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大学一年级新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学一年级新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入学教育往往会忽视对教育对象的研究。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等都无法与现代大学生的特性相适应,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无法实现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然而,在实际中,大学的新生教育工作的组织缺乏系统性,新生教育的各项工作的展开基本上只靠辅导员老师。这样一来,容易造成新生教育工作者的懈怠。

(一)思想认识单一,对新生特点认识不足

目前大一新生都是90后,个人发展目标不明确,竞争意识强烈,心理素质偏低,抗挫折能力较差等。高校入学教育往往会忽视对教育对象的研究。各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都采用固定的模式,千篇一律地采用说教的手段进行各类教育。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等都无法与现代大学生的特性相适应,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无法实现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7][8]

(二)教育时间过短

国内高校的入学教育多安排在新生入学后的一两个星期之内,时间短、连续性差,然而,新生入学需要经历一段适应期之后,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惑和问题才会显现出来,这时,新生入学教育已经基本结束。“一次性”集中培训对新生大学生活中陆续出现的问题缺少必要的关注,没有制定系统连贯的培训方案,会导致新生在面对学习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困难时无所适从,难以合理地应对,大大削弱了培训效果。

(三)教育形式过于单调,缺乏层次性与多样性

部分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固定化,大多采取“灌输式”,形式局限于报告、讲座、军训等,简单乏味,密集的报告、交流会和紧凑的日程安排容易使学生出现“学习疲劳”。新生在整个入学教育过程中只能是被动、机械地参与,教育者往往将学生定位成纯粹的受教育者,教育者由于缺乏与新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因而难以了解新生的实际想法,不了解新生的所思、所感、所惑、所缺、所求,也就无法改进教育方法,不能及时调整教育内容,教育效果往往大打折扣。

(四)新生教育在内容上缺乏针对性

高校对大学新生的教育内容一般将重点放在学校规章制度的学习教育和专业介绍上,尤其偏向于向新生宣传学校、院(系)的优势,因此,新生并不能全面地了解到学校以及专业发展情况。没有根据新生的需要制定教育内容,当然教育内容明显缺乏针对性,即便教育内容能涉及大学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但由于时间限制也仅仅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似的简单介绍一下完事。使得教育效果离预期目标相差甚远,在后续的生活和学习中新生一旦碰到问题,还是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影响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也不利于其后续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育效果。

(五)脱离全员育人工作体系,教育队伍组成单一,缺乏系统性、整体性与协调性

新生入学教育需要高校各个部门、家庭、社会和学生本人的相互配合、支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在实际中,大学的新生教育工作的组织缺乏系统性,新生教育的各项工作的展开基本上只靠辅导员老师。校内各院系之间缺少相应的沟通交流,形成各部分单打独斗的局面,把新生教育陷于学校教育的边缘,并且与新生需要适应的形势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极不相称,且只重视学校教育,忽视对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的利用,从而导致了新生教育工作难以收到实效。[9][10]

(六)高校新生教育评价欠缺,无法调动新生教育者的积极性

当前,大多数高校只是把新生教育当作一项即时性的工作,新生入学就开始进行新生教育工作,过了新生教育的时间档,新生教育工作则翻篇结束。这样一来,容易造成新生教育工作者的懈怠。[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