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是一种状态,一种境况,一种情景;境界,也是一种态度,一种品质,一种追求……
请以“境界”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名师解析
1.细审材料,把握信息
境界是一种生活状态、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存智慧。不同的人所能达到的境界不同,是因为其所秉持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态度不同,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达到的境界也不尽相同。本题的关键就是抓住境界的内涵,书写对不同生活境界的看法和感悟。
2.选取角度,正确立意
“境界”因人而异,优劣不同,作者可选取一种生活境界,对其进行展示,思考,感悟,也可同时写两种境界,使之形成对比,做出选择,还可写不同人生阶段境界的变化。立意角度有:勇于追逐梦想是一种人生境界;追求简单生活是一种人生境界;人生境界随阅历变化而产生变化等。
范文展示
生活的境界
◆李欣然
当收音机里播出《光辉岁月》时,当我的目光再次聚焦于那篇感动世界的《我有一个梦想》时,我晒太阳时懒洋洋的心突然被触动了一下。看着这篇演说词,我的思绪飘到了近半个世纪前的那个国度……遥想着那个感动黑人、黄人和白人的故事,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灵魂在升腾……
马丁·路德·金出生在美国较安宁的北部,尽管如此,在那里黑人也不可能有同白人一样的权利,但他生活得似乎还不错,他还可以上大学,甚至能找一份像样的工作。本来他完全可以生活得很惬意,但为了黑人明天的希望,他毅然离家去了南方……(一个“毅然”,将马丁·路德·金“为黑人而生,又为黑人而死”的崇高境界揭示出来。【用词准确】)
这时,我喝了一口茶。茶刚泡好,没什么味道,但我仿佛已感受到了那液体里的浑厚的力量。一切才刚刚开始,但我已看到了一个灵魂在慢慢升腾。放下茶杯,我继续思索着……
在南方的日子既痛苦又充实。他做了牧师,然而他的使命不仅是“将世人引向天堂”,他还要拯救黑人,拯救这个国度。为了给黑人争取平等权利,他奋斗着,努力着,终于在那场轰动全美的“公交车事件”中成了黑人的领袖。接下来的斗争更加艰苦,他一次次被捕,又一次次地抗争……
我深吸一口气,呷了一口茶,茶已泡开,有点苦,可茶气已浸润到我的心灵。我的脑海里再次浮现出那个灵魂,但更圣洁,更伟大……
1963年8月28日,这是黑人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日子,他们在马丁·路德·金的领导下向华盛顿“自由进军”。在庄严的林肯纪念堂前,他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他们胜利了,黑人的春天即将到来……茶似乎越来越浓,颜色也越来越深……我终于有些欣喜起来,为那些可敬的人们。
可是当我吸了一口茶气,颤抖着把茶杯放回时,落空了,只听“砰”的一声,茶杯碎了。下意识地看着那一页的末端,马丁·路德·金被刺!我惊住了,以为这是故事的结局,但当我准备收拾碎片时,一阵风吹过,翻到下一页——黑人胜利了!
杯碎,人亡,但风吹过,满屋茶香。(“满屋茶香”的环境描写,衬托出马丁·路德·金高贵的精神品质。【环境描写】)马丁·路德·金之死,给人们留下了无限遗憾,可他的灵魂还在,精神永存,他已达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为黑人而生,又为黑人而死。他是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更是人类精神的领袖……
“I have a dream……”我双眼噙满泪水,喃喃地念着,我的心也随着那一缕茶香去朝觐这位人类精神的领袖,让自己人生的境界提升再提升……
名师点评
1.构思
2.本文精华点
(1)构思新颖:作者着意营造“茶”这个中心意象。它在文中起到了两个作用:一是推进情节。伴随着“茶”的“淡——浓——杯碎——茶香四溢”,马丁·路德·金的“投身——抗争——献身——精神永存”的思想境界的升华历程也渐次展开。茶香与人品交相辉映,妙合无痕。
(2)化虚为实:作者在对马丁·路德·金思想历程的叙述中,胸中始终涌动着一脉情感的真气,但作者并没有直白地把它抒发出来,而是将它融进了对茶的细腻描绘之中,品茶即品人,茶之味即作者之情,这就将抽象的情感化为了具体可感的形象,含蓄隽永,回味绵长。
让鲜花在两边盛开
◆崔海琼
人生在世,“解”字当先,然后将觉之;人生在世,如鱼游水,不解水之妙。(以鱼在水中比喻人生在世,形象地揭示了人生总会遇到许多困惑的道理。【比喻修辞】)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在我们自己短短的人生旅程中,有多少是我们可以明白的呢?或许当明白时,我们已是风烛残年了。
但是,我们不忍心看到自己的生命犹如小石子一般投入到翻腾不息的黄河水中,不见一丝飞溅的水花就沉寂了;我们也难以像中流砥柱那样坚定不移,任凭风沙侵袭依然顽强伫立在那儿。
在人们的审美观里有维纳斯那婀娜柔弱的美,也有大卫那刚毅的美。我想,人生,亦如此。
月光下,在一片竹席上,一个温柔贤惠的水生嫂。朦胧月色使她像水里的芦苇。那是一种安逸、清平的生活状态。
月光下,在一片漆黑的树林里,一个手持冲锋枪的认真站岗的水生嫂。杂乱的树影使她像水里倔强的芦苇。那是一种苦难中拼搏的生活状态。它来源于中国人民的爱国心。
没有人愿意将一生悬在生死线上,但是,当我们的家人需要我们,我们的祖国需要我们时,我们不能沉默,我们必须从平凡走向伟大。
华盛顿的故事每每让我感动。他内心挂念的是他和妻子照料的那个小农场。但他同样在危急时刻,带领美国人走向了自由与幸福。戎马奔波的一生令所有人钦佩这位勇敢聪明的领袖;世外桃源的追求同样有着令人感动的平凡。
如果我可以选择,我愿做一朵野花,永远属于奇美的大自然。但是我有选择吗?没有。(以设问的修辞,自问自答,引发读者思考,强调了人生不能处处都如所愿的道理。【设问修辞】)我有家人,有朋友,有故乡,有祖国,甚至以后还会有子女。生活注定不可平庸。
爷爷在上班工作时,曾有一回站在窗前,紧皱着眉头,手里一根好长的没有弹掉烟灰的烟。“有不愉快的事,应该和家里人说吗?”那时的我才5岁,天真地答道“应该”。可是至今也没有听爷爷在家里谈过公事。前几年爷爷退休了,在老家附近找了一片空地,盖了几间小瓦房,种了10亩田地,有梨、白薯、玉米、西瓜、萝卜、葱,还有各种各样好看的花。到了夏天,他一待在那儿就是两三个月,和奶奶两个人下地干那些他们所谓永远也干不完的活。那天我去看爷爷,好家伙!好黑的皮肤,好脏的衣服呀!“走!爷爷带你瞧瞧咱们的果实去!”说着伸开大手揽住我的肩膀,将我拢了过来,那种表情是自豪的,喜悦的,不同于那年。
我想,入世与出世是两种人生境界吧,而我想让鲜花在人生之路的两边盛开。
名师点评
1.构思
2.本文精华点
(1)对比手法: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来揭示道理。文章引用了水生嫂、华盛顿和爷爷的故事,通过记叙描写他们在不同环境下的经历,鲜明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观点:出世与入世都是人生的境界。
(2)语言形象:本文虽是一篇以说理为主的文章,但语言却形象生动,富有文采。不但题目意蕴深刻,形象地阐释了文章的中心观点,而且在行文过程中,更是将道理融入在形象的描写中,如:“月光下,在一片竹席上,一个温柔贤惠的水生嫂……”“月光下,在一片漆黑的树林里,一个手持冲锋枪的认真站岗的水生嫂……”化抽象的道理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回味绵长。
高考状元谈高考作文经验
清华大学2011级学生陈蓉说:
我喜欢在开篇一下笔就紧扣文章中心,直接进入正题,干脆利落,让老师一眼就能看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