织实施部队严寒地区作战油料供应所采取的措施。这种情况下油料供应通常采取的措施有:① 储备和配发严寒地区使用的军用油料和油料装备。包括冬用轻柴油、坦克装甲柴油、发动机润滑油、齿轮油、制动液、防冻液及耐低温的软体油罐、胶管、胶圈等。② 适当加大油料储备。油料储备量根据部队作战任务、装备耗油率和储运条件等因素确定。③ 强化油料输送、装卸手段。给油料专业部队配备越野车、履带车、牵引车、大型爬犁、装卸机械和相应的施工机械等,以便在冰封雪阻情况下进行油料和油料装备的装卸、运送及库站开设。制定机降、空投应急方案,必要时从空中对部队实施油料补给。④ 选择适宜地点开设油库、加油站。一般选择向阳、避风、不易窝雪的地点,避开易雪崩、雪陷和冰川、河床、沟底地带,适当靠前配置,做好伪装和防冻工作。⑤ 做好油料换季。部队入冬前或进入严寒地区前,做好车辆、机械的换季保养和油料换季工作,以便在气温降低时车辆、机械仍能正常工作。⑥ 组织严寒条件下油料、油料装备使用常识应急训练。包括严寒地区油料的品种、牌号和代用知识,以及油料、油料装备储运、收发保管、使用和防冻保暖等知识。⑦ 加强防卫。高度警惕,防止敌人袭击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3. 江河水网地区作战油料保障

江河水网地区作战油料保障是组织实施部队江河水网地区作战油料供应所采取的措施。江河水网地区地势低平,沟渠纵横交错,路窄桥多,车辆机动受限,工事构筑困难。这种情况下油料供应通常采取的措施有:① 拟制油料保障计划。根据地理特点,利用水网地形,部署油料保障力量,注重水陆协同,加强工程保障,做好有关方面的协调工作。② 配备水陆运油装备。充分利用油船、油驳、气垫船、运油拖囊等水上运油工具和野战输油管、水上加油站给冲锋舟加油线输送油料,必要时可使用水陆两栖汽车、装甲输送车和直升机等输送。③ 开设油库、加油站。选择有利地形,开设油料转运站、野战油库、加油站。也可利用油船、运油拖囊等开设水上油库和水上加油站。④ 加大油料储备。适当加大守备部队、船艇部队和担负穿插任务部队的油料储备量。按照分级、多点、隐蔽、配套原则配置,完善排水、防水设施。⑤ 采用多种加油方式。如定点加油、流动加油、分散加油和水上加油等,确保用油装备可以及时补充油料。⑥ 加强防卫。高度警惕,防止敌人袭击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4. 高原地区作战油料保障

高原地区作战油料保障是组织实施部队高原地区作战油料供应所采取的措施。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气象多变,昼夜温差大,道路状况差,车辆、机械耗油率高(一般海拔每升高1 000米,耗油率约增加10%~20%),油料就地筹措困难。这种情况下油料供应通常采取的措施有:① 适当加大油料储备。重点加大一、二线部队油库和公路干线加油站的储备。平缓开阔地区,根据参战装备需要,增大坦克柴油的储备比例。② 开设油库、加油站。避开易塌方、雪崩地点,尽量靠前配置,适当缩小公路干线加油站的间隔距离,一般为100~150千米。③ 采用多种运输方式。根据交通情况可用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管线运输分段接力前送油料。机动车无法到达的地区,采用人力畜力前送,紧急情况下可采用机降或空投。④ 配备机动性强的油料装备。特别是配备越野性能好的运(加)油车,以提高油料专业部队的应急、机动保障能力。⑤ 加强防卫和管理。搞好油料保障设备设施伪装隐蔽,严密警戒。防止风沙混入油料,减少油料蒸发损耗。备齐防火和应急抢修器材。根据海拔高度适时调整用油装备发动机的点火角度和喷油量,以降低油料消耗率。

5. 热带丛林地区作战油料保障

热带丛林地区作战油料保障是组织实施部队热带丛林地区作战油料供应所采取的措施。热带丛林地区,气温高,湿度大,山多坡陡,溪河纵横,道路少而难行,油料运输和油库(站)开设困难,车辆耗油率高。这种情况下油料供应通常采取的措施有:① 开设油库、加油站。一般选择进出道路方便、水源充足的山地反斜面或山洞,避开山洪溢道、悬岩滑坡和低洼地,并按大分散、小集中的原则配置。② 适当加大油料储备。根据耗油规律和任务需要,通常需加大1~1.5 个油料基数,按多点、疏散、品种配套原则进行储备。③ 采取多种补给方式。油料运输方式以运(加)油车、装甲输送车输送为主,辅以船运、空投或管线运输和人背马驮等。油料加注通常采取自带自加或伴随加油、巡回加油等方式。④ 改善储存条件,加强管理。油料和油料装备尽量避免露天存放,做好防高温、防雨、防洪、防火和警戒、防护工作,勤检查、勤保养,严防雨水渗入,防止油料变质和油料装备锈蚀老化。⑤ 加强防卫。高度警惕,防止敌人袭击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6. 沙漠地区作战油料保障

沙漠地区作战油料保障是组织实施部队沙漠地区作战油料供应所采取的措施。沙漠地区,气候干燥,风沙和昼夜温差大,道路状况差,油料蒸发损耗大,易变质,前送困难,地面用油装备耗油率高(为平原地区的1~2倍)。这种情况下油料供应通常采取的措施有:① 根据沙漠地区参战坦克、装甲车和汽车油料消耗大的特点,以及作战任务和用油装备实力,适当加大油料储备。② 开设油库、加油站。充分利用地形,选择靠近水源的戈壁沙丘或作战坑道开设。露天存放的油料、油料装备应予遮盖,以防风沙、避阳光,减少油料蒸发损耗。③ 因地制宜组织油料运输。充分利用野战输油管线和适于在沙漠地区行驶的运油装备运送油料,必要时组织空投或骆驼运输。④ 加强技术保障。缩短检查维护周期,适时进行油料化验和油料装备修理,确保油料质量和油料装备性能良好。⑤ 组织防卫,确保油料保障活动的安全。

知识阅读

海湾战争中美军的油料保障

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美国军队在海湾战争中成功组织实施了油料供应工作。开战前夕,美军参战兵力达45万余人,飞机2 000余架,直升机1 700余架,舰艇140艘,坦克和装甲车4 200余辆。海湾战争中美军的油料保障是在中央总部司令的统一组织指挥下,由中央总部联合油料处和国防部后勤局国防燃料补给中心组织实施。其主要做法:①实行统筹统供。中央总部联合油料处确定油料需求量后,通知国防部后勤局国防燃料补给中心,由该中心的下属机构国防油料中东区确定供应油源,海、空运输司令部负责运输,战区由陆军后勤油料部门统一负责供应。② 多渠道筹措油料。除动用本土战备油料外,主要利用中东地区特别是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资源,紧急订购大批JP—5喷气燃料,从南欧向战区空运热稳定喷气燃料,同时还从新加坡、土耳其等国采购油料。③ 使用多用途通用燃料。坦克、汽车、陆基飞机和部分舰船统一使用JP—8喷气燃料,简化品种以便于供应。④ 运用多种方式为飞机加油。大量使用KC—10和KC—135空中加油机实施空中加油。空军为8.5万架次飞机加油50余万吨。飞机地面加油采用新型压力加油井,可同时为数架飞机加油。机场配备有容量20立方米的大型加油车,实施机动加油。⑤ 海上油料保障分为三线。一线由编配给航母群的快速战斗支援舰或综合补给船对作战舰艇实施伴随保障。二线由编队油船将油料从中转基地或前进基地运至战区附近,对航母群的伴随舰船实施油料补给。三线主要由民船负责将油料从战略后方运至中转基地或前进基地。必要时,二、三线保障船也可进入战区直接为航母群实施补给。⑥ 地面部队实施机动保障。陆军师配备标准单元化油料补给站和前方地区加油站,战术地段铺设野战输油管线,并大量运用加油车、移动加油装置和采用空投等方式,对地面部队实施机动油料保障。

7. 海岛作战油料保障

海岛作战油料保障是组织实施部队海岛作战油料供应所采取的措施。它可按作战样式分为海岛进攻作战油料保障和海岛防御作战油料保障。海岛进攻作战通常是诸军种联合进行的,用油装备类型复杂,使用强度大,用油品种多,补给线易遭敌封锁并受气候、海况制约。这种情况下油料供应通常采取的措施有:① 实行诸军种联合保障。组建联合油料保障机构,统一拟制油料保障计划和部署油料保障力量,加强整体协调,形成保障合力。② 采用多种油料补给方式。按作战方案要求,准备好油船、综合补给船、空中加油机和空投油料补给装备,以及野战输油管线、运油车等机动装备,组织好海上、空中和岸基油料补给。③ 建立油料补给基地。视作战补给距离来建立后方补给基地、中间补给基地和前进补给基地,尽可能实施靠前保障。④ 确保油料运输安全。提高油料补给船的自卫能力,增强海上护航力量,掌握气象情况和海况,适时进行油料补给。⑤ 简化用油品种。尽可能使用通用油料,减少油料储存、运输中的困难。

海岛防御作战的突发性强,油料保障设施和补给线易遭袭击,陆基后方支援困难。这种情况下油料供应通常采取的措施有:① 拟制遭敌突然袭击时的油料保障预案,包括油料专业部队的编成、部署,军用油料、油料装备的储备、补充,紧急情况下的油料抢运、抢装、抢卸等,并组织部队演练。② 建立防护力强的油料供应网点,适当加大油料储备,科学配置油库、加油站和输油管线,构筑坚固的防护工事,搞好伪装,并加强军民联防,防止敌人袭击、破坏。③ 掌握地方油料保障力量,及时动员,充分利用。④ 加强油料、油料装备管理。采取防潮、防腐的有效手段,定期检查,适时维修,及时轮换,保证油料质量合格和油料装备性能完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