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科院蓝皮书:中国社会总体信任水平低于及格线

社科院蓝皮书:中国社会总体信任水平低于及格线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社科院7日在北京发布《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蓝皮书显示,中国社会总体信任指标进一步下降,低于60分的“及格线”,出现了人际间不信任扩大化、群体间不信任加深等新特点,并导致社会的内耗和冲突加大。蓝皮书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市居民进行的社会信任调查显示,社会总体信任程度得分为59.7分。其中,对社会信任总体情况持肯定态度并表示“非常信任”的占3.9%,表示“比较信任”和“一般”的占49.3%和35.6%。

中国社科院7日在北京发布《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社会心态蓝皮书》)。蓝皮书显示,中国社会总体信任指标进一步下降,低于60分的“及格线”,出现了人际间不信任扩大化、群体间不信任加深等新特点,并导致社会的内耗和冲突加大。

蓝皮书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市居民进行的社会信任调查显示,社会总体信任程度得分为59.7分。其中,对社会信任总体情况持肯定态度并表示“非常信任”的占3.9%,表示“比较信任”和“一般”的占49.3%和35.6%。与上一年调查相比,北京和上海的社会信任程度都有较大下降,只有广州略有上升。

蓝皮书称,社会信任指标下降的一个特点是人际不信任的扩大化。调查发现,城市居民的人际信任由近及远分别是亲属、亲密朋友、熟人和陌生人,只有不到一半调查者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任。另一个特点是群体间不信任加深和固化,表现为官民、警民、医患、民商之间等许多主要社会关系之间的不信任,也表现在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不信任。

素材解读

适用主题一:信任危机源于社会转型

社会信任度明显下降,主要原因在于社会转型后,熟人社会的格局发生了改变。社会信任逐渐流失,是进入陌生人社会的注脚。

适用主题二:社会的诚信生态亟待建设

首要的是大力推进政府、企业诚信建设,以此助推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促进整个社会的诚信。还要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严惩背信弃义,提高失信成本。

相关链接

道德“天平”出现失衡

近年来,“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注水肉”等食品安全事件相继发生;劣质水泥、沙料、钢材和工程,造就了“桥垮垮”“楼脆脆”“路塌塌”;而“小悦悦”遭遇冷漠路人,老人倒地不敢扶,电信科技成欺诈“帮手”,利益链条背景下群体造假与规模作案等,使人们感到社会道德的“天平”在失衡。

道德“天平”失衡的后果非常严重,不仅影响经济发展,而且影响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同“中国式过马路”一样,“法不责众”现象并不少见,这在增加社会秩序治理成本的同时,也引发人际间的不信任、怨气和矛盾。现实社会的某种“低信任度”,也表现在政府公信力面临的种种挑战中。逢官必疑、腐败推定的质疑心态,使社会陷入越解释越不信的怪圈之中。

我们也应看到,一方面道德缺失事件在刺激人们的良知神经;另一方面大量有识之士、有德之人在积极构筑社会道德的美丽风景:“最美妈妈”“最美女孩”“最美交警”,呈现着中国社会的“最美”景象;志愿者行动、慈善组织、助人为乐与道德激情,正在蓬勃生长。我们既应充分估计道德失范问题的严重性,也应看到社会道德、公民素质的发展和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