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调的诺贝尔奖,低调的莫言

高调的诺贝尔奖,低调的莫言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显得很淡定,如同他以往一向的低调、内敛。莫言没有沉溺在荣誉中,不因此而自满自足,而是心无旁骛,继续默默耕耘,冲击新的高度,获取新的荣誉,带给读者新的惊喜。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姑姑”的人物原型,是莫言大爷爷的女儿。想以姑姑为原型写一部长篇小说的想法由来已久,以前莫言也在一些中短篇里写到过一些,而这次的出手,莫言称之为“算总账”。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显得很淡定,如同他以往一向的低调、内敛。他在接受中新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听到获奖的消息,我很高兴。但是我觉得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不要把这个当成一件了不起的惊天动地的大事,不要把这个看得太重。它就是一个奖项,得了这个奖,并不证明你就是中国最好的作家,我认为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作家,他们的优秀作品也可以被世界所认可。”在被问以后有何打算时,他表示:“得了这个奖我很幸运,我自己心里很清楚,不会轻飘飘的,我永远不会为了一个奖去写作,不管是茅盾文学奖,还是诺贝尔文学奖。接下来我还是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创作上。我会继续努力。”

素材解读

适用主题一:面对荣誉,应该淡定和清醒

这一论据,可以从不要把荣誉当成包袱背着的角度分析。莫言“10分钟就忘掉”荣誉,轻装上阵,而没有骄傲狂妄,居功自傲,忙于应酬,不求进取。

适用主题二:永不满足,不断超越自我

这一论据,还可以从再接再厉、更上层楼的角度进行分析。莫言没有沉溺在荣誉中,不因此而自满自足,而是心无旁骛,继续默默耕耘,冲击新的高度,获取新的荣誉,带给读者新的惊喜。

相关链接

写作源于生活

《蛙》是莫言的代表作,小说通过讲述一位乡村女医生的人生经历,既反映了乡土中国六十年的生育史,也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尴尬与矛盾。这部作品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长篇力作。他说,触发自己写这样一个故事的动因并非因为其敏感,而是人物。“生活中一些人物感动了我,触动了我的心灵,引发了我的创作冲动。我是先被人物感动,然后才去关注事件的。”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姑姑”的人物原型,是莫言大爷爷的女儿。想以姑姑为原型写一部长篇小说的想法由来已久,以前莫言也在一些中短篇里写到过一些,而这次的出手,莫言称之为“算总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