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牛津)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历史上很少有哪个国家的领导人像贝尼托·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那样公开表示对考古学有极大的兴趣,上个世纪或许只有希特勒和斯大林(据说)可以与这位意大利“领袖”对考古的狂热相提并论。墨索里尼曾经亲自下令发掘了很多古罗马遗迹,其中包括罗马广场和圆形竞技场。此外,他还批准了一项巨大的工程,将内米湖的水全部排干,挖出罗马帝国第三位皇帝卡利古拉在位时倾覆于湖底的两艘沉船。他不仅亲自下令启动这些考古工作,还积极推动这些项目的进展,经常前往发掘现场,察看挖掘工人们有什么最新发现。
实际上,墨索里尼只不过是在用一切手段建立起自己与古罗马之间的直接联系。法西斯的标志及其名称均来自古罗马代表权威的束棒——即一捆象征最高长官权力的桦木枝条。此外,墨索里尼很喜欢将自己比作第二个屋大维。
按常理推断,提出这个问题的面试官应该了解上述背景知识,知道这是有关墨索里尼最广为人知的常识之一。虽然意大利人因此对他赞誉有加,其他国家则对其如此热心古罗马的一切事务极尽嘲讽之能事。这样看来,该面试题所暗含的意思应该是质疑墨索里尼热衷于考古学的真实性或诚意。
当然,没有人知道墨索里尼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因此所有的证据都是间接的,只能作为佐证。此外,对于像墨索里尼这种臭名昭著的领导人来说,我对他的分析必然会带有偏见。要知道,他手下的那帮警察最擅长的事情就是用酷刑折磨人和绑架儿童。他处死了自己的很多对手,剥夺了犹太人应得的法律保护,还下令在利比亚和埃塞俄比亚大肆屠杀平民。这是一个残暴的独裁者,即使是那些一心想为他辩护的人也只能说:“至少他能让列车准点运行。”
如果有人想要用结果和手段的关系为其上述罪行进行辩护的话,那也很难让人相信墨索里尼会真的对与其政治议程完全无关的事务感兴趣。人们认定他所做的一切均有不可告人的动机,不论他对什么感兴趣,这一点都是核心,他对考古的热忱自然也不例外。
不论是希特勒、墨索里尼,还是阿尔巴尼亚的恩维尔·霍查,所有这些残暴的独裁者似乎全都对考古学有兴趣。这绝非偶然,其普遍存在本身就揭示了某种规律,同时也充分表明暴君们对考古学之所以青睐有加肯定不是出于个人的爱好。历史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领袖人物总是对历史格外感兴趣,那是因为过去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现在和未来。如果你现在得到的一切均蒙过去所赐,那么最好能时刻提醒人民认识到这一点。世系和血统赋予人们所有权与合法权,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未来还是这样。不过19世纪、20世纪的这段历史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各国纷纷开始寻找并确立自己的民族性和主权国身份。德国诗人、思想家约翰·赫尔德(Johann Herder)大谈特谈“民族精神”,而所谓的民族精神就是源自历史的民族特点。历史是一个国家从过去走到现在的原因,同时也将其与其他国家区分开来。一个国家的历史越强大,其身份就越清晰明确。19世纪期间,世界各国对历史的强烈兴趣与国家主义如影相随。当时正处于帝国兴盛时期的英国就重新燃起了对亚瑟王和圆桌骑士传说的浓厚兴趣,苏格兰人则传诵着民族英雄罗布·罗伊的各种传奇故事。
但是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对历史的痴迷不仅极端而且非常令人不快。希特勒大肆美化古代历史,认为古日耳曼民族血统纯正、富有英雄气概,而且尚未被其他种族玷污。他曾经这样写道:“历史上所有伟大的文化最终都消亡了,这是因为最初那些极富创意的种族均因血统受到毒害而灭绝。”墨索里尼的观点与希特勒大同小异,不同之处仅在于他认为罗马帝国是意大利的光辉历史。富有讽刺意味的是,德国英雄阿米尼乌斯曾于公元9年率军击败了罗马帝国,德国人将其视为历史上一个标志性的转折点。
对于墨索里尼来说,罗马帝国代表着意大利文化的巅峰,但是他能带领这个国家实现更高的目标。鉴于古罗马拥有不可限量的宣传价值,他也尽量抓住每个机会将自己与之紧密联系在一起:用罗马数字纪年标志着意大利开始实施法西斯统治,用威武的罗马式敬礼取代原来柔弱无力的握手礼。古罗马广场和竞技场的发掘工作完成以后,墨索里尼下令建造一条道路将这两个历史遗迹和位于罗马威尼斯宫的法西斯中心连接起来。显然,这种对“罗马性”的追求肯定不是出于对考古学的兴趣,而是出于形象塑造的需要。墨索里尼当时自己在文章中这样写道:“我的目的很简单。我想要让意大利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受人尊敬,令人畏惧;我想让我的国家配得上她那些尊贵的古代传统。”对当时的意大利和法西斯分子来说,罗马的文化遗产意味着尊敬和畏惧——仅此而已。
目前尚无证据显示墨索里尼对真正意义上的考古学抱有轻蔑态度。在他统治期间,意大利境内的确启动了很多考古工作,数量大大超过之前任何一个时代。实际上,包括罗马广场在内的诸多景点至今仍让这个国家的旅游业受益匪浅,而这全都要归功于墨索里尼对古罗马的狂热兴趣。但与此同时,大量的发掘工作也带来一个明显的问题,很多考古工作质量低下,从事发掘工作的全都是未经专业训练的廉价劳工,仓促赶工,态度轻率,只管匆匆忙忙地挖开覆盖在历史表面的土层。至于那些小巧精致的文物以及一层接一层能够让考古学家们了解更多知识的历史沉淀,所有这些全都被粗暴地铲到一旁,他们只想要那些能够炫耀于人前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并不一定能够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历史信息。
不仅如此,墨索里尼只关心罗马帝国的遗迹,完全无视其他历史内容,更不关心现在,这些都充分说明他实际上对考古本身并无兴趣。实际上,有些中世纪甚至更早时期的居民住宅和教堂等历史建筑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但全都被他手下的帝国挖掘者们夷为平地。因为墨索里尼下令挖掘埋在地下的罗马宝藏,当时有些地方的居民全都被迫迁往罗马郊区。
简言之,虽然我们无法百分之百地肯定,但墨索里尼的所作所为已经清楚表明他之所以对考古学感兴趣,只不过是因为考古发掘能够帮助他提升自己的、法西斯的,以及他眼中意大利的形象。没错,他确实启动了不少考古工作,但他对考古学本身并无兴趣。实际上,考古界因为他的这种兴趣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对墨索里尼来说,历史只不过是一个可供他掠夺的地方,而不是可供人探索发现的宝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