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侗族民族画图片儿童画

侗族民族画图片儿童画

时间:2023-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目前而言,侗族的文化创意产业主要体现在民族音乐舞蹈创意产业和民族村寨、民族风情创意产业的开发上。面对着日益式微的侗族大歌,侗族所在地区的政府和众多有识之士,正以各种方式对侗族大歌加以抢救、保护、传承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即是其中之一。随着民族文化产业的开发,该歌会被视为民族传统文化品牌之一而被着力打造。
民族文化创意产业_中国侗族

第五节 民族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产业是指现代社会以工业化、商品化、市场化、规模化的方式生产和传播文化符号,以满足人们精神消费所需要的产业。一般认为,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是由德国法兰克福社会学家中的主要人物本雅明(walterBenjamin,1892~1940年)在1926年撰写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而文化创意产业,严格说来,源于英国1997年在文化产业的基础之上发明创意产业这一新理念而提出的。在一些学者看来,文化创意产业“实际上是一种在当今全球化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基于一定的文化系统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理念、思潮和社会初中活动。可以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以消费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以创意为核心,以高科技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传播方式为主导,以文化艺术与经济的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新兴产业,并且形成跨国、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重组或创建的新型产业集群。它改变了传统物质产业发展的静态模式,而趋向于一种精神的、动态的发展模式”。[56]文化创意产业一方面挖掘、拓展和提升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之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化。另一方面,它所推崇和倡导的创新性、创造力的理念,强调文化与经济的共融与互通性,正成为支持和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一股强大力量。该理念自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引入我国后,现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是一项朝阳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虽然涉及的面较广,但其基本的核心是“文化”,强调将传统文化融入新的特质后在现代社会中重生和创造性发展,并借助于市场活动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它不仅要有灵动的思想、丰富多彩的样态、别具一格的审美情趣,而且还要带给人们以精神上的愉悦、心灵上的震动,以契合现代社会消费结构的升级及对个性化的崇尚。

侗族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民族,其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具有厚重故事感和归属感的发展历史,体现出较高的文化品位。如前所述,侗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赋予了这个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特质。这些特质在某种意义上契合了现代社会对个性化的追求,而文化创意产业的提出在一定意义上为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也正是在此背景下,侗族的文化创意产业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正在得到开发与发展。就目前而言,侗族的文化创意产业主要体现在民族音乐舞蹈创意产业和民族村寨、民族风情创意产业的开发上。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由于侗族文化创意产业起步晚、人才缺乏、观念滞后等原因,在某些方面,与严格意义上的文化创意产业还有一定差距,其市场化、规模化、商品化程度较低,影响力有限。

民族音乐舞蹈的文化产业创意主要表现在侗族大歌的创新、制作和传播方面。作为侗族重要的文化符号,侗族大歌承载着侗族社会文化丰富的内涵,也是侗族文化重要的象征。面对着日益式微的侗族大歌,侗族所在地区的政府和众多有识之士,正以各种方式对侗族大歌加以抢救、保护、传承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即是其中之一。为使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得以展示和传播,除了进行有效性保护措施,如建立传承基地、办大歌培训班、将大歌引进课堂、举办各种交流和研讨活动等外,还将大歌推向市场,参加各种比赛活动,制作光盘,在传播大歌的同时,也推动着大歌的影响力,使人们获得品位较高的精神上的享受。如2005年,侗族大歌队在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中获得原生态组银奖;2006年1月31日,在北京参加华夏艺术风采国际交流选拔活动的四位侗族歌手荣获通俗原创专业组一等奖;2006年7月,在第十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黎平侗族姑娘参加的侗族大歌蝉之组组合,荣获大赛原生态唱法个人单项决赛银奖和“观众最喜爱歌手”奖;2007年,侗族大歌手在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中获得合唱铜奖;2008年3月,在第十三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侗族大歌合唱队获得铜奖;2008年7月,黎平侗族大歌合唱团在奥地利举行的第五届世界合唱比赛中获合唱类金奖;等等。

三省坡大戊梁歌会是当地侗族的传统歌会,影响着广西、湖南、贵州邻近诸多侗族村寨以及其他民族。随着民族文化产业的开发,该歌会被视为民族传统文化品牌之一而被着力打造。通道县牙屯堡乡(镇)政府在10余年时间中,多次组织了大规模的歌会活动,每年参加群众达3万余人,歌会空前的盛况已被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并已被列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0年4月17日,一年一度的“湘黔桂边区大戊梁歌会”在通道牙屯堡镇举行,吸引数万群众参加,歌会举行了对歌、摸鱼比赛,侗锦展示,苦酒、酸菜评比,其间还举办了“对焦大戊梁”摄影比赛。2006年在通道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注册40万元,旨在整合现有文化资源,加快大戊梁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的“大戊梁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大戊梁文化发源地牙屯堡镇正式挂牌营运,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将大戊梁文化推向市场,以弘扬侗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多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一年一度的大戊梁歌会已由湘桂黔三省(区)各族群众的传统节日逐渐变为有较高知名度的民族盛会,深受各界人士喜爱。歌会期间旅游观光者达5万余人。目前,牙屯堡镇已成立侗歌协会13个,如情歌协会、双歌协会等;芦笙队20支、哆耶队15支;“抢鱼塘”“扭扁担”等协会5个。

img184

合唱比赛  供图:黎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侗族村寨山水环绕,林木葱翠,花桥、鼓楼、木楼显示出其独具特色的风韵,与现代城市形成鲜明的参照,成为现代人寻求梦想、追逐田园生活的理想之处。如黎平堂安寨即是中国与挪威文化建设合资项目中的贵州四个生态博物馆之一。该寨有700多年的历史,有侗族村民160余户,800多人,距黎平县城80千米,坐落在半山腰,上为葱郁的原始森林,下为连绵不断的层层梯田,云雾环绕,幽静安闲,古朴和谐。山寨有10多个寨门,有侗族代表性建筑鼓楼、戏楼,民居全为三层木构穿斗式建筑,大多数取南北向。寨子中的禾晾、谷仓、水碾、石碓、榨油房、鱼塘、井亭、祭萨堂等建筑物都具有其独特的文化个性。其传统艺术项目主要有侗族大歌、琵琶歌、拦路歌、坐夜歌、踩歌堂等,有侗歌班、侗戏班,由歌师、戏师组织表演队伍。同时,为彰显侗寨的魅力,传扬侗族文化,侗族所在地区的一些县市有关部门和企业开始着力打造自然和人文环境保存较好的侗寨,或运用侗族文化元素,建成了一批具有浓郁侗族文化特色的旅游或休闲度假区,使之成为展示侗族社会文化的品牌,且这一工作卓有成效。

新晃夜郎十里长街千户侗寨项目启动。2010年4月12日,湖南玖联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怀化永安信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投资商与新晃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签订总投资10亿元的新晃旅游和城市建设综合开发项目,这标志着新晃旅游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主体项目新晃夜郎十里长街位于水河西北岸,东起新晃大桥,西至狮子岩大桥,全长约10华里,占地约600亩,拟分两期建设,6年完成。该项目是新晃县“两型”生态新城建设的龙头工程,也是县委、县政府打造大湘西民俗旅游目的地,全面贯彻“旅游活县”战略部署和实现“城市要有新变化、旅游要上新水平”的具体实践。该项目濒临水,环绕河岸,以侗族“建筑三宝”之吊脚楼建筑集群为聚焦点,将着力创造一个山水相依的独具北侗民族风情的和谐人居环境。夜郎十里长街建设可将夜郎古都、千户侗寨、龙溪古镇、夜郎钟鼓楼、龙滩风雨桥等工程串结成历史文化的“珍珠项链”。

通道县百里侗文化长廊,位于通道县南部,包括了皇都、高辅、陇城梓坛、竽头、坪坦、陈团、阳烂等侗寨,集侗族建筑艺术、民俗风情于一体,是展现侗族文化、历史与现状的窗口,有着“山山皆俊秀,水水有楼桥,寨寨立鼓楼,人人善歌舞”之誉,被称为“天然的森林公园,没有围墙的博物馆,醉人的民族风情园”。有马田鼓楼、芋头侗寨古建筑群、坪坦风雨桥3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白衣观、阳烂鼓楼、恭城书院、横岭鼓楼、兵书阁、陈团寨门6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他地上文物900余处(件)。还有新石器时代的下乡大荒遗址、安南西周遗址、所口宋代遗址、窖口山元代窖址、黄园宋代窖址、塘冲宋代古墓群、玉柱山清代僧人墓等众多古迹。[57]

皇都侗族文化村,位于通道县黄土乡,坐落在百里侗文化长廊的点轴线上,距县城双江镇10千米,由头寨、尾寨、盘寨、新寨四村组成。1995年7月3日奠基,是通道著名的民俗旅游文化区。皇都侗族文化村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民俗风情在湘黔桂边区侗族中保留较为完整。干栏式建筑鳞次栉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普修桥宏伟壮观,鼓楼建筑技艺精湛,群众文艺活动面广,曾被湖南省民委、文化厅授予“侗戏之乡”和“基层文化活动先进单位”。该村还是侗文普及试点村寨。村寨传统饮食风味独特,尤以腌鱼、鱼香草、生鱼片、油茶为最。社区环境优美,社会秩序良好,被誉为“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先进村寨。[58]

侗族圣山三省坡原生态文化走廊与湘黔桂三省坡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侗族圣山——三省坡,被称为侗族的“香格里拉”,侗语称“弄三升”(Long Sang Sens),坐落在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贵州黎平县三省(区)交界之地,是雪峰山、越城岭和苗岭山脉过渡地段的最高峰,海拔1336.7米。以侗族圣山三省坡为中心的原生态文化走廊包含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环绕三省坡脚下的3个乡镇即湖南通道的独坡乡、广西三江的独峒乡、贵州黎平的洪洲镇,和它延伸到的7个乡镇即通道的播阳镇、牙屯堡镇、大高坪苗族乡,三江的林溪乡、八江乡,黎平的水口镇、德顺乡;第二个层次是围绕三省坡周边的3个县,即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和贵州黎平县;第三个层次是三省坡逶迤的余脉所延伸到的7个县即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贵州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而这7个县恰恰又是整个侗族南部方言区,这一区域面积有20341平方千米,人口近170万,其中侗族人口约占52%,涵盖了侗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如侗族大歌、侗族假声高腔琵琶歌、哆耶等歌舞;三江程阳风雨桥、芭团风雨桥、黎平地坪风雨桥、通道坪坦河风雨桥群以及通道马田鼓楼、从江增冲鼓楼等跻身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祭萨、讲款、为耶、抢花炮、赛芦笙等独具特色的侗族风俗在三省坡地区保存得较为完好。2000年以来,中国侗族文学学会曾5次组织张泽忠、黄雪鸿、石佳能、石干成、余达忠、刘芝风、吴文志等侗族专家学者考察三省坡,并出版专著和发表了大量文章。2007年通道侗族自治县委、政府为打造“侗族圣山三省坡”,由罗本锋、杨家敏、石愿兵等县领导带领县委办、政府办、宣传部、民宗局、文化局、林业局、文联及独坡乡党委、政府等单位负责人两次考察三省坡,调研三省坡脚下的侗寨,积累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和图片。之后,中国侗族文学学会秘书长石佳能提出“建立湘黔桂三省坡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引起了湖南省民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于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将“三省坡侗族原生态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列为重点研究课题予以资助,2010年又拨出10万元用于“三省坡保护区”的申报工作。2009年6月,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对《建立“湘黔桂三省坡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提案》作了答复。2010年4月17日,“湘黔桂三省坡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会议在通道召开,会议就如何落实湖南省文化厅关于“三省坡保护区”的意见函(湘文函〔2010〕11号)达成共识,形成了会议纪要。

怀化中国侗族文化城。原名“怀化民俗大观园”,位于芷江县公坪乡境内的象狮坡省级森林公园内,距怀化市中心6千米。占地3500亩,为国家“3A”级旅游景点、省级森林公园。这里山峦叠嶂,森林茂密,山水相映,空气清新,自然环境十分优美。中国侗族文化城的建设突出体现侗族独特的建筑文化以及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歌舞文化和传统的风俗习惯,以侗民俗、生态休闲为主题,内有侗族山寨、鼓楼、吊脚楼、凉亭等侗族特色建筑,亦可体验唱大歌、喝侗酒、吃合拢宴、观斗牛斗鸡等侗族民风民情。它集民族文化观赏、自然风景游览、休闲度假、娱乐健身、旅游购物为一体,充分满足游览者精神层次的需求。怀化市委、市政府将侗族文化城列为第三产业的重点发展项目,特成立了怀化中国侗族文化城管理委员会和湖南侗族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努力打造继张家界之后的又一颗湘西旅游明珠。[59]

新晃侗俗文化村。位于新晃县城东南4.5千米处的兴隆乡丁字坳,紧靠晃(新晃)天(天柱)公路,交通十分便利。新晃县委、人大、政府和政协于1998年3月决定在此修建文化村,经过县民委牵头筹备,计委、文化局、兴隆乡政府、扶贫办等单位和部门的多方合作,第一期工程于同年7月18日破土动工,12月5日竣工,并向游客开放。侗俗文化村面积为1.25平方千米,整个工程分三期完成,总投资为150万元以上。建有具有侗族风情的吊脚楼、鼓楼、风雨桥、鱼塘、寨门等,主要展示侗族风情,表演傩技,展览民族博物。[60]

肇兴文化产业创意。肇兴旧称肇洞,位于黎平县城南72千米,坐落于群山之间,远观重峦叠嶂,近看茂林修竹。两条源自山间的小河蜿蜒曲折,穿寨而过,清亮的溪水在古老的吊脚楼下流淌,给古老的村寨增添了许多灵性。村寨共有3400多人,98%为侗族,基本为陆姓,分为仁、义、礼、智、信五大房族,各自建有鼓楼、花桥。其鼓楼大小、高低不一,风格各异。寨中的干栏式建筑鳞次栉比,疏密有致。还有戏楼、歌坪、禾晾、谷仓、瓢井等建筑,布局紧凑,结构合理。寨上有侗歌队、侗戏班,每逢节日,肇兴及毗邻侗寨群众,欢聚在鼓楼前、歌坪上,举行唱歌比赛、踩歌堂等活动。肇兴被联合国乡土文化组织确定为全球“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十个圣地之一;2005年被《中国地理杂志》等30多家媒体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2007年被《时尚旅游》杂志和美国《国家地理旅行者》共同推荐为全球最具诱惑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侗寨”“鼓楼文化艺术之乡”。从2000年到2010年,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累计投入到肇兴景区的各项建设工程资金已达1200万。2003年,贵州世纪风华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开始进驻肇兴景区,全面接手肇兴旅游开发。

侗族医药的产业化。侗族医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朴实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民族医药的发展极为重视。在湖南,曾先后三次组织了较大规模的侗族医药资料普查。通过调查、发掘和整理,总结归类侗药2161种,侗药方剂2456个,编写了50余万字的《湖南侗族医药研究》(内部发行),并相继出版发行了《侗族医药探秘》《侗药大观》《侗乡药膳》。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于1992年6月编著出版了《侗族医学》。2000~2006年,该所建立了2800余种侗苗药标本库,制作标本14000余份,摸清了侗药资源,并编印了《侗族常用药物图鉴》《侗族诊断学》《侗族药物方剂学》等侗医药书稿。以上侗药著述从不同角度对侗药的发展简史、理论基础、临床诊疗经验、单方、验方、偏方、专科专病诊疗特点、药膳保健等诸多方面进行研究与论证,为侗医药的产业化开发提供了翔实的历史资料和理论依据。[61]2001年5月,国家科技部批准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贵州)基地”的建设方案。2001年,黔东南州被列为贵州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在全省范围内这是一个重要的基地。2002年初,黔东南州委的第一号文件明确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列为该州的主导产业。接着,《黔东南州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出台,决定在10年内将黔东南州建成贵州的中药材GPA生产基地和民族制药基地。2002年11月,由贵州国际工程咨询中心编写的《黔东南州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可行性报告》通过专家论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