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阶段的班主任不同于高中或以前阶段的班主任,不像他们那样每天都要去教室考勤和检查宿舍纪律,等等,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学阶段的班主任就比高中或以前阶段的班主任好当,也不意味着大学阶段的班主任就可以减少对班级工作的投入,而是提醒了大学阶段的班主任要注意自己的工作任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实际上大学阶段的班主任也要投入班级工作,而且要热心于班级建设,只是更要注意方式方法而已。
高校大学生们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中的部分人员因个人兴趣等原因来到高校后组成了一个班级。在班集体里,他们既会有个人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困难,也会有与班上其他同学之间和谐相处的困难,还会有组织班级活动的困难,等等。这些困难都需要班主任老师善于发现,并不厌其烦地热心于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记得有一次笔者发现班上同学普遍有一种不知道怎么学习、不知道怎么对待恋爱、不知道怎么与人相处等的情绪,笔者就建议班干部邀请部分老师与同学们就相关问题进行一次座谈。班干部们对这个建议很感兴趣,但对于邀请老师参加则存在畏难情绪。笔者考虑到他们是大一新生,刚来校对老师还不太熟悉,由他们去出面邀请老师也确实可能存在困难,因此笔者就告诉他们由笔者来邀请老师,他们皆大欢喜,连说感谢。事后,笔者一直张罗这件事,打了许多电话给一些老师,最后找了几位工作时间与座谈时间不相冲突的年轻老师,还找了几位各方面都不错的研究生来参与座谈。座谈选择在校内草坪上进行,微风习习,环境优雅,老师学生围成一个圈随意而坐,大家没有什么拘束畅所欲言,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困惑,老师们和研究生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给予解答或是算作建议。座谈在愉快热烈的气氛中进行了整整两个小时,同学们普遍反映良好。后来笔者发现他们的学习劲头和精神面貌确实发生了很大转变。另外,笔者还不时找来一些法律实务部门的人士,张罗学生与这些人士进行座谈,以此增进学生对法律实务情况的了解,很好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班主任“热心”于班级工作,就是为班上同学服务,实际上就是以“服务”代替“管理”。以前我们的观念是“管理”学生,现在看来这种观念应当转变,应当转变为“服务”代替“管理”,在“服务”中实现“管理”的目的,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