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档案和社会历史调查资料
一、档案资料
因年代晚,国内的一些档案馆中保留有一部分民国时期有关土族的档案资料。如青海省档案馆除保存有关于土族政治、田赋、税收、人口等方面的册籍外,还有20世纪30年代的“丈地”文册,这些档案是研究民国时期土族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尤其土地制度变化方面的重要史料。20世纪30年代初有关土司制度废止的一些来往呈文、批示等,现均保存在南京“近代史资料整理处”的民国政府档案中,是研究近代土族土司制度的珍贵史料。此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还保存有一些有关土司制度废存的文件,如李承襄等所上《青海省土司李承襄等呈请将土司制度另易名号不轻事改革文》、民国青海省政府《青海省政府咨请蒙藏委员会取消青海土司呈文》等文件,后者是废除土司制度的决定性文件,也是研究土族土司制度的珍贵资料。
二、近代社会历史调查资料
民国22年(1933年)旧青海省民政厅编印的《最近之青海》一书中,收录了一些有关青海土族的社会调查资料。孟希元《互助县土人调查记》(《西北问题研究会刊》1934年3月)和庄学本《青海旅行记》(《西陲宣化使公署月刊》1936年第一卷)以及周希武《宁海纪行》等,都包含一些有关土族的社会调查资料。官方的调查,除1936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的《调查报告》保存在档案馆的以外,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青海风土概况调查集》中收入有1926~1932年的《互助县风土调查记》《民和县风土调查记》《大通县风土调查概况》《乐都县风土概况调查录大纲》和《同仁县风土概况调查大纲》等资料,其中都有关于土族的史料。1919年成书的《大通县志》第二卷《种族·土民》,虽然文字不多,但也有一部分有关土族的资料。
三、1949年以后的土族社会调查资料
20世纪50年代,随着我国民族大调查的开展,大批学者介入土族历史、语言、宗教、经济、政治等方面的资料搜集、整理和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成果丰硕。1953年,由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陈永龄、汪公量、马育祥、宋蜀华等组成甘青地区民族调查组,赴青海互助、民和等县调查土族历史和社会情况,并于1954年至1955年相继撰写完成《青海土族社会调查总结初稿》《青海土族的历史研究初稿》《青海土族的民间信仰》《青海佑宁寺情况》《青海土族的政治演变》《青海土族的经济生活》《青海土族的语言》等综合性和专题性报告。1958年,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组织所内外一批专家组成青海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赴土族地区进行选点综合调查,于1963年编著印行《土族简史简志合编》。在此期间,照那斯图、李克郁等到互助、民和等地作土族语言方面的专题调查,先后发表了《土族语概况》《土族语言研究》等调查成果。
1979年,青海师范大学中文系等搜集整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青海分会编印的《青海民族民间文学资料——土族文学专辑》,共三辑,搜集整理了土族花儿、民间叙事诗、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及寓言、宴席曲、歌舞、小说等。1980年,青海民族学院汉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组编印了《土族民间文学作品选》,该书收集整理了青海土族民间文学中的神话传说、歌谣、民间叙事诗、婚礼曲、民间故事等。此外,马光星搜集整理了《青海民间文学资料·民和官亭地区土族婚礼歌》(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青海分会1982年3月编印),王殿搜集整理了《土族民间故事选》(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席元麟等编纂了《土族撒拉族民间故事选》(青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李克郁翻译整理了《土族格赛尔》(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王继光、王国明、赵永寿、乔生华、徐秀福、乔志良等人分别挖掘、整理出《格萨尔文库》第三卷《土族〈格萨尔〉》上中册、《财宝神》《福羊之歌》《三川土族礼仪歌》等蕴藏很高文化研究价值的民间文学资料。2000年7月,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研究所薛艺兵、曹本冶、张振涛等学者从民族音乐学角度对同仁六月会音乐、舞蹈及其相关信仰、仪式、社会、民俗等文化内容作了全方位的调查,并撰写了《青海同仁六月会祭神乐舞的结构与意义》(《民族艺术》2003年第1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海省民委古籍办、青海省文联民协、青海省群艺馆,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宗教研究所等相关部门与研究机构开展了一些土族地区社会调查工作,产生了一系列综合性的土族社会调查资料和研究著作,如:青海省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委会指导、组织编写的《青海省土族社会历史调查》(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互助土族自治县概况》(青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概况》(青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概况》(青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黄南藏族自治州概况》(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等书;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写的《青海少数民族》(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西海风情》(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等书;郭编著的《民族知识丛书·土族》(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岳世淑主编的《青海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中国妇女出版社1993年版)、朱世奎主编的《青海风俗简志》(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9月版);穆赤·云登嘉措主编的《青海少数民族》(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哈守德、李占忠撰写的《天祝土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祝藏族自治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1999年编印)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海各地陆续出版发行了一系列地方文史资料选辑,如由政协青海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印20余辑《青海文史资料选辑》,其中部分篇章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前后青海省土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大通、民和、互助等县政协文史资料组也分别编印了《大通文史资料选辑》《民和文史资料选辑》《互助文史资料选辑》若干辑,辑录了新中国成立前后这些县境内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资料,其中有许多对各县的土族社会状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1997年,青海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的《七彩之路——土族变迁史料选辑》,辑录了一系列新中国成立以后研究、介绍青海省互助县和民和县土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变迁的文章。
芈一之等承担的青海省社会科学“八五”规划课题《吾屯土族地区历史与文化》,于1994年结项。该课题共六章,第一章介绍该地区土族的历史、民族来源以及历史人物,第二章介绍了该地区的历史遗迹与文物,第三章介绍了该地区土族的宗教文化,第四章介绍了该地区土族群众的语言文学,第五章专门介绍闻名中外的吾屯艺术,第六章介绍了吾屯土族的民俗文化。该成果对吾屯地区土族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进行了全面详尽的介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2003年,云南大学组建青海调查组,对青海互助县大庄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形成最终成果《土族——青海互助县大庄村调查》(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2004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所秦永章、梁景之等人,对互助县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撰写并出版了《中国少数民族现状与发展调查研究丛书·土族卷》(民族出版社2006年12月版),这些田野报告进一步拓展了土族研究视野。
2008年,由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搜集整理的土汉两种文字对照的土族民间文学系列丛书出版发行。该丛书先后整理出版了《土族婚丧习俗》《土族赞歌》《土族情歌》《土族民歌》《土族谚语谜语集》《土族民间故事》,对土族民间文学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搜集,不仅丰富了土族民间文学的研究内容,而且将为传承土族传统文化起到积极作用。
此外,国内编纂出版的各类辞书及志书,或多或少对土族及其文化有所介绍,如:《中华文化通志》第3典《民族文化》之《蒙古、东乡、土、保安、达斡尔族文化志》《中国风俗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版)、《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辞典》(学苑出版社1990年版)、《中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百科全书》(青岛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青海百科大辞典》(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青海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