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服饰习俗
新中国成立前,怒族地区普遍种植大麻。凡制作服饰、垫盖用物主要以麻为原料,怒族妇女通常用腰织机织出各种花色的麻布,然后根据需要用手工缝制成各种衣物和日常用品。
怒族男子服饰 摄影:娅莎
贡山及福贡怒族男子过去的传统服饰基本相同,头部均蓄长发编辫或披发,上身穿及膝的对襟麻布长衫,下身着麻布裤,腰系藤条或麻绳,常以麻布绑腿或竹绑腿缠裹小腿,以便在山林中劳作或狩猎。基本上常年赤足。成年男子习惯于左肩挎弩弓及箭包,右腰部位佩带长刀或短刀。兰坪的怒族男子服饰受当地白族和汉商的影响较深,均头缠包头或戴圆顶小帽,身着对襟棉布长衫,有的还外套马褂,下穿长裤,脚穿布底鞋、草鞋或赤足者皆有,服饰装扮因各自经济收入不同而有所差异。新中国成立后,怒族男子服饰均趋于汉族或现代装束。
怒族女子服饰各地风格迥异,形制款式皆有不同。贡山怒族女子服饰深受藏族服饰的影响,头顶方形麻布帕或五彩怒毯帕,用发辫或辫型物紧箍在头上,上身穿一贴身麻长衫,外穿一深色坎肩,胸部挂红、绿串珠,下身穿长裤,不穿裙子,裤外围一块长及脚踝的怒毯,腰上系一条约三寸宽的竖条纹彩色腰带。青年妇女还喜欢在腰前围上一块彩色氆氇围裙,喜用精致的竹管穿两耳为饰。福贡怒族妇女服饰与傈僳族妇女服饰相互影响较大,外人若无专业眼光很难区分彼此。女子头戴由珊瑚、玛瑙、贝壳、料珠和银币等穿成的“吾普都阿”头饰,传统衣着为右衽麻布短衣和麻布长裙,现已演进为上身穿白色长袖衣,外罩一件深红色、黑色或深蓝色镶花边的夹袄,下身穿一条深色的大摆长裙。已婚妇女在衣裙上镶坠花边,在胸前佩戴用彩色珠子穿成的项圈和俗称“勒呗”的贝带,耳戴垂肩的大铜环或银环,肩挎自己缝制刺绣的怒包,兼有装饰和盛物的功用。兰坪怒族妇女头缠包头,生活宽裕的人家打大包头,上身穿前襟短而后襟过膝的蓝色粗土布衣,下身穿裤子,系围腰,围腰之厚薄、花色之多少、腰带之长短以主人的经济状况而定。富裕人家的妇女皆戴耳环、耳坠、玉镯,脚穿绣花布鞋;普通人家的妇女平时穿草鞋,节日穿掺杂布条的草鞋。
漂亮的怒族女子服饰 摄影:娅莎
兰坪怒族在服饰上还有一些特别的习俗:父母健在时,晚辈腰间不能系麻绳或白色绳索,不能翻戴帽子、翻穿衣裤,不能穿白色裤子,不能留胡须,在室内不能戴草帽、披蓑衣。
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已禁种大麻,怒族地区已没有以麻为原料的传统服饰。现在,为了在节庆活动时展示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怒江流域的怒族男女青年一般都着设计新颖的本民族盛装。其他情况下都着时代流行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