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民间造型艺术
由于历史和环境等原因,大部分怒族地区在新中国成立前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社会发展程度低,人们的大部分精力都集中于物质资料——生活必需品的生产过程中。虽然也产生了造型艺术,但因投入其中的劳动力和劳动量的不足,所以其造型艺术的门类及艺术水平都受到了局限。
一、绘画
托平古岩画 摄影:罗金合
怒族民间绘画艺术不甚普及,绘画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当推怒江北部贡山县丙中洛普化寺中怒族僧人所作的反映藏传佛教主题的工笔重彩壁画,堪称绘画艺术中的精品。代表作之二当属现存于福贡县匹河怒族乡境内的腊斯底古崖壁画和托平吴符岩画,画中各图依稀可辨,但画于何年代,难以考证。代表作之三应数民间祭祀活动中所画的咒符、鬼牌等。
二、雕塑、雕刻
怒族民间的雕塑作品不多,最具代表性的还是丙中洛普化寺内的雕塑群,可惜绝大部分雕塑作品皆毁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现存无几。而雕刻艺术在怒族民间则比较普及,如兰坪县兔峨乡一带怒族民间墓碑中的人、兽石雕,春节期间制作片状饵块的木刻模具,房屋门头、窗框、柱子和神龛上的装饰木刻图等。
三、建筑艺术
若柔老人及其木楞房 摄影:李绍智
怒族民间房屋主要有石板盖顶的石板房、“千脚落地”的草顶篱笆房、木板盖顶的木楞房、木板盖顶的土墙房等四种。怒族民间建房讲究风水朝向,坐东朝西、坐南朝北者居多,讲究通风、向阳、便于瞭望,力避阴暗、潮湿、水冲之地。怒族民居具有造型美观、搭建简便、顺气清爽、防震效果佳等特点。
四、手工艺术
怒族民间的工艺品取材多为竹、木、草、泥。有竹编、草编、木制、陶制等各种器物,如竹编的饭盒、转扇、怒碗,以及各式篾筐、篓、箩、篮、箕等;草编的囤篓、面篓、甑子;木制的怒桶、怒瓢、怒盆、木碗、首饰盒、烟锅头、怒弩;各种陶制的日常用物。怒族的工艺品集使用、观赏、收藏价值于一身,有些工艺品还被当作男女青年间的信物和亲友间的馈赠礼品。
五、纺织、刺绣艺术
怒族擅长纺织,贡山一带怒族纺织的怒毯(现多以棉线、毛线、腈纶线为原料)比彩虹还要鲜艳夺目。贡山、福贡等地的怒式挎包是收藏和馈赠亲友的极佳礼品。泸水、兰坪等地的怒族还擅长刺绣,在幼儿背衫、妇女围腰带、布鞋、儿童帽、挎包等用品中所绣的花、鸟、鱼、兽图案,色泽鲜艳,栩栩如生。
织怒毯 摄影:李文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