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辈心理辅导(peer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是从朋辈辅导衍生出来的概念,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具有自发性、义务性、亲情性、友谊性和简便有效性,通常由同龄人来担任辅导员。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意义
大学生发生心理危机时,多数人最先向朋友倾诉和寻找帮助,极少数人寻求专业的帮助。他们通常愿意听取或采纳年龄、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由于朋辈间接触机会多、自然性的鸿沟小、共通性大、防御性低、互动性高,所以他们有更多的共同性语言,同辈间的谈心与互动会更容易使受助者接受。朋辈间的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会比非同辈间更有作用。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向知心朋友诉说是人们继自我调节之后最常见的求助方式。
因此,朋辈心理辅导不仅是维护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大学生应对心理危机的又一新的选择途径,而且也为助人者提供了实践和学习的机会,实现“助人自助、成人达己”的双向目标。
二、朋辈心理辅导的主要技术
朋辈心理辅导从形式上看,辅导可以是主动心理辅导,也可以是被动的;可以是一对一的心理辅导,也可以是多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辅导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面谈、电话、网络交流,也可以是专门的,有特定地点和有针对性的面谈式心理辅导方式。在辅导方法上,主要有心理激励、心理疏导、心理暗示、心理训练等。但不管采用哪一种辅导方法,都要注意以下五点:
(一)耐心积极的倾听
朋辈心理辅导的谈话过程需要积极的倾听。所谓积极倾听,即指有明确的目的定向,不断获得信息作出判断、决定反馈,并且保持持续的高度注意。直接表达积极倾听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言语和非言语方式。言语方式包括补充说明、提问、提出共同点、简单重述对方谈话的内容、表明自己的见解、尝试性地以完全符合或相似的语言反映对方的陈述内容。非言语方式包括点头、手势、目光接触,身体前倾,伴随非言语的“嗯”、“哦”、“噢”等。
(二)情感反映
情感反映是指朋辈辅导员理解并反馈来访者表达的情绪情感,是一种重要的参与技术。来访大学生情绪情感以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来表达。
言语主要是指言语表情,通过词语(名词、副词、形容词、动词等)、语气语调等方式表达的情绪情感,如“美好”、“可爱”、“伟大”、“向往”、“战斗”、“伤害”、“厌恶”等。
而非言语则主要指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即体语)。言语表情是指面部表情,是指肌肉变化、眼神变化而表达的情绪情感,如高兴时,嘴角上扬;烦恼时,眉头紧锁;吃惊时,眼睛瞪大等。身段表情在日常生活中是人们识别情绪的重要方向,如愤怒时,身体僵硬;害怕时,全身颤抖;沮丧时,摇头叹气等。
朋辈辅导员反馈来访大学生表达的情绪情感,有助于增长共情和双方感情疏通,有助于来访大学生对情感的自我理解和对问题的深入探索,有助于对来访大学生表达的准确理解。
(三)总结和探索
简短总结谈话要点,引导对方的注意力,保证谈话按一定方向进行,也有利于从更深层次、更新角度分析对方所处环境。
(四)自我表露
从对方需要出发,与其分享自己的个人情感、态度、观念、经历,即心理学上所说的“自我开放”或“自我暴露”。“自我开放”(selfdisclosure)是乔拉德(Jourard)于1985年提出的,在心理咨询中起着重要作用。自我表露可以使来访大学生感到朋辈辅导员的真诚、坦率,从而增强对朋辈辅导员的信任。同时,也可以增加来访大学生 的自我开放程度。
(五)解释
这是指朋辈辅导员运用某种咨询理论或自身的经验,观察、描述、分析来访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实质、原因和发展过程。运用解释时要注意适度,解释方式要因人而异。朋辈辅导员解释的理论依据尽量与来访大学生已有的理论取向吻合,这样有助于来访大学生对解释的理解和认同。
三、朋辈心理辅导的主要步骤
朋辈心理辅导和所有的心理辅导一样,要遵循一定的步骤。但这些步骤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过程,而不是机械划分的阶段。关于心理辅导的步骤和阶段,国内外辅导心理学家各有不同的划分方法。
(一)开端
扼要介绍朋辈心理辅导的性质和原则,特别要讲明尊重隐私的保密性原则。建立初步的信任关系。心理辅导在我国现阶段仍属新生事物,很多来访的大学生并不了解它的性质、特点和辅导所要遵循的原则,因而初次来咨询心中不免忐忑不安,存有疑虑。朋辈辅导员要通过自己的工作,为他们解开疑团。
(二)了解问题
主要是通过来访大学生的自述,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了解问题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来访大学生的基本情况;二是来访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了解基本情况有助于分析其心理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了解来访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是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通过来访大学生的自述和必要的询问,弄清他们当前究竟被什么问题所困扰,问题的严重程度如何,问题的持续时间有多久,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本人对此有无明确的意识,等等。
(三)分析诊断
首先要弄清来访大学生的问题属于何种类型,是学习工作中的问题、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问题,还是青春期发育问题或婚恋问题。从程度上看,是正常人的情绪不安、心理失衡,还是人格障碍,或者是神经症、精神病等精神疾病,这些都是分析诊断中必须搞清的问题。
正确判断来访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朋辈辅导员作出下一步工作的判断。例如,确定哪些问题是可以通过面谈辅导和治疗逐步解决,而哪些问题是需要借助其他方面的力量进行直接干预,如对于极度抑郁、严重情绪不安的人,有严重头痛、失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迹象的人,有明显自杀意念或对他人安全和生存构成威胁的人,都需与有关方面配合及时进行干预,以免发生不测事件。
(四)帮助指导
了解情况分析诊断之后,朋辈辅导员对来访大学生的问题已经基本掌握,下一步就要进入帮助指导阶段。
朋辈辅导员在给予来访大学生帮助指导的时候,要坚持指导帮助与包办代替相区别的原则。这一点也是心理辅导、心理治疗与身体疾病的医疗相区别之处。心理辅导是一种磋商行为,咨访双方是一种彼此合作的伙伴关系。朋辈辅导员以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对人性的深刻领悟,在对来访大学生心情和处境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帮助他分析自己问题的性质,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商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五)尾声
如果辅导谈话比较成功,来访大学生很可能主动谈谈自己的 感受,告知自己的收获、领悟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对此,朋辈辅导员应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鼓励,进一步增强其战胜困难的信心。辅导一般需多次,要约定下次谈话的时间。辅导如暂告结束,就要说一些期盼和祝愿的话,欢迎他们有问题时再来。
朋辈辅导员应在可能的情况下,了解其思想行为的变化,进行追踪研究,以便总结经验,提高心理辅导的水平。当然,辅导也可能产生另外一种结果,即辅导未能解决来访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辅导效果不佳。这种情况,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朋辈辅导员在辅导过程中分析问题有偏颇,治疗或劝导不得力;二是来访大学生未接受朋辈辅导员的分析和帮助,未采纳咨访双方讨论的行动方案,因而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总之,通过对辅导结果的了解,可以帮助朋辈辅导员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健康人格训练活动——做个协调的“我”
【主题】——完善自我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使大学生认识到自我的两个方面:积极的自我和消极的自我,从而丰富学生的自我认识,并帮助大学生完善自我,朝着积极的自我方向努力。
【活动形式】——角色扮演、讨论评论
【重点难点】——让大学生讲清楚自己在遇到某一情况时,内心两个自我的冲突。同时,通过活动,接触矛盾的心理,学习以一定的方法协调自我。
【活动过程】
1.请拿出纸和笔,选取生活、学习中的一件事,具体写出内心冲突时两个自我的对话。
角色扮演:同桌两人,选做一个自我,两人商议出两个自我都同意的解决矛盾的办法。
交流,评议。
2.制定契约。
请同学制定一份“自我契约”,来督促自己协调好矛盾。做到了,怎样进行自我“奖赏”;做不到,又怎样进行自我“惩罚”。
3.交流、修改。
4.深化训练。
5.总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