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面对与日俱增的高校学生人数,我国本科阶段教育的培养基本是严进宽出的模式。我们知道真正的大学学分制是以选课为核心,以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但我国大学法学本科教育的现状却是以期末考试的成绩决定学生专业课程合不合格,这就把学分制破坏得体无完肤,同时直接导致学生把法学课程学习重点放在应付期末考试上,忽视对专业的系统学习。
众所周知,随着高校的扩招,从1998年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300多万(当年招生108万人)直至2012年约2400万人数(当年招生680多万人)增长迅速,且从2007年开始成为世界第一。[3]面对与日俱增的高校学生人数,我国本科阶段教育的培养基本是严进宽出的模式。学生通过残酷的高考竞争进入大学后,在学校实行学分制。法学本科教育模式与其他人文学科教育无大区别,名义上是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但大部分院校对专业课程早已事先安排,即要求本科阶段至少学完法学核心的14门课程,学生并不能自由选择。学生能自主选择的是某些选修课,而这些选修课大多被学生认为是“鸡肋”。我们知道真正的大学学分制是以选课为核心,以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但我国大学法学本科教育的现状却是以期末考试的成绩决定学生专业课程合不合格,这就把学分制破坏得体无完肤,同时直接导致学生把法学课程学习重点放在应付期末考试上,忽视对专业的系统学习。很多学生对法学专业课的学习往往只是期末考试前的几个星期甚至一个星期,看看背背就能应付考试,而考试及格就算通过了专业课的学习。另外,大学本科阶段实行辅导员管理制,但辅导员基本上是学院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人,学院有什么通知或活动通过辅导员传达给学生,还有就是对学生生活上的管理帮助,一般不会涉及对专业课程的指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