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当许多人在为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担忧的时候,东北师范大学的毕业就业市场却像往年一样红红火火。3月6日—7日,在该校举办的第七届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上,一次签约697人,约占学校本科生实际可分配数的60%。
据学校学生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今年该校本科毕业生为1624人,除去部分考研学生,实际参加供需见面洽谈会的人数是1200人,是历届洽谈会中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同时,与许多人的估计相反,今年用人单位的需求数没有减少,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的140家用人单位向学校提出的需求信息是1700多个,总体供需比例接近1∶1.5。其中,英语、中文、数学、计算机、物理等专业,仍像往年一样供不应求,供需比例达1∶1.5还多。东北师大是从1993年起开始举办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的,到今年已经举办了7届。记者有过多次参加该校供需见面洽谈会的经历,对它的总体印象是“火爆”,而对这种印象的更深的认识是:东北师大是以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而在众多的省市基础教育界赢得了公认的信誉。这种信誉是学校连续7届洽谈会火爆不衰的根本原因。
鞍山一中在辽宁省是响当当的名牌学校,校长年年来东北师大选人。他感慨地说,东北师大办了7届洽谈会,我来了6次,为什么?因为东北师大的学生思想上进,刻苦,晚上就在图书馆看书。这些学生从教的素质高,包括基本功和思想品德,半年之后就能挑大梁。东北育才中学已连续7年从东北师大选择毕业生。据该校负责人介绍,现在50%的教师是东北师大毕业的。
在洽谈会上,记者还看到许多“老顾主”“回头客”,有的省市不仅来了许多“回头客”,而且还来了许多新客户。
本次洽谈会还有一种现象令人深切地感到,东北师大的毕业生质量得到了基础教育用人单位的肯定。这种现象表现在:许多用人单位是冲破当地政府的“禁令”“束缚”来东北师大选人的。北京市规定,今年外籍户口的学生不能进京,但还是有4所学校前来参加洽谈会;大连市今年对人口控制较严,外籍学生能进大连的,就几十个指标,结果,13所重点中学有11所选择了到东北师大选人。
记者在洽谈会上了解到这样一个信息:许多用人单位正在和东北师大商议培养研究生层次的中学教师问题。鞍山一中这次既招用了十多个毕业生,又和东北师大研究院签了一份合同,他们准备用6年时间,依靠东北师大,培养一批硕士研究生层次的教师。这对东北师大来说又是一个新的市场。是信誉赢得了市场,这是东北师大留给人的启示。当然,东北师大毕业生的质量信誉也不是一朝一夕取得的,它源于该校十几年来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狠抓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培养学生的从教素质,使毕业生在全国许多省市的基础教育岗位上赢得了很好的口碑,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从这个意义上看,不论大环境如何,形势如何,质量总是第一位的,没有质量就没有信誉,没有信誉就不会赢得市场,质量和信誉是学校的生命。
《中国教育报》记者 陈帆波
【注释】
[1]《中国教育报》,1999年3月2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