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面对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的形势,东北师范大学近年来积极探索,努力打造毕业生轻松就业的新平台,受到教育部领导的充分肯定。教育部部长周济日前作出批示,要求在高校中大力推广他们的经验。根据部领导指示,现将东北师范大学构建轻松就业新平台的做法予以编发,供各地各校参阅。
东北师范大学积极探索,精心打造毕业生供需、互动、信息三大就业平台,努力实现毕业生轻松就业。截至5月底,6270名2006届毕业生中已有91%的学生顺利就业。
构建供需平台——“内合外联”、区域合作。学校提出““内合外联””的就业战略,即促成东北高师院校“合纵”协作,并把毕业生就业与用人单位的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以东北师范大学为首的26所东北高师院校本着“市场共建、品牌共创、信息共享”的原则,共同开拓市场,在原百所就业基地校基础上,实施“十百千”工程,即:建设十个校市全面合作平台、百所城市就业基地和千所就业基地校,实现了以“校”为点、以“城”为面,点面结合的市场开发格局。同时,以“东北高师院校就业工作协作体”名义统一进行对外宣传,共创东北高师区域品牌,东北高师就业协作网所有就业信息面向东北26校5万名毕业生开放,共享就业信息。目前,就业工作协作体已连接全国30个省区市1400多家用人单位,需求信息从5年前4000多条攀升到近4万条,总体供需比从联合第一年的1∶1.8攀升到1∶3.7,东北师范大学的供需比从联合第一年的1∶8提升到l∶13,拉动东北26所高师院校学生就业率每年提升2—3个百分点。
构建互动平台——专业运作、立体联动。学校建立了一支由硕士、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组成的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专业队伍,专门研究、开展就业市场、信息、指导、服务等工作。学校还建立了校长、院长、系主任、研究生导师、专业教师的5个工作责任制,并与晋职晋级、业绩评定、课题申报等挂钩,构建全方位就业互动平台。目前,学校已形成从校长到专业教师各层面人员全部参与毕业生就业的工作体系,就业工作由原来的就业工作部门“孤军奋战”变为现在的“全员会战”。今年就业工作中,专业教师推荐的就业单位占到所有用人单位的20%以上,如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亲自走出去多方开拓市场,学生就业率提高了25%。
构建信息平台——个性化服务、零时差沟通。1999年至今,学校先后投入400万元,经7次改版,推出了“东北高师就业协作网”,并由学校就业中心3名专职教师和40名在校学生组成的工作队伍为网站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持。2004年,学校又分别开通了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定制两项就业信息服务,使电子信息的“一对多”变为“一对一”,实现了信息服务的个性化和零时差。毕业生通过这两项服务,可以准确、及时地收到目标地区最近15天和此后新发布的专业需求信息,提高了沟通时效和就业成功率。同时,就业信息网还推出全国基础教育重点学校资料库、重点用人单位和就业网站链接库、网上名校推荐等系列相关服务,极大地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和信息来源。
【注释】
[1]《教育部简报》,2006年7月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