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流通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流通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社会总产品出发,考察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其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5.3.3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会再生产的过程是不断重复和经常更新的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5.3.1 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

个别资本,是社会资本的对称,亦称单个资本,指资本主义社会中各自独立发挥职能作用的资本,是资本中一个独立的、赋有个体生命的部分。 个别资本为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所有,为了增值价值,它必须经常处于运动之中。 个别资本开始登上舞台,总是先以货币的形式出现。 这是它开始整个运动过程的“第一推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货币具有能支配一切的权力,资本家用它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资本由货币形式变为生产形式;再让雇佣工人为他劳动,生产商品,资本由生产形式又变为商品形式;然后卖出商品,带来更多的货币,资本由商品形式又回到货币形式。 个别资本就是在这样不断循环的运动中发挥它剥削雇佣工人、增值价值的作用的。 当然,各个个别资本的循环,是互相交错、互为条件的,这种互相联系的单个资本的总和,就是社会资本。

社会总资本运动是由个别资本运动汇合而成的整体运动,因而两者有许多共同之处,比如它们都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都要在运动中变换资本的职能形式,都是为了增值。 但社会总资本运动和单个资本运动又存在明显区别:考察单个资本运动,主要是从资本连续不断的运动中,来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及资本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后果,至于各个单个资本在流通领域的相互联系,如生产出来的商品如何销售,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从何处购买,被我们撇开了;考察社会总资本运动则是要从各个个别资本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上来研究,社会总资本运动既包括生产消费和与之相适应的资本流通,又包括个人生活消费和与之相适应的一般商品流通。 要研究工人和资本家从哪里获得自己的消费品,资本家从哪里获得生产资料? 生产出的产品怎样满足这些需求和怎样使扩大再生产成为可能? 因而这里不仅是价值补偿,而且是实物更新。 这就需要把资本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结合在一起来考察,即研究社会总产品的实现,研究社会总产品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所受到的限制条件。

5.3.2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既然要从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两方面来考察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那就首先要对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上进行分析。

所谓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物质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以年为单位)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总和。 社会总产品既是生产过程的结果,又是再生产过程的条件,是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从实物形态看,社会总产品由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组成。 生产资料是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需的一切物质条件。 消费资料是用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需要的那部分社会产品。 与此相适应,马克思将整个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Ⅰ)由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构成,其产品进入生产领域;第二部类(Ⅱ)由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构成,其产品进入生活消费领域。 从价值形态看,社会总产品由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3部分组成。 其中,不变资本价值是旧价值的转移,代表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预付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新价值,可变资本价值用来补偿生产中消耗掉的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和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本积累。

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分为c,v,m3部分和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是马克思建立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前提。

从社会总产品出发,考察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其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所谓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就是社会再生产中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价值补偿是指社会产品价值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从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也就是如何通过流通而全部收回。 实物补偿是指社会产品价值的各个部分实现为货币形式以后,又如何转化为所需要的商品,以补偿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以及工人、资本家消费掉的生活资料。

社会总产品实现之所以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这是因为:首先,价值补偿是社会资本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 社会资本的正常循环,首要的基本条件是社会总产品能够全部销售出去,资本价值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补偿已经消耗的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并继续购买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生产不可能正常进行。 其次,社会再生产的进行,关键在于已经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能够得到补偿和替换,否则根本谈不上社会资本的正常循环。

社会总产品的研究意义:第一,从社会总产品出发进行研究,既可以考察资本运动中的生产消费,又可以考察个人消费;既可以考察资本流通,又可以考察一般的商品流通。 第二,从商品资本出发研究,能够揭示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因为在商品资本的运动形式中,既要说明商品资本的每一组成部分是如何销售出去实现其价值的,同时又要说明生产要素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从什么地方购买到的。 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以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的原理,是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

5.3.3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社会再生产的过程是不断重复和经常更新的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1)简单再生产及其特点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就是剩余价值全部被用于资本家个人消费,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再生产过程。

现代社会的再生产是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的,对于扩大再生产的认识必须从简单再生产开始。 无论从逻辑关系还是从现实运行看,简单再生产都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这是因为:

①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现实要素和出发点。 扩大再生产无非是规模比原来大的再生产,即在简单再生产的基础上,将生产规模加以扩充和提高。 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进行扩大再生产必经的阶段。

②简单再生产是实现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 要扩大再生产,必须有一定数量可供追加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这些追加的物质要素,都是原来简单再生产节余和积累的结果。

③从简单再生产开始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的运用。 马克思说:“在资本主义基础上,没有任何积累或扩大的再生产,是一种奇怪的假定……规模不变的简单再生产就只是一个抽象。”但这是科学合理的抽象,因为研究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困难不在于积累,而在于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先将积累因素抽象掉,从分析简单再生产开始,有利于集中注意力解决该难题。

2)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为了便于从本质上考察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需要排除一些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因此需要预先提出几点必要的假设:①假设考察的是纯粹的资本主义经济,整个社会只有资本家和工人两个阶级;②假设在一个为期一年的生产周期中,不变资本价值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③假设全部商品都按价值出卖,商品的价格与价值一致;④假设没有对外经济关系,全部社会总产品都要在国内得到补偿和实现;⑤假设剩余价值率为100%;⑥假设生产技术没有进步,资本有机构成不变。

为了分析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过程和实现条件,马克思从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态上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3个部分,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的原理开始,并为了说明上的便利,设计了一个具体的典型例证,制订了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如下图式:假定第Ⅰ部类的不变资本为4000,可变资本为1000,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为2000,可变资本为500,两部类剩余价值率均为100%,这样,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可表示如下:

Ⅰ4000c+1000v+1000m=6000

Ⅱ2000c+500v+500m=3000

在这个图式中,第Ⅰ部类的全部产品在价值形式上表现为6000,在实物形式上都表现为生产资料;第Ⅱ部类的全部产品在价值形式上表现为3000,在实物形式上都表现为消费资料。 两大部类的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表现为9000,在实物形式上表现为社会生产的各种物质资料的总和。

为了使第二年能按同样的规模进行再生产,两大部类产品必须经过交换,才能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 这种交换有如下3个方面:

①第Ⅰ部类内部的交换。 第Ⅰ部类中的产品4000c,在实物上是由各种生产资料构成,在价值上它代表本部类已消费的不变资本价值。 这些生产资料只能在第Ⅰ部类内部进行交换。 而第Ⅰ部类内部又分为许多不同的生产部门,每种产品只有其中一小部分留在本单位继续使用,大部分是通过第Ⅰ部类内部各生产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来实现的。

②第Ⅱ部类内部的交换。 第Ⅱ部类中的产品500v+500m,在实物上是由各种消费资料构成,在价值上代表本部类工人和资本家个人消费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 这部分产品可以在本部类内部实现,即通过第Ⅱ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购买本部类的各种消费品而实现。

③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通过上述两方面的交换,第Ⅰ部类还剩下1000v+1000m的产品,这部分产品在价值上代表本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它是用于第Ⅰ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的个人生活消费的,但这部分产品在实物形式上却是生产资料,因而必须和第Ⅱ部类的消费资料相交换。 第Ⅱ部类还剩下2000c的产品,这部分产品在价值上代表第Ⅱ部类消耗掉的不变资本,但这部分产品的实物形式却是消费资料,因而必须和第Ⅰ部类的生产资料相交换。 只有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这两部分产品才能全部得到实现。

在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通过上述3个方面的交换而全部得到实现的过程,可用图式表示如下:

经过上述3个方面的交换之后,两大部类所生产的产品,在价值形式上和实物形式上得到了相应的补偿。 这样,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就可以继续进行下去。

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要能够顺利地进行,关键在于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只有第Ⅰ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所需要的消费资料的价值总额恰好等于第Ⅱ部类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总额,社会总产品才能实现。 因此,在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基本实现条件是:第Ⅰ部类的可变资本加剩余价值,必须等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 用公式表示是:

Ⅰ(v+m)=Ⅱc

这个条件表明,在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之间存在互为条件、密切相关的内在联系。 两大部类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否则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就不能顺利进行。 如果Ⅰ(v+m)<Ⅱc,那么,第Ⅱ部类所消耗的生产资料就不能全部得到补偿,第Ⅱ部类所生产的消费资料就有一部分卖不出去。 如果Ⅰ(v+m)>Ⅱc,那么,第Ⅰ部类就会有一部分生产资料卖不出去,第Ⅰ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所需要的消费资料也就不能得到完全满足。

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也可用以下两个公式表示:

第一,Ⅰ(c+v+m)=Ⅰc+Ⅱc,即第Ⅰ部类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所消耗的不变资本总和。 它表明了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料与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第二,Ⅱ(c+v+m)=Ⅰ(v+m)+Ⅱ(v+m),即第Ⅱ部类所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总和。 它表明了整个社会的消费资料生产与两大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关系。

总之,要使简单再生产能够顺利进行,不仅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而且每个部类内部的各个生产部门之间也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如果这种比例关系失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整个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进行。

必须指出,简单再生产的任何一个实现条件,都不仅要求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在价值量上保持恰当的比例,而且要求在实物构成上适应再生产各种比例的需要,即要求社会总产品的结构——包括品种、规格和质量等,都符合实物补偿的特定规定。 这一点,对两大部类内部的交换也同样适用。

4)固定资本的补偿问题

(1)固定资本价值补偿与实物补偿的不一致

不变资本中的固定资本部分,往往价值补偿与实物补偿并不一致。 每年都会有一部分固定资本在实现价值补偿后,并不在当年实现实物补偿,而是以折旧基金的形式积累起来。因此,社会就会有一部分生产资料价值不能实现,从而社会再生产不能正常进行。

(2)固定资本补偿的具体条件

由于有一部分固定资本正在折旧,另一部分固定资本已折旧完毕,正在实物更新,因此,只要处在不同补偿阶段上的这两部分固定资本在时间上互相衔接、在数量上互相平衡,第Ⅰ部类的全部生产资料就可以实现。

所谓时间上互相衔接,就是当一部分资本家提取折旧基金时,另一部分资本家则用以前积累的折旧基金进行实物更新。

所谓数量上的相互平衡,则是要求每年以货币形式提取折旧基金的固定资本部分,要等于每年用积累的折旧基金进行实物更新的固定资本部分。 这是固定资本补偿的具体条件。

5.3.4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扩大再生产是指因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和生产场所的扩大,或者生产要素质量的改善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的再生产。 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可以分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 马克思在研究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时,把考察范围限定在外延的扩大再生产。 即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研究的重点就在于,资本家如何将上一次生产过程中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另一部分用于资本积累,追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这就要求总产品中必须具备追加不变资本和追加可变资本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门不能保持简单再生产的比例关系,而必须按照扩大再生产的要求重新组合。 其要求是:

第一,必须提供追加的生产资料。 它要求第Ⅰ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除了维持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外,还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 用公式表示就是:Ⅰ(c+v+m)>Ⅰc+Ⅱc,公式两边同时减去Ⅰc,即为:

Ⅰ(v+m)>Ⅱc

这个公式表明,第Ⅰ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大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或者说,第Ⅰ部类向第Ⅱ部类所提供的生产资料,除了满足第Ⅱ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要之外,还必须有一个余额,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 这是扩大再生产的一个基本前提条件。

第二,必须提供追加的消费资料。 它要求第Ⅱ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除了满足两大部类进行简单再生产过程中的工人和资本家所需要的消费资料以外,也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消费资料的需要。 如果用m/x表示剩余价值中供资本家个人消费的部分,那么m-m/x就表示剩余价值中用以积累的部分。 用公式表示就是:Ⅱ(c+v+m)>Ⅰ(v+m/x)+Ⅱ(v+m/x)。 公式两边同时减去Ⅱ(v+m/x),即为:

Ⅱ(c+m-m/x)>Ⅰ(v+m/x)

这个公式表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和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大于第Ⅰ部类的可变资本和供资本家个人消费的那部分剩余价值之和。 或者说,第Ⅱ部类向第Ⅰ部类提供的消费资料,除了满足第Ⅰ部类工人和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之外,还必须有一个余额。 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消费资料的需要。 这是扩大再生产的另一个基本前提条件。

具备了这两个条件,还只是为扩大再生产提供了可能。 要把这种可能转化为现实,社会生产两大部类还必须建立一定的平衡关系。

5.3.5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在扩大再生产情况下,剩余价值一部分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m/x),一部分用于积累(m-m/x),积累又分为追加的不变资本(Δc)和追加的可变资本(Δv)。 这样,剩余价值就变为由3部分组成,即m=Δc+Δv+m/x。 由此,两大部类的组合可以写为:

同简单再生产一样,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的产品也存在3种交换关系,用图式表示就是:

其中,①在第Ⅰ部类内部交换实现,②在第Ⅱ部类内部交换实现,问题只存在于③的交换所需要的实现条件。 由于Ⅰ(v+Δv+m/x)代表的是第Ⅰ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的收入部分,它以生产资料实物形式存在,要转化为消费资料;Ⅱ(c+Δc)代表的是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部分,它以消费资料实物形式存在,要转化为生产资料。 如果这两部分产品价值能够平衡,即Ⅰ(v+Δv+m/x)=Ⅱ(c+Δc),那么,两大部类产品通过交换就能得到全部实现。 所以,这个等式是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平衡公式或实现条件。

为了说明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的社会产品的实现过程,马克思列了以下图式:

Ⅰ4000c+1000v+1000m=6000

Ⅱ1500c+750v+750m=3000

这个图式为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提供了可能。 为了进行扩大再生产,第一年生产结束后,资本家必须进行积累。 假定第Ⅰ部类的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半用作积累,另一半供个人消费;积累部分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变,仍为4∶1,即资本化的剩余价值有400转化为追加的不变资本(Δc),100转化为追加的可变资本(Δv)。 这样,第Ⅰ部类第一年全部年产品的组合将如下式:

Ⅰ4000c+400Δc+1000v+100Δv+500m=6000

Ⅰ4400c+1100v+500m=6000

这里,4400c的实物形式是生产资料,可以通过第Ⅰ部类内部的交换而实现两重补偿。其余1100v+500m,必须与第Ⅱ部类的Ⅱc相交换,才能换回工人和资本家所需要的消费资料。

由于第Ⅰ部类准备向第Ⅱ部类提供价值为1600(1100v+500m)的生产资料,比第Ⅱ部类原来消耗的生产资料1500多出100。 因此,第Ⅱ部类资本家就必须从750的剩余价值中拿出100作为追加的不变资本,如果第Ⅱ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仍为2∶1,则必须再从750的剩余价值中拿出50作为追加的可变资本,从而使第Ⅱ部类的生产规模相应扩大。 这样,第Ⅱ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按照它们的用途重新组合成:

Ⅱ(1500c+100Δc)+(750v+50Δv)+600m=3000

即: Ⅱ1600c+800v+600m=3000

在这里,800v+600m的实物形式是消费资料,可以通过第Ⅱ部类内部交换实现,余下的1600c必须与第Ⅰ部类交换才能换回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

这一实现过程可用图式表示如下:

通过两大部类内部和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社会总产品得到全部实现,保证了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如果剩余价值率仍为100%,到第二年末,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将如下所示:

Ⅰ4400c+1100v+1100m=6600

Ⅱ1600c+800v+800m=3200

即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规模由第一年的9000扩大到9800,以后各年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情况,均可依此类推。

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还可用以下两个公式表示:

第一,Ⅰ(c+v+m)=Ⅰ(c+Δc)+Ⅱ(c+Δc),即第Ⅰ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价值加上追加的不变资本价值。 它表明在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第Ⅰ部类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必须同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要之间保持平衡的关系。

第二,Ⅱ(c+v+m)=Ⅰ(v+Δv+m/x)+Ⅱ(v+Δv+m/x),即第Ⅱ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价值,加上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再加上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部分。 它表明在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第Ⅱ部类所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必须同两大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对消费资料的需要保持平衡的关系。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反映了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之间,同样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表明两大部类的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是相互依赖、互相制约的,第Ⅰ部类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决定第Ⅱ部类的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规模;第Ⅱ部类积累和扩大再生产,对第Ⅰ部类的扩大再生产也有制约作用。

5.3.6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

以上对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分析,是以社会生产技术没有进步,从而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的假设为条件的。 实际上,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往往是在技术进步,从而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条件下进行的。 在以技术进步为特征的扩大再生产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就会发生第Ⅰ部类生产比第Ⅱ部类生产增长快的现象,即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所谓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是指在技术进步的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由于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快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的规律。

列宁认为:“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生产。”(《列宁全集》第1卷,第66页)在技术进步条件下进行扩大再生产时,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一个普遍规律。 这一规律已为机器大工业产生以来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所证实。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前提在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表明在社会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的比重不断增长,可变资本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而不变资本的物质内容是生产资料,不变资本的比重不断增长,就意味着同量资本对生产资料的需要量将比消费资料的需要量增加得快。 与此同时,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也必须快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 所以,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由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引起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种内在的客观趋势和客观经济规律。 一方面,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幅度应与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幅度相一致,不能离开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而片面强调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另一方面,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总趋势并不排除在特定情况下,由于各种暂时因素的作用导致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快于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

由于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趋势,并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的生产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的生产而孤立地、片面地发展。 从社会范围看,发展生产资料生产终究不是目的,它归根结底是为发展消费资料生产服务的,因而前者的发展必然受后者的限制。 马克思指出:“……不变资本的生产,从来不是为了不变资本本身而进行的,而是为那些生产个人消费品的生产部门需要更多的不变资本。”所以,如果没有个人消费的扩大和消费资料生产的相应扩大,生产资料生产的扩大终究会遇到困难。

5.3.7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阐明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条件下,要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也必须要努力保证两大部类之间、两大部类内部以及一、二、三产业之间合理发展,保持合理的、协调的比例关系,努力使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在结构上和总量上保持基本平衡。 为此,在强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不仅揭示了资本循环和周转的资本主义性质,而且揭示了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运动的某些共同规律。 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阐明了社会化商品经济条件下,物质生产和价值运动的一般规律。 在当代,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马克思给出的资本运动公式可以看出,资本增值运动既是购买、生产、售卖3个阶段的统一,又是生产和流通过程的统一;既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3种职能形式的统一,又是时间上继起、空间上并存的3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从资本运动的角度看,资本有如下特征:垫支性、增值性和补偿性。 其中,资本的垫支性和补偿性是资本增值的前提,而增值性则是资本垫支与补偿的出发点和归宿。 资本要实现增值,就必须保证资本运动的连续性和高效性。 当代各国在提高资本运动的连续性和高效性方面的做法:一是调整企业经营战略,加速资本循环;二是扩大消费信贷,加速资本循环;三是加速新产品开发,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四是建立开放、完善的市场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