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土资源法规适用实务》课程学习需要掌握的十项技能

《国土资源法规适用实务》课程学习需要掌握的十项技能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6-1教学模块时间安排图6-1课程设置学生通过“国土资源法规评价实务”“国土资源法规适用实务”课程学习需要掌握以下10项技能。3.资料搜集无论是进行国土资源法规评价,还是国土资源法规适用实务,都要建立在信息充分掌握的基础上,因此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资料搜集能力,才能够顺利完成课程学习。对国土资源法规适用而言,需要在明确法规含义的基础上,将事实涵摄至规范之下,对事实本身也需要调查和解释。

实验室教学应当与模拟法庭教学、社会实践基地教学和法律诊所教学相区别,成为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因此没有设计诉讼纠纷解决相关的司法性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在模拟法庭教学和法律诊所教学及法学专业课程中都会涉及到,同时也区别于以参与社会实践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基地教学,对教师、学生及课程时间段的设置有专门的要求。实验室教学应当与模拟法庭教学、社会实践基地教学、法律诊所教学相互配合,作为法学本科学生自主学习课程纳入培养计划。

“国土资源法规评价实务”和“国土资源法规适用实务”两门教学子课程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有不同的侧重点,可供学生根据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由于教学模块按照先后顺序排列,课程设置也应按照五个教学模块开展。教师应制订课程计划,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做好课程记录,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随时提供咨询意见和资料,进行课程评价,将课程中的教学方案、照片、文本资料等分类归档。其中“情境引入”教学模块时间为4周,在该模块的最后1周进行“问题确定”;“自主学习”模块时间为6周,在该模块的最后1周进行“成果展示”;并由教师宣布“评价”结论,再用2周时间进行“反馈”。学生的任务则是体验情境,在体验的过程中努力发现问题,通过独立学习、小组学习或跟教师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并取得学习成果,成果的形式可以为研究报告、数据分析结论、专题文献综述、专题小论文等,然后将成果完整地展示出来,并根据教师对成果的评价进行反馈,完成知识的建构,并将学习的成果和方法运用于其他类似或邻近问题的解决。依次完成五个教学模块后,一门课程就结束了。如表6-1,图6-1所示。

表6-1 教学模块时间安排

图6-1 课程设置

学生通过“国土资源法规评价实务”“国土资源法规适用实务”课程学习需要掌握以下10项技能。

1.法规阅读

法律语言从风格上看具有庄重性、确切性、平易简约性;从语汇上看具有单义性、特指性、社会性;从功能上看具有交流、转化、表达理性、价值储藏的功能;从语义上看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法律语言的包容性、模糊性、动态流变性。[9]这使得对法规的阅读有别于文学作品、新闻作品、学术研究论文等其他文本的阅读,在“国土资源法规评价实务”“国土资源法规适用实务”两门课程中,学生需要阅读国土资源相关的大量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其中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文本一般较为陈旧,规范性文件的文本较多且变动频繁,可训练学生法规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把握法规用语的细节,甚至发现用语的瑕疵及其与日常用语的区别。能够有效快速阅读法规文本是法学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

2.法规理解

在国土资源领域,除了规范性的法规用语外,还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性,比如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的划分、矿产资源开采的“三率”要求等,对法规的理解需要学生既要具备法律逻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文义解释、目的解释、历史解释、比较解释等方法,同时还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国土资源科学的基础知识,课程有助于学生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法规。以体系化为例,假定教学设计的场景是对矿业权出让制度的评估,则学生需要进行体系化的思维,从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中找到所有矿业权出让的规定,厘清整个制度框架,而不是仅根据一个规范性文件,还需要理解矿种的矿法、勘探风险与出让方式的关联性等。经过课程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国土资源法规理解的技能。

3.资料搜集

无论是进行国土资源法规评价,还是国土资源法规适用实务,都要建立在信息充分掌握的基础上,因此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资料搜集能力,才能够顺利完成课程学习。在课程中教师可提示学生资料来源,比如报纸、期刊、统计年鉴、网络新闻报道、书籍等;提示要搜集的资料主题;提示资料搜集的方法,比如运用数据库、网络或图书馆检阅,甚至是访谈、座谈、调研等,由学生自主制订搜索方案,搜索和整理资料。这项技能是学生以后在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基本技能。

4.事实调查

对于国土资源法规评价而言,要得到准确的评价结果,必须确定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需要对法规实施的情况进行准确的描述和测量,有些事实需要开展实地调查。对国土资源法规适用而言,需要在明确法规含义的基础上,将事实涵摄至规范之下,对事实本身也需要调查和解释。因此,两门课程都涉及事实调查的能力。在课程中,根据特定的情境,学生需要就某一特定的法律实施情况的事实或者国土资源法律行为进行调查,以培养事实调查的能力。

5.交流技能

在课程中,学生需要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需要与团队成员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还需要与调查、访谈的对象等进行交流和沟通,是否具备良好有效的沟通技能是最终学习成果能否取得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作为法律专业人才的一项重要技能,此外学习成果的展示环节也有助于学生增强表达与交流的技能。在课程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有效表达、交流与沟通。

6.分析评价

在“国土资源法规评价实务”课程中,要对法律法规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需要学生具备分析评价的技能,能够整理数据、分析现象,对比立法目的,对法律法规的实施效果做出评价。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初步建成,现阶段最为重要的是法律法规的落实以及结合社会实践需求的渐进式变迁,这都需要及时对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影响做出精确评价,以此为依据作为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修订或实施完善的根据,这是作为立法或者政府决策所需要的技能。

7.写作技能

无论是从事何种法律相关职业或者国土资源管理职业,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写作技能,包括法律文书、行政公文、法规草案、调研报告、评价报告等。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学生在资料阅读和整理的过程中会较多接触到这类文本,同时为了完成课程任务,学生也要学习并自己完成课程相关的文书、报告等的写作,这是学生以后从事法律相关职业、管理职业或者继续研究深造都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

8.法律分析和推理

法律功能的达成,有赖法律职业者的法律分析与推理能力。[10]不论是对法律的解释,还是法律的适用都离不开法律分析和推理能力的运用。虽然“法理学”“法哲学”和“逻辑学”等课程都涉及到对学生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培养,但实践性教学环节也不可缺少。作为法学理论的运用及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在引导学生进行国土资源法规评价及解决国土资源法律适用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进行辨析、探讨、争论、理解、说服等活动,能够极大地锻炼学生的法律分析和推理能力。

9.法律问题的解决

在“国土资源法规适用实务”课程中,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是:理解法规的含义,将千变万化的事实涵摄至特定的法律范畴和概念之下,厘清逻辑关系,得出合法与非法的判断结果;在“国土资源法规评价实务”课程中,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是:将社会变化归属于某一法规的影响,剔除其他影响因素和结果,进行成本与收益的分析,得出法规有效还是无效的评估结论,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法规修改意见。这两门课程涉及两类最为重要的法律问题:一个是法律适用环节合法与非法的判断,一个是立法与修法环节法律本身有效性判断。学生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完成特定情境下的教学任务,必然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10.职业道德

中国人民大学的张志铭教授曾指出,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职业者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判断是非、善恶的准则。对法律职业道德的认知是从事法律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它应该属于法律职业者必须具备的最低限度的能力要求。法律职业者必须知道自己的责任,知道一个社会的法律事务应该如何来完成。具体地说,他应该知道道德是关于是非、善恶的判断;知道决定职业行为对错、好坏的标准,以及证明职业行为和道德主张为正当的适当理由;知道职业上的“善”为何物,其依据何在;知道在面临道德争议时如何形成自己的立场,将不同的道德理由整合为连贯一致的形态,以及解决道德争议的办法是什么。[11]在课程开展过程中,法律职业道德的培养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一直致力于探索资源环境特色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人才标准和课程系统,形成法律人才培养体系,为提高我国法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法律人才国际竞争力做出贡献。课程中所涉及到的上述技能的培养对于地大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都是不可或缺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