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战斗在学生工作的最前线,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而且是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者、执行者、实施者。高校培养教育什么样的人,辅导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辅导员从专业化到专家化的基本内涵
辅导员职位有着深刻的内涵。根据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大学生不仅要有人管,而且要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管。大学生走什么路、成什么人要靠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来引导。根据目前的情况,辅导员的专家化还需加大力度,建立长效机制。
1.学科建设是辅导员从专业化到专家化的依托
辅导员由专业化到专家化的过程是继前期辅导员队伍规范后改革深化的过程。随着全国普通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成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博士点、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硕士点相继建成,辅导员不仅有了良好的学科背景,而且心理上还有了归属感;同时,辅导员参与学科建设也为他们申报国家级、省级、校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项目、申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成果推广等提供了有利因素,也为指导大学生的科研活动奠定了基础。
2.辅导员的进修、培训是从专业化到专家化的基础建设
辅导员工作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复杂性、多变性。根据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在岗轮训、高级研修、挂职锻炼和选派出国进修等十分必要。一方面,党中央对辅导员工作高度重视,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建立了培训基地,要在五年内为全国普通高校培训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相应管理干部3000人,每年分六期,每期百人,每人学习研修一月时间,考试合格,获得结业证书。同时,中宣部、教育部还委托各省委宣传部与省教育厅联合,建省内培训基地,对所在辖区的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相应管理干部开展培训研修工作,力争覆盖全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另一方面,随着普通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点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点的建成,大大方便了辅导员的进修学习、国内外访学、科学研究工作。
3.辅导员的职业理想是实现专家化的动力
职业理想是指人对现行职业即将实现的目标追求和信仰。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辅导员的职业理想。辅导员工作繁琐、复杂,很容易陷入事务之中,需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工作目标,有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有计划地开展工作。高校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场所,各种文化思潮激烈碰撞,冲击着大学生。辅导员只有具备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高度的责任感、远大的理想,才能教育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识别真假、坚持正义、爱党爱国,始终把握住意识形态领域这个主阵地。所以,辅导员的工作是事关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当辅导员的个人理想与职业理想不相符时,要及时进行调整,使之适应职业理想,使自己成为培养人、教育人的专家。
4.辅导员参与教学工作是提高专家化队伍整体素质的需要
辅导员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课内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整体教育,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辅导员参与教学工作,在教学质量上与教师标准相同。鼓励辅导员参加教学活动,商讨教学问题,加入科研团队,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家化队伍夯实基础。辅导员面对的是大学生,需要具备广博的学科知识,如高等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制学等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二、高校辅导员从专业化到专家化的建设机制
1.辅导员的人员配备机制
按教育部的文件要求及高校的具体工作实际,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师生比为(1∶150)~(1∶300)的比例设置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岗位,辅导员的配备应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院(系)的每个年级设专、兼职辅导员,研究生担任兼职辅导员配合专职辅导员工作。提倡研究生担任兼职辅导员,因为年龄接近大学生,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容易掌握;思想观念大同小异,便于交流与沟通,而且可减轻辅导员的工作量、缓解工作压力,使其更好地安排整个学生工作计划。
2.辅导员的学习进修机制
学校要制定相关的政策,使辅导员的学习进修工作有计划地进行。通过长期的与短期的、脱产的与业余的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教育与培训,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要拓宽培养路径,一是开展脱产学习,选拔政治强、素质高的优秀辅导员到国外做访问学者、到校外进修学习;二是在职岗位培训,主要通过岗前、岗中培训,这是辅导员普遍提高的主渠道,内容切合实际,开展日常的培训、专题类培训、实践类培训、热点问题培训等;三是开展传帮带活动,充分发挥高年资、实践经验丰富的老辅导员及老专家的作用,让他们指导年轻辅导员工作;四是辅导员之间开展专业研究、学术交流,相互传授工作经验与研究成果,共同提升能力水平。
3.辅导员的招聘择优机制
高校辅导员招聘要注重条件,如政治思想好、综合素质高;在学历学位上,必须是硕士学历学位和部分博士学位者,在专业结构上,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类专业毕业为主,其他人文社科兼收;除爱好学生工作、具有奉献精神外,还须具备较系统的理论水平,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教学授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材料写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充分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学校的人事、教务、学工部门相关领导在选拔时要把好“关”,仔细查看应聘者的各种材料,对信息做进一步调查,择优录取。此外,还要加大扶持力度,为快速实行辅导员队伍专家化夯实基础。
4.辅导员的岗位考评机制
要建立辅导员的岗位考评制度。采用每年“两期”(即期中与期末考查)、“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即由所在院系的师生评价、自我评价、校学工处(部)评价,加上体现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人生价值、道德情操的影响以及发展指导等潜绩的考评]。考核要“公正、公开、公平”,给予适当的奖惩;充分发挥辅导员的示范作用,对院系学生工作确有突出贡献的辅导员,要组织多种形式的宣讲、开展经验交流活动,为辅导员创建一个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辅导员工作千头万绪,各有侧重点,考核要以肯定成绩为主,但又需找出缺点、分析问题,使辅导员明确自己的职责,有的放矢地工作,进而使辅导员增强工作的光荣感、使命感、责任感、成就感。
5.辅导员的学术研究机制
辅导员的科研活动人员聘任制度,每年要举办至少两期(上、下半年)辅导员工作论坛,以定期开展专题研讨、组织参观考察、挂职锻炼、课题研究等形式,搭建辅导员学习、研究、交流、实践平台,便于辅导员广泛探讨交流,把辅导员工作融入科研工作中。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专业背景,高校的科研处要为他们争取相关的科研项目和经费。学校主要领导要从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力度,提供条件保障,鼓励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提高这支队伍的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
6.学校规章制度保障机制
学校要根据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在政策上适当倾斜,制定相关的细则。第一,在职称评聘中,以保证辅导员队伍有一定数量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等各个职称梯队,其经济待遇不低于专任教师的平均水平;第二,对晋升管理职务者,要根据考核情况及工作时间,确定副科、正科、副处、正处级等行政级别,享受相应的待遇;第三,辅导员的住房问题学校要予以协助,根据辅导员的工作实际尽量住在校区或附近,便于随时了解学生的情况,迅速解决紧急问题,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第四,学校要健全工作机构,各学院(系)设置学生工作组,院(系)配备专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分党委副书记,进行垂直领导和上下沟通,同时明确学生工作部(处)、研究生工作部(处)的主要职责,其他如组织、人事、教务、科研等职能部门要积极支持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第五,学校要设立辅导员专项培训基金,用于辅导员学习、进修、国内外访问及学术交流活动,并注重改善办公条件,对交通费、通讯费开支等给予合理补助,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把辅导员专家化的建设放在首位。
(夏祖英 丁振国 卢文忠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12)
参考文献
[l]王树荫.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J].思想教育研究,2007,(4).
[2]丁振国,杨玲玲,张吉军.论高校学生事务职业化精神[J].中国高教研究,2007,(12).
[3]梁卫玲,钟建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1).
[4]张效英.高校辅导员学术研究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