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主性和阶级性。爱国主义就是一定国家、阶级所倡导的对自己祖国、民族、人民、亲人、故乡、山河、文化、语言及各种优良传统和习俗习惯的认同和热爱,具有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并乐于为祖国的利益、尊严和荣誉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的系统理论或思想作风。从本质上看,爱国主义是集情感、理想及行为于一体,并反映个人与国家关系的一种阶级观念和价值准则。这种价值观关系是在人们千百年的价值沉淀和民族发展中形成的,是对祖国最深厚情感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继承性和前瞻性。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追求
首先,爱国主义是大学生自然属性的内在要求。大学生在处理自身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时,显而易见地会表现出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而自身对其的反应即为精神属性,这三种属性相互联系,把人的整体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无论你怎么看待爱国主义,将它看作情感,将它看作意识或者其他行为,都离不开人的自然属性。当大学生离开家乡和亲人时都会觉得有种孤独感,特别思念家乡和亲人。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人的自然性与动物的自然性画等号,毕竟人对于自然并不像动物那般消极,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是其由“自在之物”化为“为我之物”。由此也可以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建设家乡,从而使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这并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的亲人生活得更加美好,从一定意义上也是爱国主义的一种表现。
其次,爱国主义是大学生社会属性的外在体现。在马克思看来,如果把人理解为自然体,是十分错误的,因为相较于人的自然属性,更重要的是人的社会属性。人作为一种存在物,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存在和发展,毕竟我们的社会生活都是通过合作和交往实现的。但我们也应明确一点,即人的社会性并不是抽象的,它是十分具体的,它让我们有一定的存在感、归属感,并非精神那样虚无缥缈。而爱国主义正是人的这种社会属性的本质的外在体现。我们所强调的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出不同的时代内涵。我们在当前所强调的爱国主义,就是要求我们真正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置于最高位置。所以我们常说爱国主义正是个人利益与民族利益结合的本质体现。
再次,爱国主义是大学生精神属性的内在需要,是每个国人精神的“必需品”。高校大学生的需要,是通过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结合所产生的。在马克思的设想下,人作为有机生命体,所产生的需要既包含有机体的自然需要,即基础需要(吃、穿、住、行等等),也包括有机体作为社会存在物时所产生的社会需要。我们都承认人具有精神属性,在这里精神属性包含了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意识,另一方面是自我意识。爱国主义包含了情感、思想、行为等一切价值观念,所以爱国主义主要体现了人的精神需要。但我们也应把这种需要看作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毕竟爱国是一种道德要求,它有着天然的合理性。即便没有法律的约束,也必须遵从。人具有精神属性,即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爱国主义体现在人的社会属性上,就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和义务。
现代意义上的祖国至少包含三个要素:第一,自然要素,即本民族赖以生存的特定区域内的土地、海洋、山川等自然风貌和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所构成的国土;第二,社会要素,即由共同的经济生活、风俗习惯、社会心理、语言文化和历史传统等纵横交织社会关系紧密连成一体的国民;第三,政治要素,即为了维护社会共同体的秩序、主权、安全和稳定而建立起来的实施阶级统治的政治机构—国家。从这种意义上说,“祖国”是一个集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历史为一体的综合概念,是由一定社会历史阶级、一定区域内的国土、国民和国家机器等基本要素构成的人类生存的社会共同体。
(二)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坚持的原则
我们在引导、树立大学生爱国理想时,务必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这里,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坚持层次性和渐进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互相促进,和谐发展。所谓层次性和渐进性相结合,就是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满足大学生不同的需要,循序渐进,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在渐进性中凸显层次性。我们在培养大学生爱国理想时,首先要培养大学生热爱自己故乡的情感。简言之,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人的自然属性上,就是爱故乡。由此也可以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建设家乡,从而使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这并不仅仅是为了让自己的亲人生活得更加美好,也是为了推动整个民族、整个社会的共同进步。
第二,坚持物质性奖励与精神性奖励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应该妥善处理物质性奖励与精神性奖励二者间的关系。毋庸讳言,物质性奖励与精神性奖励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重要的方法之一,但我们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却容易忽视这一点,只是过于强调精神鼓励,原因是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一种精神鼓励和精神教育,这会给高校大学生造成一定程度的误解。当我们给高校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首先要创造一种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大环境,让每一个人都能够获得平等发展的机会。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根据大学生的个性、身心差异,灵活多样的采取说理教育,运用合理的方式激发起爱国热情。所谓以人为本,要求我们从大学生的需要出发思考和解决问题。
第三,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将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充分体现了爱国教育的针对性与多样性。个体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大学生由于思维方式、个人经历、生活环境、心理性格的不同,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也不同。由于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差异性,导致了个体的差异性。所以,我们应善于区分学生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个性等等,只有妥善地把握住其“特殊性”,合理地、有针对性地去教育,才能发挥积极有益的效果。
第四,坚持传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强调爱国主义教育,但不能脱离传统与时代。人作为社会的存在物,核心属性是人的社会性,而不是自然性,这就表明任何人都是一个历史的存在,既不能离开历史,也不能离开传统。马克思曾提出过一个重要论点,即世界上既不存在超阶级的人,也不存在超历史的人,我们总是被历史所局限。因而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也要将其传统性与历史性相结合。既要坚持历史教育,又要进行国情教育;既要坚持传统文化教育,又要不断更新时代教育的内容;既要学习西方,又要防止崇洋媚外。
(三)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
当代大学生要正确理解爱国主义,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和更新我们的爱国主义观,时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
第一,要将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有机结合。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了勤劳善良、团结统一、拼搏顽强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我们永不褪色的精神财富。爱国主义也有历史继承性,不管我们的任务如何变化,我们所处的时代如何变化,我们都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必要的时候也要为保卫社会主义事业献身。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不光有百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当我们认真回顾这些年来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我们更应该充分认识到爱国主义的重要性,爱社会主义的重要性。既然如此,二者为什么不能有机统一起来呢?当我们将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起来,必会更加坚定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第二,引导当代大学生理性的爱国。我们当前所说的爱国,并不简简单单的是一句口号而已,更需要体现的是行动。我们所处的全球化时代更要求我们在爱国时运用一种理性的方式,绝不能意气行事。我们要从长远的角度去思考,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同时,要把弘扬爱国主义同坚持改革开放辩证地统一起来,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环节不动摇,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
第三,无论是民族排外还是民族虚无,都是不足取的。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我们是国际主义者,我们又是爱国主义者。”[5]在全球化时代,坚持民族排外主义,就会导致狭隘民族主义;坚持民族虚无主义,就会导致“超民族主义”。二者都不是正确的爱国主义观,都是我们反对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