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大学思政课改革中的“大国方略”,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思政课改革中的“大国方略”,上海大学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上海大学,2014年秋季新开设了一门名叫“大国方略”的通识选修课,用一种全新的授课模式为学生讲述世界变化进程中的中国。“豪华”阵容解析宏大主题在主讲教师、上海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顾晓英的教案上,“大国方略”第二讲的主题为“中国梦,谁的梦”。顾晓英说,“大国方略”在授课方式上引入了在上海大学思政课改革中获得显著成效的“项链模式”教学法。

在上海大学,2014年秋季新开设了一门名叫“大国方略”的通识选修课,用一种全新的授课模式为学生讲述世界变化进程中的中国。上海大学的11位大牌专家学者集结成一个教学团队,从多学科研究的角度,给大学生们讲述世界变化进程中的中国。

“豪华”阵容解析宏大主题

在主讲教师、上海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顾晓英的教案上,“大国方略”第二讲的主题为“中国梦,谁的梦”。面对来听课的近160名学生,顾晓英从一本杂志切入。她向学生们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初《东方杂志》上刊登的“中国梦”大讨论。民国时期知识分子梦想中的未来是怎样的?当时,应杂志主编之邀,柳亚子、徐悲鸿、郑振铎、巴金、郁达夫、老舍等名家都加入了大讨论。从历史视角出发,顾晓英请听课的同学们关注一点:“中国梦”离不开历经百年坎坷的中国留学生的强国梦。

如今的大学生里,渴望留学的学生不少,可留学的目标是什么?随着话题的转换,讲台的主讲人也换了——历史学教授、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忻平教授走上讲台,将中国自1847年开始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留学史向学生们娓娓道来,很多感人的中国留学生故事穿插其中。

学生们的思绪还停留在历史长廊中,顾晓英又上讲台了。这次,她话锋一转,讲到了刚结束的北京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次会议释放了多个国家针对中国留学生的签证利好政策。可以预见,今后中国学生留学会便捷得多。”作为大学老师给学生发展的建言,也作为这堂课的结语,忻平和顾晓英给学生们推荐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其中一句即是:“使个人成功的果实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

整整两个半小时的课听下来,不少同学走出教室还在念叨这句话,回味其中的深刻内涵。“这堂课的信息量非常大,像是翻阅了一本 ‘中国梦’的大书,让我对中国留学运动的脉络及留学生对强国梦这个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清晰,真的很有收获。”有学生在课后的随堂反馈中这样写道。让学生们非常兴奋的是,这门课的授课阵容堪称“豪华”:11位授课者中,有校领导,有学院掌门人,也有在学界颇具名望的专家教授。授课团队成员的学科背景各异,包括社会学、历史学、哲学、国际关系、经济学、知识产权、德育与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等多个学科。

新课加载最拿手的教学成果

“国家最新发生的大事,学生们最感兴趣的问题,都要拿到这堂课上来。”顾骏说,和传统的高校课程大多滞后于社会发展不同,“大国方略”这门课希望探索一种全新的授课模式,“大学课程不能老站在社会发展的尾巴上”。

11位教师合上一门课,老师们也忙得热火朝天。除了精心准备教案,教师之间还有授课上的合作。

顾晓英说,“大国方略”在授课方式上引入了在上海大学思政课改革中获得显著成效的“项链模式”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一堂课由两位老师“唱双簧”,配以多媒体课件、访谈问答、网络论坛互动等丰富的形式,就像珍珠钻石一般串在一堂课的主线上。

思想政治课“项链模式”教学改革项目的领衔者正是忻平,该项目在2014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这也是沪上高校思想政治课在这一领域获得的最高奖项。而顾晓英坦言,在上海大学,思想政治课从“项链模式”引入各学科专家入手到“问题导向”解析学生关心的问题,到“教学研一体化团队建设”——多学科专家娴熟地协同和攻关,讲求入脑入心。此次开设“大国方略”通选课,保持和进一步提炼了学校在思想政治课领域的成功教学模式和方法。

点评:上海大学的“大国方略”通识选修课,众多大牌专家学者从多学科研究的角度,用一种全新的授课模式为学生讲述世界变化进程中的中国,带来全新的课堂观感,授课模式令人耳目一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