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及西班牙语,牛津)
没错,雕像的确可以运动。距今两千一百年前,古希腊雕塑家亚历山德罗在安提俄克(古叙利亚首都,现土耳其南部城市)完成了一尊维纳斯雕像,后来于1820年被一位农夫在爱琴海的米洛岛上发掘出来,因而被命名为“米洛的维纳斯”,如今亭亭玉立于巴黎的卢浮宫。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远离战火,这座断臂女神雕像曾经暂时迁往法国中部的瓦朗塞县。那么,从诞生地安提俄克到发掘地米洛岛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谁敢说一定不是女神自己过去的呢?毕竟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女神从未有过此次旅行。
法国将自由女神像当作礼物送给美国后按照原样复制了一尊四分之一大小的迷你雕像,1889年安放在天鹅岛塞纳河边正对埃菲尔铁塔的东侧,1937年巴黎博览会期间改为面对西方,与当初送去美国的雕像原作遥遥相对。
在借助人力的情况下,雕像当然是可以运动的。此外,就算没有人力的帮助,它们在自然力的作用下也会发生运动。地震或火山爆发、山体滑坡或洪水、暴风雨或龙卷风、大象的踩踏,甚至是蛀虫对地板的严重侵蚀,所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雕像产生运动。实际上,你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找不到一尊雕像是绝对静止不动的,因为它们会随着地球的绕轴自转以及绕日公转而永远处于高速运动的状态中。当然,因为所有运动都是相对的,你可以说雕像相对地面静止不动。但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也不能说一尊雕像就是完全静止的,除非太阳停止照耀,气温降至绝对零度,否则构成雕像的原子会一直处于永恒的运动状态之中。说实话,如果你真能找到一尊完全不运动的雕像,那才是奇迹呢。
因此,雕像肯定存在物理意义上的运动,而对于那些十分优秀的雕塑作品来说,情感意义上的“动能”也是存在的。“圣特雷萨的沉迷”是意大利雕塑家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Giovanni Lorenzo Bernini)最著名也最富争议的作品,其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性冲击力吸引着无数人前往罗马一睹为快。法国雕塑大师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创作了著名的“加莱义民”群像后坚持不用高底座,因此激怒了地方议员。后来议员们不顾雕塑家的强烈反对为雕像作品添加了底座,这一举动也同样使雕塑家十分愤怒。
不过这个面试题想问的或许主要是古文献中记载的那些会按照自己的意愿运动的神奇雕像。当然,关于雕像变成真人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笔下的雕塑家皮格马利翁。他爱上了自己亲手塑造出来的美少女雕像,于是前往阿佛洛狄忒的神庙,祈求爱神赐予他一个像雕塑“加拉泰亚”那样美丽的少女。从神庙回到家中,皮格马利翁惊喜地发现雕像有了生命,少女正等他回家与他缔结姻缘。此外,老木匠杰佩托和他那调皮捣蛋的木偶男孩匹诺曹也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人类历史上有无数关于雕像会动奇迹的“真实”记录,人们似乎总是寄望于将这种事件作为世间存在神迹或神秘力量的可见证据。这或许是因为雕像虽然实际上没有任何生命迹象但是看上去很像人,因此非常接近于区分非生物和生物的界限。
曼彻斯特博物馆曾于2013年夏在网上发布了一个视频,其受追捧的热烈程度证明还是有很多人愿意相信世间存在灵异现象。在这段延时拍摄的视频上,馆藏的一尊古埃及死神纳布西努小雕像在展示架上一直在神秘地自行旋转。视频一经发布即遭遇病毒式传播,网络上到处都是关于死神自转的各种理论和解释,既有平淡无奇的普通观点,也有神灵附体或远古诅咒之类的奇谈怪论。同年,一组调查人员经过实地考察和科学分析,最后断定雕像发生自转的原因在于其底座略有突起之处,博物馆外车辆运动所产生的地面震动导致死神雕像发生旋转运动。因为这一科学解释太过平凡,很多人都感到有些失望,不过博物馆却因此在社会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关注。
古埃及人看到神像运动丝毫不会感到吃惊。实际上,他们对这样的神迹均心存期待之情。古埃及人聆听神谕的时候,祭司通常会通过神像的动作增加其言辞的可信度。至于神像的动作到底是出于神迹还是出于祭司之手,我们现在已经无从得知。不过我严重怀疑古埃及人其实知道这是祭司在背后操纵的结果,但他们已经将其视为仪式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祭司在古代埃及享有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神袛之手与祭司之手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于是古埃及人全都心甘情愿、心安理得地接受这种赤裸裸的欺骗。
古希腊人也是“神像会动”这一信念的拥趸。古希腊神话传说中,能工巧匠代达罗斯设计建造了著名的克里特岛迷宫。他的儿子伊卡洛斯在飞离迷宫时因未遵父嘱飞得太高,双翼的封蜡被太阳融化,他因此跌落大海不幸丧生。据传代达罗斯雕出的神像会自己走路,所以晚上必须用绳子将其固定以避免其走失。[1] 神话传说中的火神赫淮斯托斯也是一位技艺高超的铁匠,据说能够造出会动的机械巨人,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就是克里特岛的护岛之神塔罗斯。
人们一般都将上述故事视为纯属虚构,但1901年在希腊安提基特拉岛附近的安提基特拉沉船里发现了非常先进的机械装置,这证明古希腊人的确有能力制造十分复杂精密的机械设备。古希腊抒情诗人品达(Pindar)曾经在其诗作中描写过人们在罗德岛的街道上经常会遇到四处走动的雕像:
那些会动的雕像无言伫立,
装饰着每一条公共的街道。
石像看上去似乎都在呼吸,
偶尔挪动一下大理石双脚。
在13世纪的土耳其,博学多才的穆斯林学者加扎利(Al-Jazari)因设计出奇妙的人形自动装置而闻名于世。此后又有不少机械大师制造出很多精巧的机械设备,其中包括法国发明家雅克·德·沃康松(Jacques de Vaucanson)于1737年设计出来的“长笛演奏者”。19世纪末,法国的能工巧匠们制造出数以千计的发条自动装置,如今已经成为收藏家们热捧的对象。今天,随着现代电子和电机技术的发展,电子机械已经能够制造出十分令人信服的雕像运动效果。
不过这道面试题的本意或许并非要你列举有哪些令人赞叹的机械和电子装置,而是指历史上信徒们有关宗教雕像出现神奇运动现象的目击报告。这些文献资料在西班牙、法国、爱尔兰等天主教国家尤其常见。不过在这些亲历者的目击事件中,雕像很少有站起来四处走动的,一般仅限于转动眼睛、动一下嘴唇,或者出现流血现象等。
每当时局动荡、人心惶惶的时候,雕像似乎就会变得格外活跃。怀疑论者或许会说,这种时候人们比平时更愿意去上帝或圣母玛利亚那里寻求慰藉和神迹,因此更容易受错觉和幻想的摆布;而信者则表示因为玛丽亚会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通过神迹提供慰藉,使人安心。
爱尔兰于1985年修改了堕胎法案以后,全国到处弥漫着怀疑的情绪,一时间有关雕像显灵事件的报告数量激增。同年7月,两位十几岁的女孩声称看到巴林斯比特尔附近石窟内的一尊圣母雕像会动,还有几个孩子在米车尔斯县看到一尊圣母雕像流黑血。
有趣的是,在大部分的目击事件中,人们只是说雕像看起来好像动了,并没有断言这些雕像真的有物理意义上的运动,因此态度客观的旁观者很难肯定或者否定他们的证词。有些心理学家认为目击者所经历的只不过是一种视觉错觉,是群体性歇斯底里症的一种表现。当然,目击者相信其看到的信息是神专门传递给他们的,如果其他人看不到这些特异现象,那只不过是因为这些信息本来就不是发给他们的。换言之,对那些接收到信息的人来说,他们根本不需要对其目击结果的合理性再进行任何辩护。
这就给我们出了个难题。如果我没有亲眼目睹过神像会动的现象,也不能运用任何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测试,那么我就不能断言确实发生过这种现象,同时也不能断定其没有发生过。举例来说,如果某位目击者看到神像真的动了,只是因为未能用照相机或其他设备捕捉到这一动作,我却一口咬定这是目击者的错觉,那也是不合理的。所谓的奇迹就是这样的:目击证人能够看见而照相机无法捕捉到,这本身就是奇迹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我只能说神像会动这一现象无法用目前已知所有测试事件真实性的正常方式进行验证。
当然,我并不认为所有的目击证人都在撒谎,不认为他们是在明知实情并非如此的情况下有意说谎。而且我也不相信所有人全都有精神问题,不相信大部分人都有妄想症。他们一般都神志正常,是在如实讲述自己的经历。我个人认为神像会动完全是目击者的大脑自行创造的结果,而不是物理现实。但是,将人的心理现实归入无稽之谈之列就更难了,因为对目击者来说,这些现实是真实存在的,如果坚持认为只有从物质观点看现实才是唯一正确可行的,那无疑十分愚蠢。我的听力不大好,所以有很多别人能听到的声音我全都听不到。如果我因为自己听不到这些声音就断言它们不存在,那就算你当面骂我傻瓜我也无话可说。
【注释】
[1]代达罗斯的雕像非常有名,柏拉图在与美诺的对话中曾经专门以此为例阐述自己的观点:
苏格拉底:那你肯定没有认真观察过代达罗斯的雕像,或许是因为你的国家没有。
美诺: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苏格拉底:如果不把雕像绑住的话,它们就会趁机逃走;如果用绳子绑住雕像,它们就会待在原地不动……如果你拥有这样一件雕像作品而又放任不管的话,那就没有多大的价值;因为它就像逃奴一样不会留在你身边。但一旦绑好固定住,它就会价值不菲,因为代达罗斯的作品均具有非凡的品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