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刚刚从高中跨进大学校门,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心理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变化,会产生一些不适应,往往会体现出以下一些特点:1.环境不适应。刚刚升入大学,很多新生对所处的环境不了解,需要自己面对和解决的事情也增多,有的大学生产生了些许不适应。2.目标不明确。进入大学后,自己的理想与现实产生差距,一些新生没有明确的目标,学习的动力不足。3.专业学习不了解。一些新生被录取了自己并不熟悉或不喜欢的专业,对专业学习产生迷茫,对大学的生活、学习缺乏信心。4.学习方法不当。大学的学习内容更加广泛,学习方式与中学有很大变化,一些学生的方法不当,产生了诸多困扰。[12]
(一)大学一年级新生的时代特点[13][14]
每个时代的青年都被赋予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新时期的大学新生拥有着“90后”的鲜明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流积极向上
从总体看,当代大学新生胸怀远大理想,勇于自立自强,乐于接受新生事物。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信赖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当代大学新生政治意识较强,关注国家大事,爱国意识强烈,他们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生活的小圈子中,更关注外部世界,具有较高的政治关注度,关心世界特别是自己国家的大事。他们关注国计民生,尤其在面对关乎国家荣誉、民族根本利益和个人前途命运的重大事件时,会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多数大学新生有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追求和价值态度,积极奋斗,追求学业有成,事业成功;他们也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在个人品质方面也表现出较好的品性,遵守社会公德,积极承担起社会赋予他们的责任。
2.价值观多样化
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导致新生的价值观多样化。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国门的开放,使得当代大学新生视野更开阔,更愿意吸纳新鲜事物,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更能接受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公平竞争的思想,更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敢于追求自己的合理利益。尤其在个人价值定位问题上,倾向于自身能力的发挥与为社会创造价值的统一。但同时个人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他们在面对个人的理想、信仰等问题时,不愿去做深层的探究与分析,个体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复杂性的特点。
3.知识相对丰富
在这个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在不断发展的信息化浪潮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当代大学新生成长在这样的时代,具有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特点。
4.团队意识淡薄
现今独生子女已成为当代大学新生的主体,一部分学生由于从小受到家长的娇惯、纵容,养成了任性、孤立、自私、缺乏爱心等不良习惯,大学新生团队意识薄弱现象尤其明显。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做出了客观的评价。在充分肯定大学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的同时,也指出了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八个方面的不足,其中包括大学生的团队意识较差,具体体现在:(1)班级和宿舍的凝聚力不强。作为集体成员之一的大学新生表现出缺乏团结精神和合作能力,纪律观念不强,看问题和处理事情以自我为中心,从自我出发,不考虑大局,对待事情都以自己正当权益为半径考虑,对范围外的事情漠不关心。(2)同学、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交往淡漠。有些大学新生把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与竞争原则拓展到人际交往与合作中,轻义重利,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往中以经济状况的贫富为标准,近则相交,远则相离,与己有利则亲近,无利则过于疏远,缺少互帮互助的热情,交往关系上过于淡漠。(3)大学新生参与意识不强。一是大学新生对校园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参与度不够,使得社团活动的发生、发展的不稳定性增强;二是大学新生对国内外时事和校内外大事的关注不够,使得校院、系演讲比赛等活动组织的难度增大,大学新生群体活动参与意识不强。
5.自控能力较低
自控能力是指人们通过内部机制理智地控制和调节自我行为和心理状态的能力,是个体在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基础上,自觉规划行为目标,主动调整自身行为,积极改造自己的个性,使个性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要求的能力。由于大学生处于青年后期、成年早期,自我意识中具有独立与依附的冲突、自我认知的冲突和自我体验的冲突。加之从小备受家人呵护,深得父母老师的全方位管理。在进入大学离开家人的束缚后,对于学校宽松自由的环境一时不能适应,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不善于及时、迅速地调整自我追求目标和行为,也不善于以理智控制自己的行动,表现出自我规划、自我控制能力较低的特征。
(二)大学一年级新生的个性特点[15]
90后大学新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生长在急剧变革的社会环境,而西方价值观的侵入必然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他们作为独生子女,承载着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过多的关注和期望,身上承受着过多的压力。因此,他们是特殊的一代,他们的思想特点、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和以往新生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目前的90后大学新生呈现以下时代特点:
1.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缺乏辨别能力
90后大学生喜欢尝试新鲜事物,自我提升愿望强烈。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0年5月的一份的调查发现,70%以上的学生认为周围大多数同学的兴趣在于钻研专业知识并按照社会的需求设计自己。因此,他们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学习意识强,但缺乏持之以恒的坚韧毅力,容易放弃。由于缺少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造成了这一代人对中国的历史、国情、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在思想行为上更易接受西方价值观念,但对西方价值观念也仅限于表面现象的了解,缺乏深入、系统的分析,更缺乏深入的思考。这就导致了他们缺少理性思考,判断能力较差,在观察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时,往往主观、片面、固执,容易迷失自我。
2.认知、思维能力日趋成熟,但缺乏理性思考
90后大学新生生长在社会普遍重视教育的环境里,他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条件,他们的智力水平普遍较高,具有较强的知识接受能力,对社会的认知程度较高,关注国家的前途,具有较强的历史使命感。同时,90后大学新生具有自己的理想,他们向往美好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阶段,但不切合实际的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时代发展对他们产生极大的影响,他们缺少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更容易接受西方文化,容易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迷失方向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但缺乏抗挫折的能力
90后大学新生有着对理想的追求,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向往,他们和以往新生相比具有更强的竞争意识,所以他们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和社会交际能力的提高有更高的积极性。但同时他们面对失败往往垂头丧气,容易失去信心,抗挫折能力较弱,也有部分学生从此一蹶不振,这表明对90后新生抗挫折能力教育亟待加强,各高校在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中,应该把抗挫折内容的教育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4.思想开放、成熟,但存在盲目性
90后大学新生在情感和意识发展上,已接近成熟。他们朝气蓬勃,勇往直前,珍惜友谊,向往美好的爱情。2015年11月笔者在对上海师范大学的调研中发现:有50%的90后大学新生承认在中学期间谈过一次恋爱,其中有10%的学生承认已谈过多次恋爱。90后大学新生的道德、理智感和美感日趋成熟,并在情绪生活中占主导地位,体现出积极的倾向,但他们的情感发育还未真正成熟,在人际交往中盲目性与果断性并存,往往不能正确处理大学期间的爱情与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导致不能完成大学学业。
(三)大学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16]
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主要体现在一个“新”字上。新的人生阶段对大学新生提出新的学习要求;新的生活环境带来新的师生关系;面对这些方面的种种挑战学生的心理矛盾逐渐增加,会出现诸多不适应。
总结大学新生的心理情况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问题:
1.自我陶醉与盲目自满
作为中学时代的佼佼者,因为考取了大学,受到老师和家长表扬,同学和亲友夸赞,有的甚至在假期连连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慢慢迷失了方向,丧失了奋斗的动力,认为自己在中学基础好,是优等生,到大学里不用努力,成绩也不会差,从而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2.失望与失宠感受
由于中学阶段教育的错误引导,使得大部分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想象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在新生入学后发现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的差距,从而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倍感失望;有的学生则是因为以前不管在家庭中还是在学校里,都备受重视和关注,来到大学后,一下子难以适应,就会产生失宠感。
3.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
这与目前中学教育过程中灌输的理念有密切关系,很大一部分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意味着“交差”了,完成了人生的头等大事,十年寒窗苦读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也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对人生的规划不完善、奋斗的目标不明确,学习和生活上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从而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就像原本紧绷的弦突然间断掉,再也难以鼓起前进的勇气。
4.畏首畏尾心理
因为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效能感下降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比赛活动不参加、社团工作没兴趣、运动场地不光顾,每天除了上课之外,无所事事,时间安排不合理,找不到生活重心,有碍自身的个性化发展,也有悖于学校的全面发展理念。
5.心理压力沉重[17]
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来自于多方面,主要为学习、生活、情感以及就业,等等,由此导致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通过对吉林省6所高校的500名学生进行一项问卷调查并统计了解。调查显示,在校学生心理面临着很大或较大压力的占50.30%,感觉压力一般的占40.0%,仅有9.7%的学生感觉压力不大或者没有压力。而压力主要是来自就业竞争和社会竞争,该因素占46.7%,另一方面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习,有23.1%的学生认为学习负担过重,担心考试不及格,另有17.4%的学生心理压力来自于家庭。光明日报最近一项对274名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按程度大小排列依次为前途压力、人际关系压力、适应压力、学习与个人能力压力。其实学生心理压力本来很多,之所以在大学期间突然爆发,这与成长过程中家庭对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关注较少直接相关,“光重视身体和考试成绩了”。其结果是对心理健康的忽视形成一个累积过程,在进入大学受到新环境的激发后集中地暴露出来。
总的来说,大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在于其自身成长转型期、学习阶段过渡引起的心理变化;个体差异、城乡差异、价值观差异等导致了人际交往障碍,容易使一部分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缺乏自信。在这些方面的不适应如果不能及时排解和缓压,容易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使新生表现不稳定,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继而影响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18]
【注释】
[1]李磊,张盼.大学新生“四阶段渐进式”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60-62.
[2]巩少媛.大学新生教育体系及运行机制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河北:河北科技大学,2013: 12.
[3]李磊,张盼.大学新生“四阶段渐进式”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60-62.
[4]巩少媛. 大学新生教育体系及运行机制研究[D] . (硕士学位论文), 河北:河北科技大学, 2013: 12.
[5]黄亮, 蔡静, 叶姗.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审视与反思. 广东化工, 2013 年第4 期, 139-140.
[6]韩金明. 关于“90 后”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模式的研究[J] . 教育求索,2011, 8: 200-202.
[7]王静静.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析[J].湘潮,2015年第6期,2015,6:69.
[8]杨洪玲. 新时期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析[J] . 才智, 92.
[9]王静静.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析[J].湘潮,2015年第6期,2015,6:69.
[10]杨洪玲. 新时期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析[J] . 才智, 92.
[11]王白丽.试论高校新生教育模式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0:31-32.
[12]龙雪鸣.浅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特点和内容[J].长沙大学学报,2010(7).
[13]白华.大学新生教育体系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西安:长安大学,2010:5.
[14]巩少媛. 大学新生教育体系及运行机制研究[D] . (硕士学位论文), 河北:河北科技大学, 2013: 12.
[15]韩金明.关于“90后”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模式的研究[J].教育求索,2011,8:200-202.
[16]白华.大学新生教育体系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西安:长安大学,2010:5.
[17]巩少媛.大学新生教育体系及运行机制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河北:河北科技大学,2013:12.
[18]巩少媛.大学新生教育体系及运行机制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河北:河北科技大学,2013: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