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直线,不能显现何为曲线;没有正直,无以映照何为邪恶。
请以“曲与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名师解析
1细审材料,把握信息
关于话题,最重要的是要由表及里,深刻理解其内涵。“曲与直”,表面看是矛盾的,但从材料中“没有直线,不能显现何为曲线”这句话中可以知道,曲和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而“没有正直,无以映照何为邪恶”,又给我们指明了写作的方向。
2.选取角度,正确立意
根据前面对材料的分析,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立意:从“条条大路通罗马”谈起,说明成功之路是曲折的;或者从曲与直的辩证的角度,谈二者的辩证关系;还可以上升到人性,写邪恶只会衬托得“直”更加高贵;等等。
范文展示
宁折不弯方为人中豪杰
◆叶西文
粗壮高大的红松,昂首挺胸;矮小如虬的雪松,俯首低眉。红松,有火热的外貌,热情的心灵,而雪松,却只有那苍白的皮肤,冷漠忍受的萎靡气息。(通过对比的修辞手法,刻画了红松、雪松不同的形象,揭示了红松宁折不弯的品质。【对比修辞】)
翻开历史的画卷,有多少豪杰志士宁折不弯,就有多少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北方寒风凛冽,一望无际的荒野上,有一个这样的人,他每天挺胸昂首,手上紧紧地握着一个符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符节上的装饰已被岁月的流光冲刷褪色了,而他还是站在那儿,远眺南方中原大地,怀念着他的故土;他曾被劝降,他曾被逼降,但他宁死不屈,在那片荒野上,食草饮雪;他忍受着各种屈辱,无奈地服从那个荒诞的命令:“公羊生下羊羔,你就可以归国!”他凭着一个信念,坚持;他凭着一个符节,爱国;他凭着一个身份,汉朝官员,他忍受屈辱,十多年后,宁折不弯的他最终光荣归国,成为后世传颂的人物。
他是谁?他是爱国主义者苏武。他有如荒野上的一棵红松,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永不屈服,宁折不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苏武比作“荒野上的一棵红松”,表现出苏武不屈的精神品质。【比喻修辞】)
红松挺拔于高山上,那里天气寒冷,地势险峻,但它仍能挺拔而立,只因它有宁折不弯的精神。
再次回首,我们不难发现,巾帼英雄的飒爽英姿,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她带领军队,冲锋,陷阵;敌军到来,她更为激动,激昂的热血使战士们士气高涨,他们一次一次地战胜敌军,一场一场的战斗大捷后,战士们都封她为圣女;一处一处的伤口,一条一条的刀伤,战士们以她为榜样。然而,在敌军的呐喊声中,她被捉了,被绑在十字架上,在她脚下,柴草如山,敌人手执火把,准备着。但可恶的敌人在行刑前对她和她的部下进行难堪的辱骂、无情的抽打……但她仍然昂首,泰然自若,宁折不弯的她在熊熊大火中牺牲,但她见到了真理——也是她的信念——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
她是谁?她是英法战争中的巾帼英雄——圣女贞德。她,有如高山上宁折不屈的红松,站在火堆上,怒视敌人,憧憬着和平。她凭着战胜敌人、争取和平的信念,成为一代女英雄、女豪杰!
人生虽有百味,但只要我们有着桑兰的不屈、海伦·凯勒的勇敢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坚强,那么,寒风凛冽的高山,白雪皑皑的冰封天地我们也不怕;只要有红松的宁折不弯,坚韧不拔,再大的困难也不怕。
请相信,宁折不弯,方为人中之杰。
名师点评
1.构思
2.本文精华点
(1)观点鲜明:文章的观点鲜明深刻。开篇即在红松和雪松的对比中揭示了文章的观点,深刻而有力。引例论证中紧扣观点不忘点题,结尾再一次重申。鲜明的观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论证有力:文章论述部分运用了“苏武”与“圣女贞德”的事例,一中一外,充分证明观点。同时还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由自然到人生,深刻而有力。
人生二境
◆张宁玉
雄鹰排云直上蓝天,险峰劲拔刺入苍穹,是一种“直”的景致。
小溪缠绵于群山密林,曲折于幽园深谷,是一种“曲”的景致。(一个“缠绵”,准确形象地刻画出小溪在山林间流淌的情态。【用词准确】)
两种景致各有其动人之处。青云直上,飞流直下,使人感到豁达开阔,心无旁骛;小溪缠绵,群山环绕,令人倍感惬意舒适,柔情似水。直,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情;曲,灵鹿飞跃划出弧线的优雅。
直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正直;直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迈;直更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正气。
曲是萦绕在李煜脑海里“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故国之思;曲是徘徊于李清照心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深切思念;曲更是辛弃疾沉郁感慨“凭谁问:廉颇老矣”的壮志难酬。
正直的人生是可歌可泣的。屈原一身正气化为汨罗江缠绵的江水;霸王项羽“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自刎乌江可见其豪直。直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是多少英雄好汉所追求的永恒的梦。
但是,人生同样也需要另一种境界——曲。曲是小草不被狂风暴雨打倒“弯腰”的智慧;曲是回旋于李白心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依恋;曲更是蒲松龄白发之际依然吟唱“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执着壮志。(排比的修辞,列举“曲”的人生境界,气势磅礴,形象地揭示了人生同样需要“曲”的道理。【排比修辞】)
站在山峰之巅望险峰劲拔刺入苍穹是一种景致,看河流峰回路转缠绵徘徊是另一种景致;站在人生之颠想古今中外为正义为正直而千里奔波是一种境界,思古往今来徘徊于他们心头的情感又是另一种境界。
人生是变幻莫测的。当你面对阳光时,让你心里那一份“直”的觉悟领你尽情挥洒自己的快乐与豪情;当不幸遇到阴霾的天气时,你要有一份“曲”的委婉,调节自己的心境,用理性的思维去解决所碰到的困难。如果你明白了这两种“直”和“曲”的意境,你的人生才会日渐成熟,散发出美丽迷人的光彩。
名师点评
1.构思
2.本文精华点
(1)对比手法:文章不论是立意,还是表现手法,甚至是结构形式,都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在对比中展示人生两种境界,两种人生境界在作者的笔下并行不悖,说理水到渠成。
(2)语言形象: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作者善于将深刻的道理融入到形象的比喻中,由自然到人生,通过人们熟知的事物阐明道理。如“站在山峰之巅望险峰劲拔刺入苍穹是一种景致,看河流峰回路转缠绵徘徊是另一种景致”,在山峰与河流的景色对比中,自然揭示了两种境界各有特点的道理。
高考状元谈高考作文经验
浙江大学2012级学生齐肇楠说:
我在写作文的时候,对各种信息不是一一摆上来,而是在某些地方作虚化、省略处理,留下一定的“空白”,因为这样能给读者的审美心理以驰骋想象的空间,使得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