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网络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讨

关于网络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讨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趋利避害,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以网络为载体,可以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利条件。其次,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服务的观念。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下发了中央16号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意见中指出:“各类网站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发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新世纪、新阶段,网络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何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趋利避害,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影响的网络时代特点

1.网络的全球性、自由性和开放性

网络是一个没有地域、没有国界的全球性媒体,网络文化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时事政治、学习方法、就业信息等多重服务。这些数量巨大、来源广泛的信息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资源和视野,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及时,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但同时,网络具有的自由性和开放性,使它不受地域、宗教、身份、国界等限制,而最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他们往往利用这个优势,打着“自由、平等、博爱、民主、人权”的旗号,在网上传播他们的价值观念,一些富有煽动性和引诱性的观念容易误导青年学生。另外,网络文化存在着不同阶级文化、不同民族文化、不同地域文化的共生共存,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互相抵御。大学生几乎可以不受任何限制,自由地接触任何一种思想文化。这些给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信念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些困难。

2.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

网络技术为人们提供了多媒体仿真画面,人们可以通过任何一个虚拟的名字、性别、年龄等登录某虚拟的社区,与其他成员开展各种交流活动。这种交流有别于我们传统的面对面交流,其隐蔽性给人们充分提供了真实展现自我内心世界的空间。也正是由于这种隐蔽性,“现实社会”中一些被恪守的道德准则在“网络社会”中就变得不那么具有约束力,有些大学生在上网时就可能出现放纵自己言行、忘却社会责任,甚至丧失道德感的现象。同时,有些学生因沉迷于网络而忽略真实世界,逃避现实,不愿与人交往,对他人缺乏信任,对集体漠不关心。一份对在校大学生上网的调查报告表明:痴迷于网络的学生往往容易变得冷漠、无情和自私,既不关心集体,也不关心他人。

3.网络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网络文化呈现出的形式是复合的,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精神活动都可在互联网上聚合、交流、尽情发挥,共同推动网络文化创造性地发展。互联网上个体的每一个代号、每一次交流都是个体本身所创造的一件作品,都充分地反映了个体的个性特征,这就是网络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因此,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体现差异性,富于针对性,增强灵活性。

二、构建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1.因势利导,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高校大学生已成为网络最大的受众群体。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不能单单以迷恋网络影响学习为由而强制性地禁止学生上网,这样不仅达不到令行禁止的目的,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应该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倡导积极向上的网络行为:高校要加大网络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完善校园信息网,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开辟一些积极向上的网站,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栏目,大力弘扬体现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文化,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进网络。以网络为载体,可以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利条件。网络教育可充分利用其交互性特点,在网上搭建各种各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或“虚拟社区”,比如运用“论坛”“电子邮件”“心理咨询”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在网上浏览时,由文字配以图片、音乐、动画等技术,给其以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奥的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就更容易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

2.改进教育方式,灵活且有针对性地采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技巧

首先,高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信念教育,重视大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培养。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的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问题日益突出,它们和社会规范的灌输一样,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必须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比如:可以在学校开展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网页设计制作大赛,这样参赛的学生在制作网页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又自觉地进行了理想信念教育。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评比,让学生自己担任评委,欣赏和浏览参赛同学的作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给出民意评分结果。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起到了传统教育达不到的效果。

其次,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学校要根据广大学生上网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同的活动。如对于上网较少的同学,开展丰富多彩与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艺术和娱乐等活动,达到加强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相互学习,促进广大学生的共同进步。对于被同学们称为“网虫”的学生,应在网上为他们提供学习、生活、就业、心理咨询等多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校园论坛,为他们创造一个倾诉的空间,及时有效地解决他们的困惑。而对于上网时间介于两者之间的学生,我们就应该实现网上与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这样,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不会留死角,既实现了全员教育,又体现了差异性,富于针对性。目前,很多高校都建立了“红色网站”,但据统计调查,这些网站的点击率普遍不是很高。所以,当前要进一步建设好一批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网页、主题栏目,积极开展有特色的、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服务之中。

再次,高校要注意用平等交流的方式代替传统的说教。在网络中,我们不可能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强制性的信息灌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要工作是向学生提供信息并引导学生正确选择信息,可以利用BBS、E-mail、聊天室等网上交流手段,在与学生平等地交流中实现教育目的。因此,采用灵活交流的教育方法,对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尤为重要。

最后,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要引入网络技术。学校既可以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通过电子公告板系统、聊天室等,让学生自由交流思想以及学习心得,也可以通过E-mail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个人交流。将网络技术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把大学生上网的热情引导到建立和传播先进的思想、正确的理论上来,主动占领学校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与宣传阵地,源源不断地把积极的、先进的知识和信息输入网络。

3.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必须依靠有效的制度和机制来保障。

首先,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我国高校目前已经建立了一支由党政工团、“两课”教师、政治辅导员(或班主任)等组成的比较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但这支队伍在网络社会中的工作还稍嫌不足。因此,高校应该通过对原有队伍的改造、提高和充实,有针对性地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业务培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使他们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和规范;二是大力提高外语水平;三是强化计算机知识与网络使用的技能技术;四是传授现代思想,不断改进和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

其次,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和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全国高校系统的协调机制。全国高校应成立一个由教育部主导、各省市教育厅(局)参与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发展规划的制定,实现全国各高校乃至全社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优势整合与共享。二是加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资金投入。可以建立专项拨款制度。各高校对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需的资金,要制定规划,商定合理比例,编入专项预算并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相适应。

(王渊 丁振国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8)

参考文献

[1]熊礼杭.探讨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J].教育与职业,2007,(7).

[2]李琳.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4).

[3]周六春.网络环境下的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07,(10).

[4]丁振国,杨玲玲.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5).

【注释】

[1]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网络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项目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07JA710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