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相关概念的界定

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相关概念的界定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P-16的概念的界定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问题,是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处于教育体系中的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两者之间只有相互衔接和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两者最终的目的都是为培养人才服务,如何使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有效衔接,也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衔接”与“教育衔接”的概念

“衔接”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事物相连接”,用英文表示“articulation”。“衔接”可以指同一阶段内不同事物之间的连接,也可以表示不同阶段内不同事物的连接。伴随着国内外对教育衔接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对衔接的概念形成了很多不同的观点,这里我们进行简要的梳理。严雪怡提出:“教育体系内各种学制的相互连接称为衔接。”陈爱国从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角度提出:“衔接就是两个教育阶段的连接或承接,它包括四个方面: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衔接、专业设置的衔接、课程教育内容的衔接、教育体系内部的衔接。”蒋雪岩从大学与中学教育衔接的角度出发指出:“衔接就是两个教育阶段建立经常性的协作关系,实现学科建设、课外教育和德育方面的沟通与对接。”汪丹从广义和狭义分别对教育衔接进行了界定,广义上教育衔接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的各个阶段、方面相互连接,成为一个统一整体”,狭义上教育衔接是“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要相连属,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密切联系的整体。”干薇认为,教育衔接是“各级类别的教育在维持彼此独立性的前提下又不失连续性和系统性。从宏观层面上讲,教育的衔接按照教育各个阶段进行的步骤可分为四个部分:学前与小学的衔接,小学与初中的衔接,高中与大学的衔接以及大学本科与研究生的衔接。具体的衔接阶段是指从学前进入小学一年级、从小学六年级进入初中七年级、从初中九年级进入高中一年级、从高中进入到大学一年级或从大学进入研究生一年级逐步适应新一阶段教学的过渡期。”

总之,“教育衔接”表示不同教育阶段的沟通和联系。美国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问题,出现在20世纪前半期,由于20世纪初美国高等学校规模扩大、课程设置门数增加,中等学校与高等学校在学制上的衔接成为突出问题。为了实现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最初,学者们提出要从高等教育发展的角度来审视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问题。

(二)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P-16的概念的界定

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问题(简称中高衔接),是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处于教育体系中的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两者之间只有相互衔接和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两者最终的目的都是为培养人才服务,如何使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有效衔接,也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在美国,P-16是美国新兴的教育理念,它包括学前教育、K-12(中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P-16也称为K-16,还有P-20的说法。K-16贯穿学生的幼儿园(Kindergarden)到四年制大学。P-20贯穿学生的学前教育到研究生阶段毕业(graduate school degree)。P-16教育着重从教育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统一性出发,对教育各阶段的衔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P-16教育的方式是,给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开始,通过提高学术标准,对学生进行正确评价,提高教师教育质量,顺利实现学生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转化,即从幼儿园到中学,再到大学的转化,促进不同教育阶段之间的衔接,使学生顺利地从一个教育阶段进入到另一个教育阶段。在美国K-12一直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整体,与高等教育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因而在P-16教育及其改革中K-12与高等教育的衔接问题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面。美国大学一年级教育是美国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中高衔接开展最早且相对成熟的国家之一——美国为研究样本,着重对美国中高衔接的重要内容之一——美国大学一年级学生教育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期为我国高校大学新生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为我国的中高衔接的开展提供借鉴。

(三)“大学一年级教育”与“本科新生体验计划”、“新生入学教育”的概念

在我国大学一年级教育通常被称为“新生入学教育”。在美国,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学生需求的不断变化,大学一年级教育被称为First-year Experience,简称FYE,翻译为大学第一年教育,或者大学新生体验计划或是翻译为大学新生适应服务方案。在本书中,为了研究方便,笔者把中国的新生入学教育和美国的FYE统称为大学一年级教育。

在美国,对于大学新生的关注可以追溯到16世纪,当时美国第一所大学哈佛大学校长亨利·邓斯特(Henry Dunster)安排学校的辅导员或研究生帮助新生报到,这是美国大学一年级教育的最初形式。本论文所关注的是美国大学新生的教育就是指“本科新生体验计划”(First-year Experience),最初是指新生研讨课程(seminar course),当它逐渐成为关注热点的时候,也就演变成了一项“运动”(movement),在美国大学新生教育主要是指“本科新生体验计划”,是高校为了帮助新生从中学过渡到大学及成功学习的政策、战略、课程以及服务的活动[11]

在我国,“大学新生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工作,20世纪90年代后期,“大学新生教育”这一概念才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大学新生教育先后经历了“迎新模式”、“帮扶模式”、“集体宣讲模式”[12]三个阶段,“大学新生教育”的内容也不断发生调整,融入了时政教育、大学生党建教育、军训国防教育等内容。

综上所述,笔者将中国“大学新生教育”和美国FYE统称为“大学一年级教育”,主要是指大学为了更好地帮助新生适应新环境、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完成学生从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角色转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通过引导、教育、服务等方式,对大学一年级新生开展的一系列学术性与非学术性活动。

本研究主要从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视野对中美大学一年级教育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我国大学一年级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关注美国大学一年级教育如何设计新生的课程和活动,并将学术和社会交往等多种因素融入新生教育之中,帮助新生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切实地解决新生们在大学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高新生的学习满意度和学习质量,努力做到“教育必须造就出具有批判思维的人和解决问题,无论学生的背景如何,要使他们的一生有变化,并在充满活力且日趋复杂的社会中有助于造就出能够生存和有工作成果的公民”[13]。因此,通过对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视野下的中美大学一年级教育的研究,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美国大学一年级教育的理念和经验,促使我们对美国大学一年级教育如何适应了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并在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引发我们对国内大学一年级教育的思考和研究,为国内高校大学新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一些启示和经验借鉴。

【注释】

[1]杨箐,邵建防.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

[2]丁华.共青团组织在大学新生中的引导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2).

[3]齐亮亮,王云红.大学新生教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09(175):181-183.

[4]胡子仿,李东平.新生入学教育应把握好四个环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73):38-48.

[5]冯博雅.“成长小组”与同辈互助——解决新生适应问题的学校小组工作模式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

[6]周锦华.大学新生“适应”问题探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74.

[7]彭兰.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困惑及引导[J].广西高教研究所,1999(3).

[8]杨新宇.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6).

[9]段鑫星.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讨[J].江苏高教,2005(2):100-102.

[10]吕素珍,程思辉.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初探[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11]Kelly,J.M.(1996).The first-year college experience:Strategies for improvement.Retrieved December 15,2007 from http://www.newfoundations.com/OrgTheory/Kelly721Sp06.html.

[12]韩映雄.创造有意义的大学新生经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40-141.

[13][加拿大]迈克尔·富兰.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