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政府对高校的拨款数额逐年递减,美国政府一方面要求高校扩招,另一方面又减少了对高校的资助,为了在扩招与经费有限的夹缝中求得生存,美国的许多高校不断提高学费以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这一时期,美国高等教育出现了私营化、公司化的发展趋势,营利性的中学后教育系统私立营利性院校和虚拟大学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正如布雷内曼、蒲瑟和特纳对这类机构的总结:“那些成功的营利性机构都明确定位于教育培训和就业培训,另外在他们眼里学生就是客户,是消费者,而不是受教育者。”[13]这种公司化和私营化的趋势也影响着美国高校的发展,这一时期有很多学生没有完成K-16教育出现了辍学的现象,学生选择辍学的实践主要集中在10-13年级(高中阶段)之间。辍学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学生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无法承受日益上涨的高昂的学费;有的学生认为到了大学以后,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没有能力完成学业;也有的学生则认为高等教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对于日后找到合适的工作没有帮助;还有的学生认为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不衔接,造成学制过长,耽误了学生的宝贵的时间,总之,这一时期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如何有效衔接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06年,40个州先后出台了双文凭政策,允许学生在高中期间获得大学的学分;随后,30个州成立了K-16委员会,努力构建K-16体系,帮助学生顺利地从高中向大学过渡;从2008年起,美国教育部还为亚裔美国人和美国太平洋岛屿土著比例较高的院校提供特别补助金,以帮助院校提高学生保持率以及学生资助;“还有的研究者、决策者和基金会的官员们呼吁进行组织变革和资金投入模式改革,以达到降低教育成本和整合高等教育系统的目的,试图创造一个‘无缝教育',即从幼儿园直到学士教育层次,由社区学院把系统的不同部分连接在一起”[14]。
经历了25年美国高等教育的“黄金时期”之后,美国高等教育在往后的10年,即1970年至1980年,都是在波涛汹涌中度过的,这段时期被喻为“高等教育问题的蔓延”:低潮的先兆先是NSMC(National Student Marketing Corporation)股价的狂泻:1970年,将近2000名顶尖的财富管理人所推荐的年度优质股——NSMC的股价从140美元跌至7美元时;伴随着其他事件的发生,包括连续不断的学生运动,这意味着高等教育的黄金时期正式宣告结束[15]。
当财务状况已经非常不乐观的大学,在获知1975年至1976年的学生人数仍会持续下降,并且在将来还会持续下降的预测后,大学管理层于是马上采取了两个紧急的应对步骤,企图挽救这种局面:第一,开始殷切地向潜在客户群(大学生)以及他们的父母讲解或推销自身大学的课程和服务;第二,给予非传统大学生(非全日制大学生、成年人大学生,等等)更多的关注[16]。
总之,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高校进入普及化阶段,几乎人人都有机会上大学,美国高校招收了大量的没有为大学学习做好准备的中学生,根据大学考试机构的调查显示,在120万名高中毕业生中,只有22%的学生为进入大学做好了学习准备,他们掌握了一定的数学、英语和科学能力;除此之外,大学也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其结构更加复杂,新生在大学里必须面对很多复杂的抉择,如选课,因此大学必须给这个特殊的群体做一些刻意的安排和结构调整,以让他们适应大学的环境[17]。在这种背景下,大学对一年级学生更为关注,学生和学校之间的消费关系更为明显,高校也不断提高为学生服务的理念。
此时,大学一年级教育受到了不同群体的广泛关注,不同群体对于新生的关注都有各自的出发点:一些以学生为本的教员抱着爱他主义、利他主义,真切地希望可以帮助学生成功学习;大学的管理层则非常明白学生流失与大学财务状况的利害关系;学生学习失败也意味着大学的失败,继而影响大学的地位;现代的父母会把子女失败的学习情况归咎于大学本身,而更少怪罪自己的孩子;而学生本身也了解到全球化背景下的激烈竞争,他们对于大学所提供的服务和课程应该有着更高的要求,他们的目的是希望大学成为造就他们成功的地方。[18]
1972年,南卡罗莱纳大学在加德纳的带领下,创办了“大学101”研讨课程,这一课程开设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帮助新生顺利地从高中过渡到大学生活。1982年,加德纳以及200多名学者成功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性的“新生研讨课程”会议,在这次全国性的会议上共同探讨本科新生体验的计划和课程,为“第一届新生体验常年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基础。南卡罗来纳大学成为美国新生体验计划的先锋。
1986年,南卡罗来纳大学在全美率先成立了“新生体验计划国家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Freshman Year Experience),后来更名为美国国家新生体验计划及新生过渡资源中心(National Resource Center for the First-Year Experience and Students in Transition),出版了大学新生体验的期刊——《大学新生体验期刊》(Journal of the Freshman year Experience),后来更名为《大学新生体验及学生过渡期刊》(Journal of the First-Year Experience and Students in Transition)。1989年,加德纳、厄普克拉夫等学者编写了第一本关于新生体验计划的著作——《新生体验计划:帮助新生在大学生存与成功》(The Freshman Year Experience:Helping Students Survive and Succeed in College)。1999年,加德纳在北卡罗来纳大学建立了“大学新生政策中心”(Policy Center on the Firstyear of College),目的是帮助大学制定更好的新生体验计划的政策以及实施方案。
为了更好地对美国本科新生教育进行探讨,其他大学或机构的研究中心也积极开展针对新生的课题调查并出版常年调查报告。根据伊尔·卡瓦斯的调查研究显示,1987年只有37%的大学真正采取行动提升新生第一年的体验,这个数字在1995年已经达到82%。[19]
1989年,德维尔(Dwyer)明确提出必须给本科新生提供特别的课程或活动或计划,以让新生安然度过新生转折期的三大理由:1.新生来到了大学,但他们并不具备在大学成功学习的技巧;2.课程和规则(regulations)的改革或改变,让新生在做决定的时候面临更多的复杂因素;3.所谓的同伴文化(peer culture)的影响力并不如中学期间所发挥的作用那么大,同伴文化在适应大学的生活当中不如中学那般有效[20]。大学对于新生的关注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注释】
[1]Myra Pollack Sadker,David Miller Sadker.Teachers,School,and Society[M].New York:McGraw-Hill,a business unit of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Inc.2005:285.
[2]Allan Nevins.The State Universities and Democracy.Urbana:University of Illinosi Press,1962:vi.
[3]吴向明.美国高等院校招生制度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29.
[4][美]亚瑟·M·科恩等.美国高等教育的历程(第2版)[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76.
[5]The United States Commissioner of Education.The American College.New York:Holt,Renehart&Winston,1915:180-192.
[6]何晋秋等.美国科技与教育发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57.
[7]何晋秋等.美国科技与教育发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57.
[8]吴向明.美国高等院校招生制度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38-41.
[9]吴向明.美国高等院校招生制度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38-41.
[10]Martin Trow.The Expans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1972(1).
[11]Levitz,R.,Noel,L.,B.(1999).Strategic moves for retention success.New Directions for Higher Education,108:31-49.
[12]Kathy Cammarata Boyd.(2005).Rite of passage.Retrived December 17,2007,from http://news.research.ohiou.edu/perspectives.index.phg?item=119&page=124.
[13][美]亚瑟·M·科恩等.美国高等教育的历程(第2版)[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299.
[14][美]亚瑟·M·科恩等.美国高等教育的历程(第2版)[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299.
[15]John R.Thelin.(2004).A history of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Baltimor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p.317.
[16]John R.Thelin.(2004).A history of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Baltimor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p.326-331.
[17]Dwyer,J.O.(1989).A historical look at the freshman year experience.In Upcraft,M.L.,&Gardner,J.N.(Eds.),The freshman year experience(p.24-39).San Fransico:Jossey-Bass.
[18]Mary Stuart Hunter.(2006).Lessons learned:Achieving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support of students in transition.New Directions for Student Services,2006(114).
[19]Robert D.Reason,Patrick T.Terenzini and Robert J.Domingo.(2006).First things first:Developing academic competence in the first year of college.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47(2):149-171.
[20]Dwyer,J.O.(1989).A historical look at the freshman year experience.In Upcraft,M.L.,&Gardner,J.N.(Eds.),The freshman year experience(p.24-39).San Fransico:Jossey-Bas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