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与合作是人类进行知识生产的基本形式,也是学术得以发生、成长和壮大的重要条件。个人由于识见的有限性,必然要从别人那里获取知识、经验和意见,才能够弥补自身知识的不足,从而推进对自身和客观世界的认识。同时,任何情报、信息和知识的提供、传递和获取都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互动的和互惠的。思想交流与商品交换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结果是每人得到了两种思想,而后者的结果是每人仍只有一个商品。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对象是学术共同体内的成员,主要是本专业的同行,同时也兼及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内容是有关理论研究的成果、经验和教训;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方式有面对面的对话,书信和E-mail往来,QQ聊天和博客互动,学术会议上的发言,提问和互动,发表出版学术论著,个人或单位之间的科技情报和资料交换,学术访问和交流,理论咨询服务,学术论文讲演。[6]
从某种程度上讲,前述期刊和出版社投稿也可以算是一种学术交流与合作,即与期刊和出版社编辑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在他们的指导下对作品进行修改、补充和确定。同时,那些就某一观点或理论,以“商榷”“交流”“探讨”为名,跟同行进行学术争论的作品也可以算是一种学术交流与合作。但是从社会学的角度讲,严格意义上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应当是一种以面对面(face-to-face)为基础和核心的交流与合作,因此,前述期刊和出版社投稿很难算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只有基于一种面对面的交流与合作,人与人之间才能产生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互信。当然,也不能由此否认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其他方式进行的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意义。
人类社会在极古的时代,就开始了小范围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例如古希腊的雅典学园派、三国两晋的“竹林七贤”。到了近代,学术交流与合作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术交流与合作,并在各个方面给予积极充足的支持。例如1977年8月8日,邓小平在《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指出,“文革”的遗毒是学术不交流,不合作,这严重影响了学术的发展。他提出,学术不可能是个人在封闭状态下努力的结果,而是在开放状态下与前人、今人、中国人、外国人“交流合作”的结果。因此,他提倡学术交流、学术批评,以形成良好的学风。[7]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已经很难想象一位学者不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就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