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民族文化价值
侗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承载着侗族人民的发展历史,也展示了侗族作为一个单一民族所具有的特色与魅力。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亦还是未来,侗族民族文化是该民族贡献于世人的重要内容,它的价值大致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侗族族性的表现。“族性涉及代代相传承的文化特质,如宗教、饮食、语言、性情、服饰、民俗、族群起源以及共同的祖先和社会经历;是基于假定的世系和基于这一背景与他人享有共同的目标,而将自身视为或被他人视为某一群体的组成部分。”[62]换言之,族性是族群认同的一种层面,这种认同是建立在一定文化特质和心理基础上的。没有文化的民族不能称其为民族,文化是一个独特群体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表征,也是区辨于其他民族或群体的边界。因而,侗族的文化价值首先表现于它是侗族作为一个族体的灵魂与精髓,没有这些文化,侗族也不能称其为一个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增加了侗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尊心、自信心,也丰富了祖国文化的多样性,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和谐文化的体现。侗族和谐文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与自然的和谐和村落社会的和谐。侗族传统文化强调人与生境的和谐共处与互惠,将自然环境视为生命有机体,并赋予灵魂的观念给予解释。对自然的破坏,也就是对生命的不尊重,由此也会造成生存的危机。因而,在侗族地区,自然环境得到了极好的保护,人与生态和谐相处,彰显出一幅安宁的景致。对自然的认识延及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集体主义思想、团结互助、尊老爱幼成为侗族地区的风尚,呈现出和谐的画面。在倡导和谐社会的今天,侗族的这一文化尤为有价值。2007年9月21日,“全国侗族和谐文化暨新农村建设论坛”在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举行。来自北京、湖南、贵州、广西的侗学会会员、侗文化专家、侗族文学研究者等数十人参加了论坛。从中可以看出,不仅乡村民众有着对和谐文化的实践,在侗族学界,更将和谐文化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探究,和谐文化成为全民族人民的一种共识。
第三,旅游开发的价值。侗族的文化内容形式多样,内涵丰富,许多文化式样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范围包括侗歌(侗嘎、侗吔)、侗舞(芦笙舞、哆耶舞等)、侗戏(侗族傩戏)、侗锦、侗族服饰、侗族歌会、侗族节庆、侗族体育竞技活动(抢花炮、哆毽等)、侗族酸菜、侗族合拢宴等。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示了侗族社会的独特生活习俗和民族精神风貌,彰显了侗民族优秀的民族传统、人文精神,体现着侗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为旅游开发提供了极具特色的资源。目前,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已成为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方式,尤其是民族村寨的旅游开发,在中国民族地区的旅游中独树一帜。如在贵州黔东南的侗族地区,已逐渐形成了多个侗族风景区,如贵州黔东南地区的国家级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国家级阳河风景名胜区、榕江古榕群风景名胜区、从江风景名胜区,湖南通道的百里侗文化长廊,广西三江县的程阳景区、八江景区、孟江景区,以及榕江民间文化艺术旅游区等。这些旅游景区在展示侗族特色文化的同时,也会给游客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满足体验异文化的感受。
【注释】
[1]龙连荣:《中国侗族教育史略论》,《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2期。
[2]龙连荣:《中国侗族教育史略论》,《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2期。
[3]《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概况》修订本编写组:《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概况》,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48页。
[4]龙连荣:《中国侗族教育史略论》,《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2期。
[5]龙连荣:《中国侗族教育史略论》,《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2期。
[6]参见《侗族简史》编写组:《侗族简史》,贵州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44页。
[7]杨权、郑国乔、龙耀宏:《侗族》,民族出版社,1992年,第48页。
[8](清)道光《晃州厅志》卷二十八《选举》。
[9]龙连荣:《中国侗族教育史略论》,《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2期。
[10]《芷江侗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芷江侗族自治县概况》修订本编写组:《芷江侗族自治县概况》,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201页。
[11]《通道侗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通道侗族自治县概况》修订本编写组:《通道侗族自治县概况》,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202页。
[12]《侗族文学史》编写组:《侗族文学史》,贵州民族出版社,1988年,第250页。
[13]《侗族简史》编写组:《侗族简史》,贵州民族出版社,1985年,第78页。
[14]《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县概况》修订本编写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县概况》,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323页。
[15]《玉屏侗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玉屏侗族自治县概况》修订本编写组:《玉屏侗族自治县概况》,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151页。
[16]龙连荣:《中国侗族教育史略论》,《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2期。
[17]龙连荣:《中国侗族教育史略论》,《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2期。
[18]《通道侗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通道侗族自治县概况》修订本编写组:《通道侗族自治县概况》,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202页。
[19]《芷江侗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芷江侗族自治县概况》修订本编写组:《芷江侗族自治县概况》,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201页。
[20]《玉屏侗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玉屏侗族自治县概况》修订本编写组:《玉屏侗族自治县概况》,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151页。
[21]《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县概况》修订本编写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县概况》,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323、324页。
[22]龙连荣:《中国侗族教育史略论》,《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2期。
[23]《玉屏侗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玉屏侗族自治县概况》修订本编写组:《玉屏侗族自治县概况》,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152页。
[24]龙连荣:《中国侗族教育史略论》,《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2期。
[25]龙连荣:《中国侗族教育史略论》,《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2期。
[26]龙连荣:《中国侗族教育史略论》,《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2期。
[27]《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县概况》修订本编写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县概况》,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321页。
[28]龙连荣:《中国侗族教育史略论》,《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2期。
[29]《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县概况》修订本编写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县概况》,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322、324、325、326页。
[30]《三江侗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三江侗族自治县概况》修订本编写组:《三江侗族自治县概况》,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229页。
[31]《芷江侗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芷江侗族自治县概况》修订本编写组:《芷江侗族自治县概况》,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201、203页。
[32]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县概况》修订本编写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县概况》,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328页。
[33]《三江侗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三江侗族自治县概况》修订本编写组:《三江侗族自治县概况》,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231页。
[34]《芷江侗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芷江侗族自治县概况》修订本编写组:《芷江侗族自治县概况》,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207页。
[35]《芷江侗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芷江侗族自治县概况》修订本编写组:《芷江侗族自治县概况》,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207~209页。
[36]《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县概况》修订本编写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县概况》,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326~327页。
[37]《侗族文学史》编写组:《侗族文学史》,贵州民族出版社,1988年,第259~261页。
[38]《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概况》编写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概况》修订本编写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概况》,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362~363页。
[39]《侗族文学史》编写组:《侗族文学史》,贵州民族出版社,1988年,第354~355页。
[40]《侗族文学史》编写组:《侗族文学史》,贵州民族出版社,1988年,第354~356页。
[41]湖南粟裕研究室吴跃军辑录,http://www.502.sunbo.net/show_hdr.php?xname=UEA7M21&dname=69R4L31&xpos=0
[42]吴定国、邓敏文:《侗族大歌拾零》,贵州民族出版,2005年,第47~49页。
[43]闵启华:《和平与友谊的心声(代序)》,参见吴定国、邓敏文:《侗族大歌拾零》,贵州民族出版,2005年,第5页。
[44]刘亚虎主编:《天籁之音侗族大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17页。
[45]李瑞岐主编:《贵州侗戏》,贵州民族出版社,1989年,第20页。
[46]《通道侗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通道侗族自治县概况》修订本编写组:《通道侗族自治县概况》,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228~229页。
[47]李瑞岐主编:《贵州侗戏》,贵州民族出版社,1989年,第13~14页,16页。
[48]李瑞岐主编:《贵州侗戏》,贵州民族出版社,1989年,第14~15页。
[49]李瑞岐主编:《贵州侗戏》,贵州民族出版社,1989年,第15~16页。
[50]李瑞岐主编:《贵州侗戏》,贵州民族出版社,1989年,第18页。
[51]李瑞岐主编:《贵州侗戏》,贵州民族出版社,1989年,第18~19页。
[52]湖南粟裕研究室吴跃军整理,广西民族大学张泽忠教授审定。摘取于“亚高原”网,http://www.502.sunbo.net/
[53]湖南粟裕研究室吴跃军整理,广西民族大学张泽忠教授审定。摘取于“亚高原”网,http://www.502.sunbo.net/
[54]吴定勇:《侗族网站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及对策》,来源:www.dongzu8.com,时间:2009-06-10。
[55]吴定勇:《侗族网站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及对策》,来源:www.dongzu8.com,时间:2009-06-10。
[56]徐仲伟、周兴茂、谈娅:《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几个基本理念问题》,《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57]全国政协暨湖南、贵州、广西、湖北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侗族百年实录》(下册),中国文史出版社,2000年,第1450~1451页。
[58]全国政协暨湖南、贵州、广西、湖北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侗族百年实录》(下册),中国文史出版社,2000年,第1450~1451页。
[59]全国政协暨湖南、贵州、广西、湖北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侗族百年实录》(下册),中国文史出版社,2000年,第1450页。
[60]全国政协暨湖南、贵州、广西、湖北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侗族百年实录》(下册),中国文史出版社,2000年,第1451页。
[61]萧成纹:《论侗族医药产业和协调发展》,《鼓楼》2010年第1期。
[62]See Thomas H.Eriksen,Ethnicity and Nationalism,London:Pluto Press,1993.转引自庄孔韶主编:《文化人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1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