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与马克思主义“三化”相契合,为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服务。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在促进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社会性还有待于深化,否则势必会影响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其目标必须鲜明,即以中国特色

目标往往具有驱动力,故而是人类活动的特点之一,人的行为具有社会性也具有目的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高校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向和任务,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前提,它一方面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效果,一方面也与教育活动实施的效果密切相关。所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简而言之,即高校思政教育者根据社会化发展的形势,结合党和国家的政治教育要求,通过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方法和载体,使得在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我们不难发现,要想实现既定的目标,必须依赖于一定的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这就需要高校思政教育的教育者与大学生共同努力,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和载体才能得以实现。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其中的含义。首先,无论是哪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设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并由此依据社会发展的形势,根据党和国家指导思想来进一步展开,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其覆盖范围、时间长短和客观历史条件的不同,这当中的价值、意义也是不同的,因而必须与社会发展形势步调一致。其次,若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借助一定的渠道来实现,这里的渠道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和载体等。正因为理想的政治社会化状态必然要涉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载体,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对于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为我们预示了其未来发展的方向。教育内容越明确,越能契合教育目标。考虑到当代中国大学生的身心特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多种多样,正所谓因材施教。

当前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与马克思主义“三化”相契合,为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服务。一般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社会性、方向性和实践性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的影响较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社会性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社会性简而言之即“适应性”,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适应外在社会要求的过程中,也同时在主体的共同参与下,改造与发展社会的过程,它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变化发展保持一致的必然要求”。[2]这里的社会性,体现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性,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在一定时期内,教育者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它从一定意义上讲客观反映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这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性质决定了要促进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这一前提。正因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就有不同的目标与任务。当然,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根据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时期去制定相应的目标,使其不仅要立足现实、超越现实,也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只有如此,目标才能变得“遥而有期”而非“遥而无期”。时代的不断变化要求我们在制定高校思想政治目标时也要与时俱进。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世界一体化明显。社会的开放性要求当代大学生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包容意识和主体意识。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不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等。“在培养大众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基础上要以培养面向世界、具有全球观念的公民为基本目标,体现全球化和民族性的统一”。[3]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势必会融入不同流派的思想、文化,这里面就难免存在着负能量,而这些深具负能量的思想和文化不断对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发起冲击,其冲击的方面包括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等,以极端个人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表现最为突出,此外,功利主义的倾向也越来越明显。因此,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也应该注重理想与现实、精英与大众的有机结合,尽量克服错误倾向。

表4—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社会性调查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设计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社会性怎样”的问题,只有16.3%(154人)的大学生认为“很强”,也有31.5%(298人)的大学生认为“较强”,两者合计达到了47.8%,但我们同时也应看到还有37.2%(351人)和15%(142人)的大学生认为“一般”或“较弱”(见表4—1)。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在促进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社会性还有待于深化,否则势必会影响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方向性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恩格斯曾言道:“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为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4]方向性使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不再盲目,变成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正因为方向性意味着指向性,所以目标的方向是否正确,关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关乎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成败,故而制定目标时一定要保证整体方向的正确性。目标与方向保持正确的方向,就能确保当代大学生产生良好的政治社会化效果。而方向错误,就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也使得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向所期望的相反方向发展,出现不好的结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方向错误越大,造成的危害性和损失也越大。如“文革”时期,高校里当时虽然也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但当时确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方向性存在错误,以培养在阶级斗争中斗“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最坚定的分子为教育目标。这一教育目标没有考虑当时中国的国情,违背了党的正确路线,对我国的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这一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坚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方向正确的重要性。

客观地讲,教育具有阶级性,必须以当前现实国情为基础,是为其所在社会的统治阶级服务的。在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在服从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础上,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其目标必须鲜明,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方向。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目标就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要想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社会主义这一大的方向。

表4—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方向性调查

在对“您接受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坚持了社会主义”这一问题进行调查时,有15.3%(145人)的大学生回答是“坚持得很好”,有28.6%(270人)大学生认为“坚持得比较好”,38.1%(360人)认为“坚持得一般”,18.0%(170人)认为“不好说”(见表4—2)。是否坚持社会主义就是强调方向是否正确,而最终的调查结果也表明,事实上我国思政教育目标的方向性并不是特别强,这不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践性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目标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幻想出来的,它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基础上,是可以预见到的产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除了要坚持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性和立足社会现实外,还要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即具有实践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要借助一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否则会陷入因抽象导致的空泛,无法真正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价值,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效果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定位必须建立在社会现实的基础上,要符合历史和现实发展的需要,符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化发展的规律。“理想的道德和人格终究不会成为社会现实中普遍的道德现象,不应也不可能成为德育的唯一目标。德育应有更基础、更现实的目标和价值取向”,“把理想和现实割裂开来的德育不仅是空洞的,低效率的,而且极可能走向反面”。[5]

表4—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践性调查

在问卷调查中,当要求调查对象回答“在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您认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践性怎样”的问题时,有10.8%(102人)的大学生认为“实践性很强”,有27.4%(259人)的大学生认为“实践性较强”,有45.9%(434人)的大学生认为“一般”,同时也有15.9%(150人)的大学生认为“较弱”(见表4—3)。通过调查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践性并不是很强,这势必会严重影响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