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的研究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

有的研究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该量表共有10个题目,主要测量个体对自我的自信程度。有的研究将自信归结为一种意向,即个体对自己能力和精力的信任;也有观点指出,自信是个体是否信任自己;还有观点指出,自信是对自己有多信任。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看,自信的人确信自己能成功做某事,这正是积极心理品质的一个方面。

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

——高尔基

1991年,马云和他的朋友在成立海博翻译社(HOPE)的时候非常艰难,他们第一个月的收入是700元,而按照当时的租房行情,房租每个月至少要2000元。这一现实问题毫不客气地摆在了这个刚刚起步的团队面前。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大家准备放弃了。就在大家几乎要放弃的时候,马云对自己以及所开拓的领域依然有着坚定的信心,他坚持认为:“翻译社应该能成功。”就是这份自信,支撑并促使他背上大麻袋到处卖小商品来筹集资金,也就是靠着这样的执着和信心,翻译社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并通过翻译社获得了创立阿里巴巴的第一桶金。的确,自信是我们做事成功之必备,也是我们自身发展之必备。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自信。

你自信吗? 不妨来做个自我测试。

自信心自我测试[1]

以下是一组有关自我感觉的句子,请按你的情况作答。1=很不同意, 2=不同意,3=同意,4=非常同意。

1.我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至少基本上是与别人相同的。 1234

2.我觉得我有很多优点。 1234

3.总的来说,我觉得我是一个失败者。 1234

4.我做事的能力和大部分人一样强。 1234

5.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1234

6.我对于自己是抱着肯定的态度的。 1234

7.总体而言,我对自己感到满意。 1234

8.我希望我能够更多地尊重自己。 1234

9.有时候我确实觉得自己很无用。 1234

10.有时候我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1234

该“自信心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伯格(M.Rosenberg)制订,是目前非常普遍的用于测量个人自信心的量表。它简单易懂,使用方便,可信度也高。该量表共有10个题目,主要测量个体对自我的自信程度。题目采用4级评分制。

评分标准:

选择“1”记1分,选择“2”记2分,选择“3”记3分,选择“4”记4分。但第3、5、8、9、10五个题目的算分是反向的(即选择“1”记4分,选择“4”记1分;选择“2”记3分,选择“3”记2分)。量表的最低得分为10分,最高得分为40分。

10~15分:很不自信。你对自己缺乏信心,面对陌生人或上级时,你会感到自卑,或许是你感到自己事事都不如别人。因此,你需要大大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16~25分:自我感觉一般。你的自信心程度一般,既不是太好,也不是太差。你在很多场合还是有自信的,但在某些场合却感到自卑。因此,你需要注意培养在不同场合下的自信心。

26~35分:比较自信。你对自己的感觉不错。在大多数情况下,你都对自我充满了信心,你不会因为在陌生人或上级面前就感到紧张,也不会因为没有经验就不敢尝试。因此,你只要稳住自己的自信心即可。

36~40分:非常自信。你对自己的感觉很好。几乎在所有场合,你都充满了自信。但有些情况下,你可能会显得过于自负。因此,你需要学会控制你的自信心,自谦一些。

一、自信及其相关研究

“自信”一词在我国周代就开始出现了,如见于“惟不诚之人,难于自信而易于信物”(关尹子),“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墨子)”……自古以来,自信向来被高度重视,如“吾心信其成,则无坚不摧”就是孔子对自信心重要性的高度肯定。

1.概念界定

现代对于自信的理解大同小异。有的研究将自信归结为一种意向,即个体对自己能力和精力的信任;也有观点指出,自信是个体是否信任自己;还有观点指出,自信是对自己有多信任。自信的人,相信自己有本领去实现所追求的正确目标。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个体对自身各个方面的肯定程度,因此,也有研究者认为这是一种稳定的性格特征。

英语中的“confidence”一词是指个体信赖自己,或者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较强的把握感。自信由马斯洛(1943)首次论及,他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到:自信是自尊需要获得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之后相关的研究与论述也不少。

20世纪60年代,研究者对自信的界定是自信是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如认为自己是否有能力,是否重要,是否有价值等。在20世纪70年代,更多聚焦于自信的另一种理解,即自信是一种自我效能感,如当自己即将从事或正在从事具体活动时对自己胜任或完成该活动的确信程度。20世纪80年代时,有学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即认为自信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感觉和判断,即对自己能力判断的一种经验。20世纪90年代,还有研究者从天赋论的角度提出,自信是人类应对冲突的一种天赋。

2.理论基础

自信在很多理论中被提到。常见的相关理论主要有进化理论、人格发展理论、积极心理学理论等。

(1)进化理论。达尔文最早提出进化思想。早在1859年,他在《物种起源》一书中用自然选择理论把所有生命变化都归为进化。进化心理学试图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人类心理的起源与本质。其代表人物有David Buss、Leda Cosmides、John Tooby、Don Symons等人。从进化的视角看,在复杂的竞争中自信的人更能获得适应,而适应反过来又提高了人的生存和繁殖的可能性,因此自信的人在进化的自然选择中得到了保留。

(2)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了人格发展的概念。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人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分别为:①口腔期(oral stage),0~2岁;②肛门期(anal stage),2~4岁;③性器期(phallic stage),3~6岁;④潜伏期(latent stage),7岁至青春期;⑤两性期(genital stage),青春期以后。在性器期,幼儿已能分辨男女性别,并开始产生男女两种不同的人格特点。弗洛伊德认为,如果这个时期发展不良,就可能出现过于自大、傲慢、过度自信等人格特点。

(3)积极心理学理论。积极心理学以Seligman等人在2000年1月发表的论文《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主张研究如何提升人类的积极品质,充分挖掘人的潜在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看,自信的人确信自己能成功做某事,这正是积极心理品质的一个方面。

3.相关研究

国内外对于自信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①自信的重要性研究;②自信的结构或成分研究;③自信的影响因素研究;④自信的两个极端:不够自信与过分自信。

(1)自信的重要性研究

自信在个人成长和成才过程中不可缺少,表现在很多方面。如有研究者(张甜,谢钰涵,2006)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问卷和个人评价问卷对27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高自信水平大学生的时间管理水平高于低自信水平大学生,前者的发展呈小幅下降趋势,后者则呈起伏发展趋势且变化较大。的确,自信对于青年的高效生存和发展很重要。试想,在三国中面对曹孟德百万雄师压境,如果没有周公瑾的自信,怎会有赤壁大战的捷报?再看身患重病的罗斯福,如果没有高度的自信,怎会和斯大林、丘吉尔等领导盟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对自信的研究,很大一部分就是对自信重要性的研究。

(2)自信的结构或成分研究

在这方面的研究中,比较普遍的观点是将自信看作一种人格特征,即在人际过程中,能够坦诚地、自如地表达自己,个体会感到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比较自如,具有做事追求效率的特点。在这方面的研究中,较具影响力的是毕重增和黄希庭对391名青年学生进行的自信方面的研究,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了青年学生自信的五因素结构,包括才智自信、人际自信、品质自信、应对自信和成就自信(毕重增、黄希庭,2009)。

也有研究者将自信看作一种倾向性的自信,例如Shrauger和Schohn (1995)将自信(self confidence)定义为自我评价的一种成分。他们认为自信就是人们对于自己能力水平和技能高低的感知,是一种意识,即自己是否能有效解决各种问题。

(3)自信的影响因素研究

自信是有个体差异的。即性别不同,自信的程度也可能不同。有人认为男性比女性更为自信,如Lundeberg、Fox和Puncochar对自信进行性别差异研究时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研究者认为不同年龄的个体其自信也不同,因此得出了“自信具有年龄差异”的结论(Lundeberg,M.A.,Fox,P.W., Brown,A.C.,Elbedour,S.,2000)。

自信是有文化差异的。不同文化背景或不同经历的人,其自信也可能不同。如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同,个体间的自信水平则可能很不相同。有研究者通过调查大学生的自信和父母教育方式之间的关系,发现大学生的自信与他们认知到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关(谈文娟,2009)。

能力不同,自信也可能不同。在以往的研究中,不少研究者也比较赞同“能力不同的个体其内在的自信也不同”的观点。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在某方面能力比较强的个体,会相信自己能够很好地执行或完成某方面任务。而在这方面能力较差的个体,则不能确定自己是否可以较好地执行或完成该方面任务。

应对方式不同,自信也可能不同。张博凡(2014)在他的研究中就提出,善于用解决问题作为主要应对方式的人拥有更高的自信心,他们以主动的方式面对眼前的事件,并进行着努力与探索,有助于建立自信。而且,经验表明,一个人对自己各方面的评价适当会增强自信。很显然,应对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对自信有影响。

(4)自信的两个极端:不够自信与过分自信

不够自信就是认为自己不够好,或不如别人,也有的人甚至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做不好某事、不会取得什么好成绩。这样的人往往有自卑感,容易感知到自己的缺点而消极。自卑者往往表现为用自己的短处和他人的长处比较。纵观以往的研究发现,人的自卑与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过分自信是行为与决策中最为持久且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偏差(Johnson&Fowler,2011)。对于过分自信,研究者普遍认为,在过分自信者身上有比较明显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因此,过分自信者容易出现许多错误的评估,易做出不明智的决定。但也有研究者得出了“过分自信可以让人激进”的结论,如“过分自信在提高个体成功可能性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Mc Kay&Dennett,2009);研究者认为过分自信者有“高估自己”的特点,这种过分自信往往可以给个体带来很多益处。

二、素养培育

.要素结构

从相关研究中可以发现,自信的要素主要包括自我认同、优势挖掘和成功体验等。一个不够自信的人,其根本问题是自我评价过低、忽视自己的闪光点、缺乏成就感。因此,要塑造和提升自信,就需要提高自我认同、学会优势挖掘、获取成功体验。

自我认同

自我认同是心理学领域常用的词汇,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一种认同感。自我认同使个体能够清晰理智地看待并接受自己,积极主动、奋发向上。自我认同高的个体在追求目标和接近目标的过程中会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并且能感受到社会对自己的承认或者赞许,是自信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

优势挖掘

优势挖掘是指尽量发挥或发扬自己的优点或有利条件,并克服或回避自己的缺点或不利条件,如一个更喜欢理科的高中生在填写高考志愿时也选理科类专业。优势挖掘是自信必不可少的要素,是一个人实现自信的有效捷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点,在这个优势上,是可以轻松地胜过一般人的,只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点,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成功体验

注重成功体验是巩固自信的有效途径。成功体验对自我激励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唤醒个体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成功感可以帮助我们形成自立自强的个性,对于巩固自信有着很大的催化作用,是一个人保持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一个人有了成功感,就能积极主动地朝着一个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也能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

2.方法演练

大多数人认为,当自己紧张的时候,周围的所有人都会知道自己紧张。而心理学领域中的“被洞悉错觉”(illusion of transparency)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被洞悉错觉是人际互动中的一种普遍现象,通俗地说就是由于高估别人对自己内在心理状态的洞悉水平而产生的被“看透”的错误知觉。很多不自信的人容易出现被洞悉错觉影响而产生紧张感,其实别人未必能知道你很紧张,只要记住这一点便可以让自己神态自如。

而且,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你认为自己能成功,那么你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大;如果你认为自己不行,那么你成功的可能性就减小很多。自我心态对于自信来说非常重要。林丹是中国第一位在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项目中成功实现卫冕的运动员,他同时也是第一位赢得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亚运会、亚锦赛等多场顶级比赛大满贯的运动员。他在每一次比赛中都能保持最佳的运动状态。2014年9月的仁川亚运会羽毛球男单半决赛是第33次林李(林丹Vs李宗伟)大战,比赛扣人心弦。第一局比赛林丹曾以16比20落后,不过他对自己有信心,接着一鼓作气拿下6分,使得原本落后的赛局最终以22比20逆转,最终赢下首局;第二局李宗伟将比分扳成1比1平;第三局林丹在李宗伟体力有些不足的情况下轻松赢定。赛后接受采访时,林丹说:“很久没遇到强劲对手,赢李宗伟心态很重要。”

让我们回忆一下自己的经历,是否有过成功的时候,当时的情形又是怎样的? 你是否有着大多数人都有的感受:当你对自己做成一件事有信心时,你是否调动了尽可能多的资源,寻找能够让你做好这件事情的所有可能的积极因素? 相信答案是肯定的。因此,我们要学会提升自信。掘优训练法

从发生认识论的角度看,青年的自信首先是青年对自己的认可。而要认可自己,就需要找到并关注自己的优势特点。优势训练适合看不到自己闪光点的青年朋友,这些朋友不妨尝试在实际生活中训练自己的掘优品质以提升自信。具体做法如下:

(1)拿出一张白纸,尽可能地列出你的优势点(至少七条),哪怕你认为自己没有优势,也要尽可能地列出七条。可以是你的身高体形,也可以是你的个性特点,抑或是你的兴趣爱好等。

(2)将列出的所有优势按照你认为的优势高低进行排序。将每一个优势点与一周的每一天相匹配,如“善解人意——周一”“爱运动——周二”……

(3)每天欣赏自己的优势点。如周一夸自己“善解人意”,并尝试找出最近一周内自己能体谅人、能换位思考之举,一一列在你的“善解人意”优势点之后,同时体验这善解人意之举带给你的快乐感受,也一并将这些快乐感受列出。

(4)三个月为一期,三个月后进入第二期训练,再列自己的优势点。在罗列的时候,尽可能增加一些新的优势点,暂放那些你认为已经被自己内化的优势点。然后按照上面的步骤做。

图1-1 不同视角看到不同结果

或许有人说,我看来看去都找不出自己特别像样的优势。却不知,每个人都会有让他人羡慕的那个优势点,只是你站的角度不合适,不容易发现而已。就如图1-1所示,视点的位置比较恰当,看到的是图中中间的那个标注点,就能准确判断水杯中的水位。但如果站得太高,容易判断为上面的那个水位标注点,而如果站得太低,容易判断为下面的那个水位标注点,这样就不容易准确地看清水平面的位置,也就很难准确判断杯中水的多少了。

克服自卑害羞法

一个自卑的人往往认为自己在很多方面不如别人,如认为自己的能力比别人弱,环境比别人的差,天赋不如别人的好。这些都是个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过低的表现。受这些思维的影响,个体就容易表现出自卑。一个害羞的人往往害怕自己的缺点暴露在别人面前,或者担心别人会看不起自己,如讲话时怕说错会脸红,或者不想和别人提及自己较为贫穷的家庭背景等。这些都是个体不敢表达自己的表现。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个体就容易表现出害羞。

要克服自卑、害羞,就需要拿自己的优势和别人的缺点比,这样就可以看到别人不如自己的一面并有一种优越感。长此以往有助于形成积极正向的心理定势,从正面影响自己的行为和人际关系,使其他人了解并熟悉自己,久而久之,在沟通与交往方面的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一个人不再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能够找到自己的优势点,不再害怕表达和暴露自我,就敢于与他人沟通和交流,有可能跨出自信的步伐,增强对自己的信心。

中心练习法

中心练习法指的是要把自己放在人群的中心位置,这样更容易被他人关注,从而在众目睽睽之下克服懒惰退缩的思想和行为,对于发展自信心很有必要。

不妨回忆一下你在大学读书时,进教室上课你会选择最前排的座位吗?听讲座时你会选择最接近主讲者的位置吗? 交流研讨时你会选择比较中心的位置吗? 很多人不会,因为怕上课时被老师提问或怕看课外书被老师发现等,听讲座时怕主讲者随意点名现场交流,交流研讨时怕自己成为众人瞩目的对象……

中心练习法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胆量和信心,将自己放在“备受瞩目”的位置上。由于这样的练习需要一定的自信,长期坚持将有助于发展我们的自信。尝试着抓住每次可能的机会,逼迫自己选择“中心”位置,并做好被他人关注的准备。

近朱训练法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出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孟子的本意是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周围环境对人影响的重要性。古人的经验证实,的确靠着朱砂的就变红,靠着墨的就变黑。因此,接近好人可能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能使人变坏;与自信的人在一起你也会自信起来,与自卑的人在一起你也会受到其消极思想的影响。因此,近朱训练法就是让自己与自信的人多在一起,他们的想法和行为会在潜移默化中对你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尽可能避开那些对你有较大影响的自卑之人。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在颍州当官时,范仲淹到他家中拜访,看到欧阳修的手下吕公著,便对吕公著说:“你能在欧阳修身边做事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应该多向他请教作文写诗的技巧。”从此以后,吕公著就经常向欧阳修学习讨教,在欧阳修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写作技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此信心倍增。

近朱训练法适合需要提升自己人际交往自信的青年朋友。

(1)在自己所熟悉的人中选出你认为最有自信的十人,把他们的自信之处列在其后,搜索你的手机、QQ、微信等,找到这十人的联系方式;

(2)每周至少和其中一人联系沟通,哪怕只是聊天,但避免连续三次以上找同一个人,以免占用对方太多时间影响其日常生活;

(3)每一两个月至少要约其中一人见面,可以谈论你们的理想,可以向其咨询问题,也可以一起吃饭喝茶。

指向训练法

有计划、有步骤地接受某方面的学习和辅导,可以帮助我们习得某方面的技能或具备某种品质,这就是指向训练法。在人的素养培育中,训练堪称一种极为有效的手段。

有研究证实指向训练的效果一般都较好。如健美训练8周后,体弱男生的力量素质、生理机能等与训练前比较有了明显改善。健美训练12周后,体弱男生的整体自信、社交自信、身体自信明显提高,自信总分显著提升。[2]

指向训练法适合那些需要提升某方面自信的青年朋友。

(1)确定自己想要提升自信的某个方面(以表达自信为例);

(2)每天朗读半小时,内容可以源自报纸、图书、网络等,朗读时尽可能声音洪亮;

(3)每天至少一次,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或所思所想,并在表达前先打好草稿或腹稿,可以是描述一件事情,也可以是表达一种观点,可以对自己的父母表达,也可以对自己的朋友表达。

一个月为一个阶段。每次将自己的朗读和表达内容录音,每个月作对比,一年半载后你会发现自己的表达能力进步很大。

聚焦训练法

我们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少青年朋友会纠结于此,觉得自己总不能将计划的事情做完,有时甚至会怀疑自己的能力。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用有限的精力去做好事情? 这就需要我们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了。如果我们一味地埋头于所有要做的事情,非但体验不到成就感,还容易因为完不成当天的工作而焦头烂额。与其这样,不如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聚焦于几件中心事件上。

(1)列出当天需要完成的所有任务,并预估每一件事情需要花费的时间,写在每一件事情后面。如:

购物:2小时

完成一份项目计划书:2小时

收发邮件:20分钟

学习:1.5小时

看一部电影:2小时

发会议通知:0.5小时

打球:1小时

制作一份季度报表:1.5小时

(2)在每一件事情后按照轻重缓急程度打分,最重要、最紧急的打10分,非常重要、非常紧急的打9分,以此类推,最不重要、最不紧急的打1分。

购物:2小时(6分)

完成一份项目计划书:2小时(10分)

收发邮件:20分钟(7分)

学习:1.5小时(8分)

看一部电影:2小时(5分)

发会议通知:0.5小时(9分)

打球:1小时(8分)

制作一份季度报表:1.5小时(10分)

(3)按照分数高低将这些事情重新排序。

完成一份项目计划书:2小时(10分)

制作一份季度报表:1.5小时(10分)

发会议通知:0.5小时(9分)

学习:1.5小时(8分)

打球:1小时(8分)

收发邮件:20分钟(7分)

购物:2小时(6分)

看一部电影:2小时(5分)

(4)根据每件事情所需的时间,7小时以内的事情是你今天要努力去做的,其他事情就等有余力或者前面的事情提前高效完成时再做。

今天要努力去做的:

完成一份项目计划书:2小时(10分)

制作一份季度报表:1.5小时(10分)

发会议通知:0.5小时(9分)

学习:1.5小时(8分)

打球:1小时(8分)

收发邮件:20分钟(7分)

有余力或者前面的事情提前高效完成时再做:

购物:2小时(6分)

看一部电影:2小时(5分)

耐心训练法

柏拉图曾经说过:“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爱因斯坦也认为:“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耐心,是不急躁,不厌烦,见于《朱子语类》和《喻世明言》等。耐心自古就被认为是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从心理学角度看,耐心是意志品质的一个方面。每个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都会遇到种种困难,耐心的人可以克服很多困难,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检验耐心、树立信心的过程。但耐心训练也是颇有难度的。

年轻时候的齐白石特别喜爱篆刻,但他一直对自己的篆刻技术不满意。当他向一位老篆刻艺人虚心求教时,被告知:“你去挑一担础石回家,要刻了磨,磨了刻,等到这一担石头都变成了泥浆,那时你的印就刻好了。”齐白石听取了老人家的指点,耐着性子刻了磨,磨了刻,终于培养出了耐心,功夫也练出来了,自信也随之而来。

耐心训练适合那些有能力却急于求成而往往失败的青年朋友。

(1)下载太极拳教学视频,每天花20分钟学习打太极拳;

(2)每周为自己安排一次垂钓活动,每次至少3小时;

(3)每天为自己腾出几分钟练习“找不同”,如图1-2[3]所示。

图1-2 找不同图例

3.评价

建议青年朋友先梳理自己的优缺点,哪些是自己的核心优点,哪些是自己最需改进的缺点。要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并根据急需改进的程度,将梳理出来的缺点一一排序。对于最急需改进的也最难改进的,制订长期计划。对于比较容易改进的,需要制订短期计划。

当然,自信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自信的形成过程远远难于自卑的形成过程。它需要个体在较长的时期持续保持对自己的足够信心。所以,在增强自信的阶段要有一定的恒心。如果不能持之以恒,而是半途而废、急功近利,那么就算已经树立的自信也很容易被磨灭。当然,也不要因为一两次的失败而认定自己无药可救了,只要坚持不懈,不断挑战自我,就能将自信收于囊中。

青年朋友也要注意避免因过度自信带来的负面影响。过度自信往往会夸大自己的本领,总是认为自己的见解高瞻远瞩,不采纳别人意见中合理正确的部分,不愿意吸取别人的经验,甚至总认为凭一己之力就能做好所有的事情,这些认知上的偏差可能导致更多的失败,从而影响自信。

三、应用及注意事项

拥有了自信,还需要巩固自信,才能让自信常驻。青年朋友要时刻注意别让自信溜走。巩固自信的技巧有定期学习积累、不断挑战自我、寻找更优秀的榜样等。

定期学习积累是巩固自信的基本保证。著名作家王蒙有句关于学习的名言:一个人的实力绝大部分来自学习。的确,我们头脑中的知识是需要学习的,我们掌握技能是需要学习的,我们与他人的和谐交往也是需要学习的。定期学习可以让我们探索人生中很多的未知领域,可以看见更为精彩的世界,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成长之路上的很多困惑和迷惘。

不断挑战自我是巩固自信的有效手段。一个人要敢于挑战自我,就是要努力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挑战自我强调的是一种主观能动性,是自我完善的过程。敢于给自己提出新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才可以把握时代的特征,不断与时俱进。

寻找更优秀的榜样是巩固自信的上升通道。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学习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而榜样将一定程度上决定个体获得什么样的行为。好的榜样,可以通过其典范的优秀品质去影响其他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对于需要提升自信的个体,自信的榜样个体或群体将会对其产生教育和引领作用。个体通过对榜样的“注意”来聚焦榜样个体或榜样群体所表现的自信,如沟通时声音洪亮,行走时抬头挺胸等。在此基础上个体再通过向榜样学习来形成自身的自信元素,如在与人沟通时学习如何让声音洪亮,在行走时如何抬头挺胸等。

[1] 资料源自百度,http://wenku.baidu.com/link? url= Noq4GXsbe Mo7667orvw239q ZYWG_Gullto O7Lw ZC9h L41Mr Bvxg En56JTX-v42YGUi1By Wjlw4Og MQg LA2ewlf1o BNL0e RTr Yg Xt C-Ikq4m。

[2] 刘卫、孙志毅、齐国强:“健美训练对体弱大学男生自信及心理健康的影响”,载《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第6期。

[3] 图片源自百度,http://image.baidu.com/i? 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D5%D2%B2%BB%CD%AC&fr=ala&ori_query=%E6%89%BE%E4%B8%8D% E5%90%8C&ala=0&alatpl=sp&pos=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