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变革: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改革与重构

变革: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改革与重构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5年11月28日,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话语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上海大学思政论坛”在上海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而各高校近年来在形势与政策课的建设中进行的改革探索,无疑可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经验。

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如何发挥正能量,增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阐释力,在多元中确立主导,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新的挑战。对此,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于2015年7月27日下发了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1] (以下简称“《创新计划》”——编者注)的通知,要求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创新计划》提出,要以教材体系、人才体系、教学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学科支撑体系、综合评价体系、条件保障体系建设为关键,以推动综合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问题为导向,以教育教学实效性为评价标准,进一步坚定信心,强化责任,系统规划,整体推进,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的战略地位,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发挥应有的作用。

实施《创新计划》的目标是整体推进教材、教师、教学等方面综合改革创新,编写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师好用学生爱读的系列教材,建设一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教师队伍,培育推广理论联系实际、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多种教学方法,重点建设一批教学科研皆强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逐步构建重点突出、载体丰富、协同创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法治教育,坚持不懈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为实现以上目标,《创新计划》提出了7个方面的重点建设内容:以统编教材为基础,建设思想性、科学性和可读性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材体系;切实提高专职教师的整体素质,建设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才体系;积极培育和推广优秀教学方法,建设理念科学、形式多样、管理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体系;努力强化实践教学,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努力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形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引领、相关学科为补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支撑体系;坚持管理与激励并重,建设导向明确、系统完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评价体系;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建设有利于形成工作合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条件保障体系。

2015年11月28日,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话语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上海大学思政论坛”在上海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教育部高校“形势与政策”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骆郁廷,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夏小和,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总编助理李玮等围绕“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话语体系研究分别作大会报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建军、复旦大学教授顾钰民、上海理工大学教授陈大文、中山大学教授林滨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话语体系研究作主题报告。上海大学《大国方略》课程负责人忻平、总策划人顾骏专题介绍“大国方略”课程话语体系创新。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西南大学等近90多所国内知名大学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就相关议题展开讨论,并在理论探索与实践操作层面提出了精彩的见解。[2]

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改革,最重要的是围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个根本目标,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努力在“新”字上求突破,在“深”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见成效。而各高校近年来在形势与政策课的建设中进行的改革探索,无疑可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