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梅
一、引言
“空巢老人”是指60岁以上,身边无子女或有子女但不生活在一个社区的老年人,包括独身老年人和有配偶的老年人。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现正处在人口老龄化快速增长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家庭小型化日益明显,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空巢老人家庭越来越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据全国老龄委发布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目前全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经达到49.7%,与2000年相比增加得非常迅速,提高了7.7个百分点。”
二、高校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空巢老人是学校里特殊老年群体,他们大多数是经济收入较高的知识分子,因子女在异地工作、学习、生活及出国等各种原因,家里只剩下老俩口,或者只剩下一个独身老人。近年来,空巢家庭占高校老年人家庭比例呈上升趋势,我校离退休工作处为切实了解学校空巢老人的实际困难、切实服务好空巢老人,多次对空巢老人进行上门慰问和访谈。下面,以我校一校区具有代表性的几位空巢老人为例,从中剖析高校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和基本需求。
(一)经济状况
退休金是高校老年人生活最基本的保障。高校的离退休教职工享有国家固定的退休金。在医疗方面,学校实行公费医疗,不仅每季度为离退休老人报销医疗费,而且每年都免费为他们进行体检,所以高校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是有保障的。例如我校退休干部魏老师,一人独居,有一个女儿在深圳生活。魏老师退休前是学校的一名普通干部,退休后工资不算高但足够个人所用。又例如我校退休教师黄教授,两个儿子一个在美国,一个在加拿大,黄教授每月退休工资完全由自己支配,每个月除日常开销外,还有富余,因为经济方面比较宽裕,家里一直有钟点工帮忙做家务。高校离退休的空巢老人有固定的退休金,有住房,有医疗保障,相对于社会空巢老人,高校空巢老人在经济上得到的保障更充分。
(二)日常生活照料
日常生活缺少人照料是最困扰空巢老人的问题之一。在高校,很多像黄教授这样的知识分子家庭,因子女出国学习、工作,平日与老伴相互扶持,起居无亲人照料。黄教授的老伴曾教授也是我校的退休教师,患有严重的哮喘,老俩口相依相伴,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尚可,有两台电脑,平时闲暇之余两位老人一人一台上网浏览,也常常和在国外的儿孙视频聊天,日子过得平静安逸。直到去年底的某一天,黄教授如往常一样抬腿穿裤子,没想到另一只脚没站稳摔倒骨折了,就在她住进医院做手术的那天,老伴在家不幸去世。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家庭,最害怕的就是突发事故或突发疾病,特别是虽然大部分空巢老人平日生活能够自理,买菜、做饭等日常家务事情自己做,但繁重的体力活就只有请保姆或钟点工帮忙。但还有一部分老人因腿脚不好、或因身患重疾卧病在床,子女不在身边,只有长期依靠保姆照料,比起亲人照料的贴心周到,境况自然不尽人意。
(三)精神慰藉
除了日常生活照料的缺失,空巢老人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精神上的孤独寂寞。在高校,因为很多空巢老人的子女在国外或在异地工作生活,不能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们因此担心生活中突发变故时子女不在身边,有的老人走路时害怕绊倒摔跤,在心理上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孤独寂寞、焦虑不安、甚至失落抑郁等不良情绪,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影响着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更有甚者,退休教师田教授,大儿子一家在加拿大,在北京工作的小儿子被派去巴基斯坦援外,没料想发生了工程事故,白发人送黑发人,这对田教授简直是灭顶之灾,身心难以承受。
中国人向来有“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然而空巢老人的现实是等到真正需要子女照顾时,子女却不在身边。正如费孝通教授所说:“中国人对西方空巢模式反感,主要从老年人缺少家人的慰藉这一点发生。”空巢老人与子女的关系是老人精神慰藉的重要纽带。
三、高校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应对策略
截止到2013年底,我校一校区离退休教职工中空巢家庭有200多户,亟待学校离退休工作部门和各部门配合,整合学校有利资源,并借鉴国外经验,建立起完善、良好的服务体系。
(一)加快社区老年人服务业发展
“养老”成了全国“两会”热点,与养老有关的议案成为热门话题。全国人大代表们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法规政策体系,构建完整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体系,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步入规范化轨道。
社区养老,国外也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德国有为老人创建的分享公寓,几个老人搬到一起居住,每个人有自己的房间,可以摆放电视以及亲朋好友的照片,原本孤独的老人重新聚集在一起,学习如何交流和分享,体验着一种新的晚年生活。
我校空巢老人也都希望学校可以建立老年人公寓,都愿意入住学校的老年人公寓,而不愿意到社会的养老院养老。学校离退休工作部门可携手学校社区,加快学校社区老年人服务业发展,建立高校社区老年公寓,制定收费标准,让高校独居老人、空巢老人自愿组合,几人一起,以群居住,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空巢老人精神上的孤寂,也便于集中照料,统一管理,从而更好地为高校空巢老人服务。
(二)有效发动学生志愿者为空巢老人服务
高校有着庞大的学生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志愿者为空巢老人服务,发起关爱“空巢老人”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一方面从生活上为空巢老人服务,帮助空巢、独居老人清理、打扫居住环境;另一方面从精神上陪老人交流、散步、下棋等。
另外,因儿女不在身边,高校空巢老人家庭大都有闲置房间,学校可以鼓励大学生同有意愿的空巢老人一同居住,不用缴纳房租,平时学习之余,帮助老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这些学生年轻,有活力、有知识,入住空巢老人家庭,既可以节约大学宿舍资源,又可以为空巢老人晚年生活注入活力,使他们晚年生活不再孤寂。
(三)切实关注高校空巢老人精神文化生活
高校的空巢老人大多是高级知识分子,知识层次较高,身体虽然渐渐老去,但依然有着较高的文化需求。学校离退休工作部门为了满足老人们对文化养老的渴望成立了老年大学,开设了声乐、舞蹈(民族舞、形体健身、模特)、国画、书法、摄影,还有电子钢琴、二胡、葫芦丝等乐器学习,并经常邀请专家举办科普、健身以及疾病预防等方面讲座,使学校老年人的生活丰富而多彩。在此基础之上,工作侧重点要放在如何进一步推进老年大学的发展,开展喜闻乐见的集体活动吸引学校的空巢、独居老人参加活动,让老人们在集体活动中精神得到慰藉,减轻孤独寂寞,让空巢、独居老人也能体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随着老年人年复一年老去,空巢老人的身体也会慢慢衰弱,身体每况愈下,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差,如何防止突发事故,国外在这方面有很好的经验值得借鉴。在瑞士,当地政府在有老人的家庭里免费安装“云计算”系统,在部分独居老人安装24小时智能闭路电视监管摄像头、对讲机。一旦老人按下对讲机上的报警钮,即使老人无法说话,值班员也可查找老人的门牌号码。独居老人外出活动时,社区还为他们准备了随身携带的全球定位系统,几分钟内救援人员就会找到老人,实施救助。目前我国高校完全具备技术保障水平,我们应该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建立高校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系统,有效缓解空巢、独居老人对突发意外的忧虑和恐惧,从而更舒心地安度晚年。
四、结论
高校空巢老人作为一个特定群体,其养老问题是现实不可回避的,高校空巢老人养老面临的问题是值得探究和思考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校的有效支持。学校各部门应加强协调,切实做好高校空巢老人养老工作。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
学校2009-2013年离退休人数统计图ge 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