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践锻炼的主要形式,运用实践锻炼法应注意的问题

实践锻炼的主要形式,运用实践锻炼法应注意的问题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将实践锻炼法作为推动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方法的依据如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认为,社会实践作为人类思想形成的源泉、发展的动力、思想认识的目的,可以说是检验人类思想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锻炼的主要形式有:第一,社会服务。

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大学生思想政治品质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它需要借助于一定思想、政治和道德观念,并对大学生施加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的影响,从而使大学生形成的思想政治品德符合社会的需要。作为一项实践性活动,仅仅靠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政治实践活动,才能达到提高当代大学生政治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目的。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急需在传统教育方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与时俱进,借鉴和引用一些经实践证明切实有效的培训、教育方法,增强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践教育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在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践锻炼法是通过开展针对性的政治实践活动,从而改造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能力,养成良好政治品德行为的方法。实践锻炼强调“做中学、学中悟、悟中行”,通过精心设计的项目,激发大学生的种种思考与感悟,从而改变其行为方式。它与理论教育法相对应,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基本方法,其实质就是让大学生通过改造客观世界,进而达到改造世界观的目的。

实践教育不同于其他的教育形式,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实践锻炼法可以实现大学生的有效政治参与。这种政治实践活动不是纯客观的活动,而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实践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处于主动参与的地位,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地位,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认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其次,这种政治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具有直观性和现实性的特点,使大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把学到的理论认识转化为处理问题的认识,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政治理论学习的认识,从而提高自身的内在政治素质。

将实践锻炼法作为推动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方法的依据如下。

第一,实践教育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认为,社会实践作为人类思想形成的源泉、发展的动力、思想认识的目的,可以说是检验人类思想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认识、提高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大学生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形式。同时,简言之,社会实践是人的正确思想形成发展的源泉,是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沿着正确的方向成长的必由之路,对培养大学生的政治品德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社会实践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形成、发展、提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唯有把社会实践作为教育的根本途径,才能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政治认识,同时可以说人类思想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社会实践。

第二,实践锻炼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决定性因素。实践锻炼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决定着能否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人的全面发展是自然界赋予人类潜能的开发调动。实践能为大学生提供真实的社会活动情境,加深对社会状况、社会政治关系、社会要求的认识和体验。实践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政治品质,做到知行统一。实践的过程就是大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指导自己行动的过程,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所学的政治理论知识、所形成的正确政治认知转化为政治行为和习惯,也只有通过反复实践的强化,才能将好的行为习惯升华为良好的品质和能力,从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第三,实践锻炼是正确认识社会了解国情的重要途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感受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以亲身经历体悟人民对他们的殷切期望。在向社会学习、向人民学习、向实践学习中“立心、立学、立命”;在实践教育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做贡献,使自己百炼成才。

实践锻炼的主要形式有:

第一,社会服务。社会服务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就是指借助于大学生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为有需要的人们提供帮助的一种活动,同时社会服务也可以说是志愿者开展的一种具有组织性和目的性的实践活动。社会服务作为培养人们服务、奉献精神的活动,主要包括科技、咨询、生活和信息服务等形式。当前我国的志愿服务活动是改革开放出现的新生事物,是长期开展的学雷锋、做好事活动的发展和延续,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独特优势。高校积极引导大学生开展社会服务的意义在于:从个体角度来讲,通过社会服务能让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时事,从而形成正确的责任意识和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从社会角度讲,有利于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社会氛围,有利于增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可以有效地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为政治、精神文明注入活力。在新形势下,要搞好当代大学生社会服务活动,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的指示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广泛普及志愿理念,大力弘扬志愿精神,着力壮大志愿者队伍,着力完善志愿服务体系,着力建设志愿服务社会化运行模式,推动志愿服务有一个新的更大发展,使更多的人成为志愿者,使更多的志愿者成为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实践者。”[1]总之,随着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的逐步提高,蓬勃发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必将更加有力地造福于人民和社会。

第二,参加劳动。劳动教育作为提高当代大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指通过让大学生参加劳动,进而树立劳动观点,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意识,同时劳动观点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观点。劳动教育就是通过培养学生“打扫自身房屋”的习惯,这样才能担当“治国、平天下”的任务。例如,高校通过建立规范有效的勤工助学管理制度,鼓励大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这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品质。要使各种劳动锻炼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取得积极的效果,首先,要使大学生明确劳动的要求和意义,增强参加劳动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其次,要不断总结提高大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体验、感受与认知,巩固劳动锻炼所取得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从劳动以及所取得的劳动成果中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并在这种价值的实现中感受到快乐。如果大学生参加劳动是盲目的、被动的,就不会自觉地去体验和感受到快乐,甚至还可能认为劳动是一种惩罚,这样,劳动锻炼就不可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第三,社会考察。社会考察在整个社会中运用非常广泛,同时也适用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它是指通过开展实地调查,在获得真实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分析,从而得出理性认识的一种方法,它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认识水平,同时可以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考察的范围非常广,可以通过参观名胜古迹、文化遗址、革命与建设的纪念场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也可以到工厂、农村、社区参观访问,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国情民情,了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等等。参观考察的目的是让大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通过调查获得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然后经过整理分析、理论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如近年来各高校开展的“红色之旅”学校参观活动,组织大学生到革命纪念地、改革开放前沿和社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地方参观考察,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和成就,这些活动增强了大学生对党的感情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爱,对激发他们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起到了很好的思想教育效果。要想真正发挥社会考察的作用,就要用科学的理论方法作指导,以科学调查为手段,掌握真实的资料,通过虚心的学习和科学的分析研究,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社会考察不仅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同时要客观地收集资料,并通过确定考察内容,制定考察计划,明确考察目标,做好考察记录的方式,为分析研究奠定基础。

运用实践锻炼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高校应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实践锻炼方式。实践锻炼方式多种多样,具体采用什么方式,应根据大学生的成长经历、个人性格、思想实际以及具体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来决定。通过引导大学生提高认识,研究问题的形式,从而深化对政治体系的认识。比如,增强社会责任感,可选择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和社会考察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掌握政治理论,培养良好的政治行为,锤炼高尚的政治情操,可以选择社会服务、志愿者服务等形式。

第二,高校要坚持不懈开展实践锻炼活动。一次两次实践锻炼活动对大学生的政治品德的影响是有限的,必须把实践锻炼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经常性活动,长期坚持下去,使当代大学生在反复的实践锻炼中不断提高认知,进而将政治理论转化为内心信念,形成良好的政治素质以及政治行为。

第三,高校可以建立稳定的实践活动基地,为当代大学生的实践锻炼创造条件。稳定的实践基地能保证实践锻炼的系统化、经常化、制度化,可以避免“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之类的形式主义,促进实践锻炼循序渐进、扎实稳定且富有成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